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量子通信技术加速商业化落地的背景下,中国凭借“京沪干线”“墨子号”卫星等国家级项目,已构建起覆盖量子密钥分发(QKD)、量子网络建设、抗量子密码等全产业链的技术壁垒。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45%,其中QKD
在全球量子通信技术加速商业化落地的背景下,中国凭借“京沪干线”“墨子号”卫星等国家级项目,已构建起覆盖量子密钥分发(QKD)、量子网络建设、抗量子密码等全产业链的技术壁垒。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45%,其中QKD设备占比超80%。本文从技术专利、市场份额、业绩稳定性及生态布局四大维度,深度解析量子通信领域的四大核心龙头股。
作为全球唯一覆盖量子通信、计算、精密测量三大领域的上市公司,国盾量子以“量子保密通信设备+网络建设+行业应用”三重业务构建护城河。其核心优势在于:
技术垄断性:持有全球40%以上量子通信专利,主导制定国际/国内QKD标准,产品覆盖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星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地面站等场景。例如,其开发的量子密钥管理系统支持百万级终端接入,已应用于国家电网、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高安全需求领域。市场份额绝对领先:作为“京沪干线”“墨子号”卫星地面站的核心设备供应商,国盾量子覆盖国内17省市约80座城市,2024年量子通信示范项目合同金额同比增长超50%,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21.6亿元,同比增长22.13%。生态协同效应:通过定增引入中电信量子集团,加速量子通信与5G、云计算的融合;与华为合作推出量子安全手机,拓展消费级市场。亨通光电凭借“量子光缆+网络集成”双轮驱动,成为城域量子网络建设的核心受益者。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技术突破性:全球首创量子密钥与经典光通信同纤传输技术,单公里量子专用光纤成本降至传统方案的70%,单纤速率突破1Mbps,解决量子通信大规模部署的成本瓶颈。项目落地能力:承担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60%份额,深海光缆技术转化应用于量子跨洋传输;与中科大合作研发新一代量子密钥分发设备,2025年量产在即。业绩弹性:量子业务占比虽不足15%,但增速迅猛——2025年一季度营收中,量子相关订单同比增长超30%,预计全年贡献利润占比将提升至20%以上。光迅科技以“光通信器件+量子芯片”双技术路线,卡位量子通信上游核心环节。其优势包括:
市场份额碾压:量子通信光模块市占率超60%,适配1.6T光通信网络,单通道传输效率提升至98%;其波分复用器等通用光纤器件应用于量子通信领域,客户覆盖国盾量子、日本东芝等头部企业。技术协同效应:与国盾量子联合研发光量子芯片,2025年量子安全产品线覆盖通信、金融、政务等场景,订单增速超30%。财务稳健性:2025年一季度营收22.22亿元,净利润1.41亿元,市盈率51.37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估值性价比凸显。尽管量子计算仍处于商业化早期,但科大国创通过“软件+算法+硬件”全栈布局,提前锁定未来十年产业话语权。其核心竞争力为:
技术前瞻性:参股国仪量子(持股3.3%),聚焦量子精密测量与量子计算,研发超导量子芯片和纠错技术,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全球首款量子-经典混合计算服务器,已交付合肥200比特量子计算机整机项目。应用场景落地:量子算法覆盖密码学、化学模拟等领域,与复星医药合作开发量子计算辅助药物研发平台,技术转化效率行业领先。业绩爆发潜力: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42.42%,研发投入占比超15%;2025年量子业务营收占比预计突破25%,成为第二增长极。在政策红利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量子通信正从“主题投资”转向“业绩驱动”,上述四大龙头股凭借技术壁垒、市场份额与生态布局,将成为产业爆发的核心受益者。
投资感悟:敬畏市场,保持谦逊。顺势而为,跟趋势,控仓位,设止损。情绪管理,避免贪婪和恐惧,保持平和心态。每日复盘与总结。
★★★重要提醒★★★
本文为作者研读日记,来源于网络资料,不保证准确和完整,不荐股,不作为任何参考依据,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赞关注不迷路,评论区观点你来附!★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