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翻私募持仓报告,越看越觉得纳闷:市场里那些连续涨停的热门股,葛卫东一只没碰,反而死死拿着几只“跌惨了”的票——有从233元跌到78元的科技股,有净利润同比跌超80%的消费股,算下来持仓市值快30亿,被套了大半年也没动。
前几天翻私募持仓报告,越看越觉得纳闷:市场里那些连续涨停的热门股,葛卫东一只没碰,反而死死拿着几只“跌惨了”的票——有从233元跌到78元的科技股,有净利润同比跌超80%的消费股,算下来持仓市值快30亿,被套了大半年也没动。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布局:科技股里攥着臻镭科技、移远通信,消费股中新进了会稽山、拉芳家化,刚好凑成“2+2”组合,科技和消费各占一半。一边是散户骂骂咧咧割肉离场,一边是这位“期货大佬”越跌越拿稳,甚至让家族成员一起加仓拉芳家化,总持仓超2.6亿 。
这操作和咱们平时追涨杀跌的思路完全反着来。我赶紧找私募圈的老周聊,他一句话点透:“散户看的是股价涨跌,葛卫东赌的是产业周期。他这不是瞎扛,是用‘科技当矛、消费做盾’的打法,在等下一波价值兑现。” 老周扒着财报和行业数据给我拆解,我才明白这4只票藏着葛卫东的布局密码,更藏着普通投资者能抄的底层逻辑。今天就把这事儿彻底讲透,看看大佬的“双轨策略”到底能不能赢。
一、认知暴击:大佬不追涨,真因是“赚的不是一种钱”
为啥葛卫东放着暴涨股不买,偏要啃这些“硬骨头”?老周说,根本原因是散户和大佬赚的不是同一种钱——我们赚的是短期情绪的“快钱”,他赚的是产业周期的“慢钱”,这两种赚钱逻辑从根上就不一样。
先说说散户最容易掉的“追涨陷阱”。市场一有热点,比如某AI股连续涨停,散户就扎堆冲进去,可这些股票大多是“情绪驱动”,没有业绩撑着,涨得快跌得更快。2025年上半年不少AI概念股涨了50%,但三季度就跌回原形,就是因为短期情绪退潮,没真东西撑不住。葛卫东早年靠期货起家,最懂“趋势的力量”,他知道情绪催生的暴涨都是泡沫,一戳就破。
再看葛卫东赚的“周期钱”。他的核心逻辑是“低谷布局、等待拐点”,就像之前在兆易创新上的操作:2022年存储行业低谷时逆势建仓,当时股价跌到35元,所有人都在割肉,他却看到公司NOR Flash全球第二的技术壁垒。等到2024年行业复苏,股价涨到126.5元,一把赚了50亿浮盈。这种钱赚起来慢,但确定性高,因为它靠的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是偶然的情绪炒作。
老周给我看了组数据:葛卫东持仓超过3个季度的股票,平均收益是短线操作的4倍多。他在移远通信上持仓多年,即便股价跌去66%也没割肉,就是认准了物联网模组的长期赛道。这就是大佬和散户的本质区别:我们盯着K线图算涨跌,他盯着产业图看未来;我们怕被套,他怕错过周期拐点。
二、科技双雄:跌透的“硬骨头”,藏着啥底气?
