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告:一旦患上乙肝,这3件事就不要再做了,不要害了自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21:18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54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先生今年42岁,是一名销售主管,平时工作压力大,饮食作息也不规律。一次单位体检,他被查出乙肝病毒携带,并伴有轻度肝功能异常。起初他并不在意,觉得“又不是肝癌”,照常吃喝应酬,结果半年后复查,肝功能指标全面恶化。

医生严肃提醒:乙肝并非小病,一旦确诊,这3件事千万不能再做,否则可能加速肝损伤甚至癌变!

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肝病。我国是乙肝大国,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7000万人,其中近20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

它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直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才被发现。医学上将其称为“沉默的进程”,因为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悄无声息地伤害肝脏。

乙肝如果不加以控制,20%—30%的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一旦确诊,科学治疗和规范生活极其重要。

1、不规律作息:熬夜,是在“榨干”你的肝

肝脏是24小时无休的“解毒工厂”,尤其在夜间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修复的关键时间。熬夜会打乱生物节律,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影响肝细胞修复。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提醒:乙肝患者若长期熬夜,病毒复制活跃度会明显升高,肝功能恶化风险加倍。

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尽量晚上10点前入睡,帮助肝脏自我修复。

2、饮酒应酬:酒精,是乙肝肝炎的“催化剂”

很多乙肝患者自觉“只喝一点不碍事”,这是大错特错。酒精本身就是肝毒性物质,进入体内后90%以上由肝脏代谢。乙肝患者肝功能本就脆弱,酒精会进一步破坏肝细胞,加重转氨酶升高。甚至少量饮酒也可能引发急性肝炎或肝衰竭,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医院感染科专家指出:乙肝患者应彻底戒酒,包括红酒、啤酒、药酒,哪怕是“浅尝”也不安全。

3、乱吃药补:保健品、偏方可能“毒上加毒”

很多患者为“养肝保肝”盲目服用各种保健品,甚至使用所谓“解毒丸”、“护肝茶”等偏方。这些产品成分复杂,多数未经过临床验证,反而有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据中国肝病防治基金会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5万人因滥用保健品或中草药导致肝损伤住院,其中乙肝患者占比超过三成。

建议:乙肝患者一切药物使用必须在肝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进补或试药。

如今,乙肝的治疗已进入精准时代。只要科学管理,是完全可以实现“临床治愈”的。

国家卫健委《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乙肝患者应做到“四规范”:

规范复查:每3—6个月进行乙肝病毒DNA、肝功能、B超等检查;

规范用药: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一线抗病毒药物,疗效明确,副作用小;

规范生活: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食品;

规范心理:乙肝不是“不能说的病”,不歧视、不恐慌,积极面对才是关键。

同时,乙肝患者家属也要加强乙肝疫苗接种,防止病毒传播。

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防止血液传播;

控制体重,肥胖会加重脂肪肝,加速肝损伤;

不吃未煮熟的海鲜、生食贝类,防止感染其他肝炎病毒;

保持心情稳定,过度焦虑会影响免疫功能,不利于抗病毒治疗。

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与误判。科学面对、规范管理,才是保护肝脏的“底线”。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王贵强.《乙型肝炎临床治疗路径与误区解析》.中华感染与免疫杂志.2023

中国肝病防治基金会.《我国乙肝现状报告》.2024

北京地坛医院官网健康科普专栏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