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承浩的豪赌,不止华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1:17 1

摘要:南京江宁的深蓝数智工厂,门口竖着“673”的门牌号。这个数字原本只是寻常,但在深蓝内部却被反复提起,深蓝S07的研发代号是673,工厂地址同样带着673,旁边的地铁线也叫S7。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喜欢把这种巧合讲成注定,像是品牌与南京之间写好的缘分。

南京江宁的深蓝数智工厂,门口竖着“673”的门牌号。这个数字原本只是寻常,但在深蓝内部却被反复提起,深蓝S07的研发代号是673,工厂地址同样带着673,旁边的地铁线也叫S7。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喜欢把这种巧合讲成注定,像是品牌与南京之间写好的缘分。

在南京工厂挂牌、深蓝S07上市的媒体沟通会上,他还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当初与华为合作,余承东说华为系统很贵,但邓承浩坚持省吃俭用用华为。

于是,他带着团队把动力和底盘做到高度平台化、规模化,能省的地方都省下来。目标一开始是把乾崑智驾放到15万到20万区间的车型上,后来又压到15万以内。

现如今,深蓝L07和S07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SE,起售价一个14万,一个15万出头,这条路被走通了。

在沟通会上,邓承浩把“华为贵也要用”的理由讲得很直接。他认为,如果高阶智驾继续被锁在高价车型里,就永远无法成为一种日常。

深蓝S07的全系标配,实际上让用户的决策路径被简化。过去买车时常常要权衡,要不要为智驾多花几万元,如今这种犹豫被拿掉,买到就能用。

深蓝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他们对新技术的兴趣和使用意愿比上一代更强。邓承浩判断,如果继续让高阶辅助驾驶留在高价车型,那它就无法真正普及。他要做的,是让十五万元区间的用户也能有高阶辅助驾驶体验。

从产品本身来看,深蓝S07确实把一些原本只出现在豪华车上的体验拉到了15万元级。城区领航、环线并道、300多种泊车场景,重刹率降低、变道更平顺。

这种打法也让行业有了新的比较维度。当用户已经知道15万元的车也能用上高阶智驾,再看其他同价位车型时,标准就会被重新定义。

不过,这样的决定确实意味着压力。乾崑智驾和8295P芯片的成本不低,放进15万元的车里,需要依赖平台化和规模化来分摊。邓承浩强调,要把复杂性留在企业内部,而不是推给用户。

至于效果,深蓝S07预售十天超过两万台订单,算是用户给出的第一轮回应。但他在现场并没有反复强调这个数字,而是把话题又拉回体验。他更关心的是,几个月后用户是否仍然每天在用辅助驾驶。

对一些品牌来说,数据是宣传重点;对邓承浩而言,体验的长期依赖才是更有价值的指标。这种克制,也构成了他的豪赌。赌的不是眼前的销量,而是能否真正让用户享有科技平权。

当邓承浩提出“明年海外10万台”的目标时,外界看到的是速度。深蓝汽车在短短时间内已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目标是150个。

深蓝的“快”,在于长安汽车的赋能。邓承浩透露,长安在海外已经深耕多年,“海纳百川”全球化根基非常扎实。长安每年在海外市场销量就有几十万台,早就搭建起一套非常成熟的经销商体系,有了这套体系,我们才能快速把深蓝的门店落地。

但掀开这层“快”的表象,内核却是一种刻意为之的“慢”。这种慢,不是犹豫不决,而是一种基于体系力量的清醒选择。

比如对全球化的理解。邓承浩分析称,中国市场纯电渗透更高、海外对增程需求更强。于是,把纯电、增程双路径产品化,按不同区域的用车场景与法规做动力与智能的差异化适配,这比“一个版本打天下”更难,却更可持续。

从深蓝S05、S07到规划中的S09、L06等产品,深蓝正在构建一个能够响应全球差异化需求的矩阵。

“姜海荣还在海外市场做过很多年,随着海荣及更多伙伴的加入,到海纳百川开花结果的时候了。”邓承浩如是说。

来源:青车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