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我州以“一县一园”为牵引,统筹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布局,在全州13个县(市)建成标准化就业孵化园,构建“园区+企业+农户”联动机制。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校舍等各类资产134处,成功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178家,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267间,新增就地就近就业
今年以来,我州以“一县一园”为牵引,统筹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布局,在全州13个县(市)建成标准化就业孵化园,构建“园区+企业+农户”联动机制。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校舍等各类资产134处,成功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178家,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267间,新增就地就近就业3.08万人,以就业“小切口”撬动民生“大改善”。
立足民生实际与产业基础,我州以“家门口就业”为切入点,重点推进标准化就业孵化园建设,并依托“幸福里”社区、零工市场、就业服务站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集成空间拓展、信息匹配、技能培训、政策扶持、权益保障与生活服务六大功能,构建起全域覆盖、全链打通的就业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标准化就业孵化园13个、“幸福里”社区4个,累计服务5.68万人次;设立零工市场及驿站45个,月均提供岗位超1.3万个。蒙自市孵化园借助“南工北送”平台,帮助南部县6000名劳动力实现跨区域就业;元阳县孵化园创新“中介引企”模式,成功引进广西德熙纺织厂,新增就业岗位250个,助推本土企业订单增长,实现企业增效与群众增收双赢;建水县青创园整合156个劳务服务站资源,建立农村劳动力动态数据库,实现人岗精准对接。这些基层平台如同就业服务的“毛细血管”,把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就业圈”真正融入“幸福圈”。
针对“务工难”与“用工缺”之间的信息壁垒,我州深化“产、城、人”融合,推出一系列“政策礼包”,建立双向匹配机制,实现就业、社保、维权“一站式”服务,持续优化企业用工环境。在村组层面,培育劳务经纪人队伍,推行“1名经纪人+N名劳动者”模式,动态跟踪12.82万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在需求端,人社专员对接130家规上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布岗位信息。
今年以来,全州共举办招聘会173场,提供岗位39.3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14万人次;“直播带岗”等新型服务吸引68.44万人次在线观看,使就业机会“触屏可及”。弥勒市虹溪镇打造“幸福里2.0”平台,成功调解劳务纠纷8起,带动4300余人稳定就业。全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4万人次,发放创业贷款6.53亿元,扶持创业2847人,带动就业8747人。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
来源:蒙自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