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西贝和始祖鸟的事儿闹得挺热闹,前者被曝招牌面食减量还不降价,后者客服怼消费者“不懂户外装备”,俩品牌都上了热搜,道歉整改了也没怎么赢回好感。说实话,这俩还都是有年头的品牌,按说该懂消费者,可为啥现在反而越来越不讨喜了?
最近西贝和始祖鸟的事儿闹得挺热闹,前者被曝招牌面食减量还不降价,后者客服怼消费者“不懂户外装备”,俩品牌都上了热搜,道歉整改了也没怎么赢回好感。说实话,这俩还都是有年头的品牌,按说该懂消费者,可为啥现在反而越来越不讨喜了?
其实不止这俩,最近不少老品牌都栽在负面舆情上,本来出点问题道歉整改就完了,可现在消费者不买账,甚至越道歉越招骂。后来才知道,这叫“塔西佗陷阱”,品牌一旦没了信任,说啥做啥都像在装样子。就像西贝,一开始说“优化产品配比”,消费者哪信这套?后来虽说承诺恢复分量,可评论区里全是“早干嘛去了”“以后不会再去了”的声音。
现在网上还特流行给品牌分两类,一类叫“登味”,一类叫“听劝”,“登味”就是从“老登”来的,简单说就是品牌爱摆架子,总想着教育消费者。始祖鸟那客服就是典型,消费者说衣服漏水,他不解决问题,反倒说“户外装备得专业保养,普通场景不适用”,这不就是把消费者当外行训吗?还有之前某轻奢品牌直播,主播说“嫌贵是因为你没理解品牌价值”,这话听着就气人,合着消费者买不起还错了?
跟“登味”品牌比,“听劝”的就聪明多了,蜜雪冰城之前就挺会来事,网友在小红书、抖音说柠檬水太甜,没几天就把甜度降了,还加了半糖选项,销量立马就上去了。还有个零食品牌,从差评里发现包装容易破,三天就改了设计,还在网上跟大家说改进过程,大家都觉得“这品牌靠谱”。老实讲,现在年轻人买东西,不光看产品好不好,还看品牌顺不顺眼,谁愿意花钱看品牌的脸色啊?
其实消费者对品牌态度不一样,核心是“价值契约”没搞明白,科特勒咨询的曹虎说,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就像签了个约定,品牌要给的价值不光是产品好用,还得有情感上的认同,消费者才愿意掏钱。西贝、始祖鸟定位中高端,价格不低,消费者花了钱,期待的就不只是“能吃”“能穿”,还希望有好服务、好体验。可它们一旦掉链子,比如西贝减量、始祖鸟客服摆谱,消费者就觉得“我花这么多钱,就换来这?”失望自然就变成了反感。
反观蜜雪冰城,它跟消费者的约定就是“便宜还好喝”,几块钱一杯的柠檬水,大家对它的容错率就高。就算偶尔有小问题,比如冰块多了点,大家也会调侃“瑕不掩瑜”,甚至把它当“自己人”。还有个点挺有意思,过去品牌说了算,想怎么宣传就怎么宣传,出了事儿发个公告就完了。现在不一样了,社交媒体上谁都能说话,一点小事儿几天就发酵成大话题,还会扯到品牌是不是傲慢、是不是不尊重消费者。就像西贝减量那事儿,没几天就从“分量少了”变成“品牌欺负消费者”,品牌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里斯战略咨询的张云还说,过去市场好的时候,企业只要能造出产品就卖得出去,不用太管消费者需求。现在不一样了,“听劝”能成趋势,就是因为过去这样的品牌太少了。而且品牌也不能总想“教育”消费者,比如有的品牌明明定位平价,突然推高端线还说“低价款是入门的”,这不是逼着消费者改想法吗?消费者的认知哪那么好扭转,最后只能是自己吃亏。
其实想重建消费者信任也不难,关键是别再端着了,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的董毅智说,品牌得跟消费者当“伙伴”,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消费者完全主导。比如让创始人或者设计师走到台前,跟大家说说产品研发的事儿,哪怕是失败的经历也行。之前有个美妆品牌创始人,在抖音拍“老板日记”,说自己某款面霜因为肤感差没上线,没几个月粉丝就过了百万,新品预售也卖得特别好。大家觉得“这品牌真实在,不装”,自然就愿意买账。
还有透明度也很重要,别总藏着掖着,有的乳制品品牌开了“工厂直播”,大家能看到牛奶怎么杀菌、怎么灌装,有问题还能直接问工程师,当月复购率就涨了不少。社群也得好好做,别光发广告,多让大家提意见,提了意见还得有反馈,形成闭环。比如有的品牌建了用户群,专门收集大家对产品的想法,然后告诉大家“你们说的XX问题,我们已经在改了”,这样消费者才会觉得“我能影响品牌”,也更愿意支持。
曹虎还提了个点,“听劝”不是盲目讨好,得知道消费者真正要啥,消费者会说“我想要洗衣机能分开洗袜子、内衣”,但不会说“你得用XX马达”,解决方案还得靠品牌自己。而且品牌得有点长期眼光,别总想着“种草”搞短期流量,得“种树”,把价值观和情感根基扎稳。比如某咖啡品牌搞“环保计划”,消费者买咖啡能攒积分换树苗,品牌还公示种树进度,时间长了“环保”就成了它的标签,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才一直买它家咖啡。
空手还说,现在是“社交塑品牌”的时代,品牌得知道大家在聊啥,用大家能听懂的话沟通。别总说“履约链路故障”这种没人懂的词,就说“物流晚了,我们怎么赔”多简单。周掌柜还提醒,品牌也得有点“硬实力”,比如强调自己的技术优势,消费者多少有点“慕强”,看到品牌专业,也会多些包容。
说到底,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跟人和人打交道一样,得真诚。别搞“登味”那套教育人,也别想着敷衍了事。现在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你对他好,他就愿意支持你;你要是傲慢,他转身就走,再也不回头。所以啊,对品牌来说,“听劝”不是丢人的事儿,反倒是长久发展的聪明招。
来源:冷秋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