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到家!以总理联大演讲未开口,多国代表集体退场刷屏全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1:40 1

摘要:打头阵的是那些长期在国际事务中与以色列存在深深矛盾的阿拉伯国家,当现场主持人宣布内塔尼亚胡即将走上讲台时,第一个站起身的是巴勒斯坦代表团,随后,其他阿拉伯国家代表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集体行动,场面迅速从默默无声的椅子摩擦变成一个个背影的离去。

纽约时间9月26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进入第四天。

就在这位以色列领导人还未开口发言时,多国代表起身离席。

打头阵的是那些长期在国际事务中与以色列存在深深矛盾的阿拉伯国家,当现场主持人宣布内塔尼亚胡即将走上讲台时,第一个站起身的是巴勒斯坦代表团,随后,其他阿拉伯国家代表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集体行动,场面迅速从默默无声的椅子摩擦变成一个个背影的离去。

内塔尼亚胡还未正式张嘴,却已经以气氛的失控输掉了这场持久而广泛的外交战役,这场退场潮不仅仅局限于阿拉伯国家的代表们,几乎同时,许多非洲国家的席位也一片空荡,随之而去的还有一些伊斯兰国家的成员国,甚至部分欧洲国家代表也用他们坚定的走出会场。

抗议以色列多年来对巴勒斯坦问题以及其他人权争议的处理方式,整个过程无须多言,带着强烈表态意味的退场行动,就是一记直戳心口的国际警告,座位上的空缺,就像一面面无声的旗帜,昭告着世界对以色列政府近年来政策的不满以及愤怒。

长达数十年的巴以冲突,将中东大战变成了一种周期性重现的地缘政治痛点,而长期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内塔尼亚胡政府奉行的扩张殖民定居点、暴力驱逐以及军事镇压政策,无不在各方之间拉开距离,使其孤立感日益增强。

而这次联大,毫无疑问成为中东局势的某种“情绪出口”,阿拉伯国家代表们清楚地展现出一种意志坚定的信号:我们拒绝与那些践踏他国权益,却装作无辜的玩家共存于同一个对话平台之上,一些现场观察人士甚至直言,“这不是象征性抗议,这是国际意识的觉醒,是对内塔尼亚胡的全面外交封锁。”

让我们将视角放得更全球化些,在很多观察者眼里,非洲国家的集体退场显得至关重要,甚至稍显“意外”,因为相比那些对巴以敏感话题嗤之以鼻的传统反对者,这些本与以色列交集较少的国家,此次做出了统一步调的决定,显然承载了一种更深刻的战略利益和外交示范意义。

历数近年来以色列与非洲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以方在非洲大陆推行了一系列双边警务援助、农业技术合作等项目,试图为自己争得更多拥有投票权的盟友,而非洲国家外交体系的敏感之处在于,极端化和经济利益从来不会盖过对国际正义的基本期待。

内塔尼亚胡政府显然误判了这一点,非洲国家的退场,说明这些国家对其长期在巴勒斯坦人权问题上的行为已经失去了最后一丝耐心,有意思的是,在此次退场行动中,一些以“温和中立”自诩的欧洲国家也加入其中。

尽管相比其他大洲,这一部分代表的数量不算最多,但一小部分已然具备风向标的含义,如果连一直试图扮演调停者角色的欧洲一些大国,最终也选择了离席抗议,几乎可以作为对“以色列外交政策失败”的盖棺论定。

对于内塔尼亚胡来说,显然不会只想着用华丽辞藻来洗刷当天的责任,以色列的国际舆论声誉几乎滑到了新低,美国之外,他能真正依仗的支持者寥寥无几,他的政治盟友喊着要“巩固犹太人在全球的正当利益”,但当那些本该聆听演讲的耳朵全都离他而去,他的“喊话”又能掀起多少浪花?

这场集体退场显然冲击了以色列在全球舞台上的形象,也将内塔尼亚胡的个人信誉进一步推向深渊,在许多中立国家的眼里,连各大洲的普遍背离都已开始成为现实,接下来的问题不再是以色列的正当性能否被完全否定,而是质疑,“在接下来的议程中,还会有人愿意与之正面对话吗?”

贯穿此次第80届联大的,是一个鲜明的事实:冷遇和抗议,是各国在多边外交舞台上向“行事乖戾者”释放的不满信号,这不只是针对内塔尼亚胡个人,更是整个以色列政府的国际孤立再一次显现。

那些空荡荡的椅子,是从舞台中心弥散而出的警示,这个世界的耐心是有限的,正义与公平不应该被践踏到无声,当这些外交场合上的离席动作被直播镜头捕捉并传播出去时,这可能并非只是象征性表演,冷场者,终被冷场,冷落他人者,终自食后果。

多国代表集体退场 以总理联大演讲还没张嘴就遭冷遇

2025-09-27 07:01·央视新闻

来源:半历写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