摘要:8月27日,寒武纪股价盘中一度涨超10%,最高摸到1464.98元,还短暂超过了之前的“股王”贵州茅台。
8月27日,寒武纪股价盘中一度涨超10%,最高摸到1464.98元,还短暂超过了之前的“股王”贵州茅台。
这事说起来挺有意思,前一天晚上寒武纪刚发了中报,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净利润10.38亿元,不光赚钱了,增长幅度还特别大。
寒武纪这波表现不是独一份,AI产业链上的不少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都很亮眼。
比如做CPO的新易盛,营收增长就很可观,还有做PCB的胜宏科技,净利润涨得也不少,两家公司股价都创了历史新高。
这一串数据摆出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AI已经不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了,真真切切形成了产业趋势。
基金借势反弹科技行情起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公募主动权益基金。
根据Wind数据,到2025年9月19日,年内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涨了31.45%,而沪深300指数只涨了14.41%。
时隔三年,公募基金指数又一次大幅跑赢大盘,这对不少基民来说算是个好消息。
而且现在市场上还冒出了不少翻倍基金,这些基金大多盯着创新药、机器人、AI产业链这些科技含量高的领域,本来想,科技投资热起来是好事,但问题也跟着来了。
怎么搭上这波科技浪潮,同时又能在市场波动的时候稳住,不因为震荡提前离场,这成了很多投资者头疼的事。
要知道,科技行业全球化程度高,分工又细,想在这个行业里赚超额收益,光有敢重仓的勇气可不够,还得对全球产业链有深入的了解,并且一直跟踪动态。
这一点,我觉得很多机构投资者其实已经开始行动了,全球分工难拆说到全球产业链。
2025年4月14日英伟达有个大动作,计划未来四年联合台积电、富士康、经纬这些合作伙伴,在美国建价值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
但D.A.Davidson的分析师GilLuria说得很直接,如果不是特朗普政府施压,英伟达不太可能把生产转移到美国。
这话其实点出了科技行业的一个现状,不管是创新药、AI还是半导体,想把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组装、测试都搬到一个国家,难度特别大。
就拿英伟达的Blackwell架构GPU来说,设计的时候要用到德国西门子的EDA软件,还有ARM的知识产权,制造和封装又得靠中国台湾台积电的先进技术。
除了这些,生产GPU用到的原材料和设备也来自不同国家,比如芯片制造的光刻机要从荷兰ASML进口。
先进封装用的ABF基板主要靠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企业,HBM更是被三家巨头垄断。
如此看来,就算台积电、富士康这些公司去美国建厂,也没法做到所有设备和原材料都本土化。
2025年6月贝尔弗事务中心发的《关键和新兴技术指数》报告里就提到,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完整控制先进半导体的供应链。
这也意味着,做科技投资不能只盯着国内,得有全球视野,跟踪全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才能提前发现投资机会。
易方达基金的做法挺有参考性,他们研究科技投资的时候,会长期关注海外龙头科技公司的动态。
他们发现,美国AI发展纵向看是靠大规模算力训练模型,再把模型放进终端消费电子里,横向看,AI大模型还能帮企业降本增效,虽然中美AI发展速度不一样,但产业演变的过程差不多。
所以易方达根据美国AI的发展路径,搭了一个中国AI研究的中观框架。
今年初DeepSeek出来的时候,他们团队靠着这个框架,很快就找到了产业链里的投资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中观框架只是给基金经理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
对基金经理来说,更重要的是把这个框架融入自己的投资理念,形成自己的风格,再清晰地告诉投资者。
不同的基金经理,在具体操作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易方达的欧阳良琦,2023年才开始管产品。
到2025年9月19日,他管的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股票年内涨了92.25%。
业绩这么好,但他特别看重“慢变量”,他说过,成长投资的核心是把握底层慢变量,要忽略短期噪音。
关注商业模式、社会价值这些长期因素,快变量只会制造波动,慢变量才决定方向。
所以当AI浪潮来的时候,欧阳良琦没盯着市场热捧的光模块、PCB,而是研究后发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AI价值没被充分认可,可海外已经证明,AI最大的应用场景就在互联网公司。
后来DeepSeek出现,他赶紧配置了互联网相关公司,也赚了不少,但科技成长股波动大,怎么应对景气度下行也是个难题。
易方达的蔡荣成就会不断做行业比较,判断赔率和胜率来优化组合,让持仓更均衡,避免回撤太大。
还有刘健维,他觉得投资既要关注空间和景气,也要看估值和业绩兑现,这样才能兼顾收益和风险。
2024年8月市场悲观的时候,他觉得非银金融可能反弹,尝试配置后效果还不错。
另外,科技产业链遍布全球,易方达的郑希在2022年底,ChatGPT还没火的时候,就从海外数据里察觉到AI时代要来了。
他在定期报告里说,全球算力提升后,AI应用会进入奇点,产业链在云计算服务商的资本开支里占比会提高,景气度也会上升。
后来ChatGPT火了,他赶紧加仓美国AI公司,管的基金当年收益率达到13.02%。
现在易方达的科技投研团队里,有新锐基金经理,有中生代,也有老将,这样的团队配置,也成了他们应对科技变革的基础。
其实从1995年开始,Gartner公司每年都会发布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把技术生命周期分成五个阶段。
对投资来说,判断出行业在哪个阶段,才能选出有成长空间的公司,这背后需要长期对产业的研究。
欧阳良琦研究科技产业的时候,会给台湾500多家企业分类,跟踪电子行业细分领域的景气度,这样搭建的数据体系,也成了他判断AI产业阶段的有力依据。
蔡荣成在年报里也说过,创新会吸引很多资源和资本,不少产业繁荣后会经历洗牌整合。
机遇也在这个过程里,当创新发生在供给合理的行业,价值创造的弹性就来了。
科技企业的成长不是连续的,但优秀企业能把非连续的成长串起来。
易方达科技团队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里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再把收益和投资者分享。
说到底,现在科技已经成了市场共识,不管是企业还是投资者,只有扎根产业,有全球视野,才能在这波浪潮里抓住机会。
来源:壹点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