葛卫东手里的两只科技股——臻镭科技、移远通信,看着都是“套牢票”,但扒开基本面才发现,每只都握着行业的“入场券”,这正是他敢长期持有的底气。
1. 臻镭科技:卫星芯片的“隐形冠军”
这只股票市值才几十亿,却藏着卫星通信的核心技术。它的主打产品是射频收发芯片,已经大规模用在特种装备上,更关键的是在卫星通信领域实现了突破——2024年定型的3款星载抗辐照芯片,能把设备体积和功耗降30%以上,其中CX8845芯片性能比肩国际顶尖水平。现在低轨卫星组网加速,2025年国内卫星通信芯片市场规模要突破80亿元,臻镭科技已经成了数十家科研院所的供应商,订单还在涨。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估值,现在市盈率不足40倍,比半导体设备行业65倍的均值低一大截。葛卫东持仓412万股,市值近2亿,而且持股不变,明显是在等技术转化为业绩。老周说:“这种‘技术卡位+低估值’的标的,就是科技股里的‘潜力股’,现在跌得越狠,未来涨得越稳。”
2. 移远通信:物联网的“全球玩家”
作为全球物联网模组的头部企业,移远通信的基本盘很扎实:产品覆盖车规级、工业级,2025年上半年车规模组出货量涨了45%,还切入了比亚迪、蔚来的供应链。现在AIoT浪潮起来了,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突破80亿台,公司的连接数就占了10%,海外收入超60%,渠道优势没人能比。
虽然股价从120元跌到40元,但机构算过一笔账:2025年全球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达280亿美元,年增速18%,移远通信作为龙头肯定能分走大块蛋糕。现在它的市盈率才22倍,比行业35倍的均值低很多,属于“价值被低估”。葛卫东重仓363万股,持仓多年没动,赌的就是物联网行业爆发的那一天。
这两只科技股的共同点很明显:都有“硬技术”,都在“低估值”,都踩中了“高成长”赛道。葛卫东拿稳它们,根本不是盲扛,而是算准了科技产业从“技术突破”到“业绩兑现”的时间差。
三、消费双杰:净利润暴跌,为啥还敢买?
如果说科技股靠的是技术,那葛卫东买的两只消费股——会稽山、拉芳家化,看着就更“不合理”了:拉芳家化上半年净利润跌了82.89%,会稽山增速也才3.41%,他为啥还带着家族一起加仓?
1. 会稽山:黄酒龙头的“年轻化逆袭”
很多人觉得黄酒是“老年酒”,但会稽山正在悄悄变年轻。它推出了“会稽山爽酒”,用“气泡黄酒”的概念抓年轻人,还搞渠道数字化,线上销售额涨了32%,远超行业水平 。更关键的是高端化突破,“大师系列”单价超500元,占营收比重升到18%,直接拉高了利润率。
葛卫东和家族成员一起持仓超3.7亿元,看中的不只是消费复苏,还有国企改革的预期。现在它的市盈率25倍,比白酒行业38倍的均值低不少,属于“低估值+高弹性”的标的。老周解释:“消费股看的是长期品牌价值,会稽山这种老字号只要找对年轻化路子,业绩反弹只是时间问题。”
2. 拉芳家化:日化老兵的“直播翻身”
谁能想到,这个老牌日化企业靠直播电商活过来了。2025年一季度它在抖音的销售额超3000万元,同比暴涨1346%,新品洗发膏卖爆了,占了一半销量 。而且不只有拉芳一个品牌,雨洁品牌收入也涨了27.98%,双品牌驱动的效果已经显现。
虽然现在净利润还在跌,但现金流已经改善,说明转型在见效。葛卫东家族合计持仓2.69亿元,赌的就是“内容电商+产品创新”的双重逻辑。现在它的市盈率28倍,比日化行业42倍的均值低很多,一旦业绩兑现,估值肯定要修复。这就是葛卫东的聪明之处:不看当下的利润,看未来的转型潜力。
这两只消费股,本质上是“传统行业+新玩法”的组合,属于“低估值反转”的机会。葛卫东布局它们,是给 portfolio 加了“安全垫”——科技股波动大,消费股能扛住市场风险,这就是“科技为矛、消费为盾”的精髓。
四、大佬密码:“两手抓”的底层逻辑,普通人能学吗?
葛卫东的“科技+消费”双轨策略,不是随便凑的组合,而是一套完整的投资框架,里面的3个核心逻辑,普通人其实能学。
1. 赛道选择:“长坡厚雪”是前提
不管是科技还是消费,葛卫东选的都是“长坡厚雪”的赛道。科技上,他盯的是国产替代(半导体)和新兴产业(卫星通信、物联网),这些赛道有政策扶持,市场空间大——比如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0%,未来替代空间巨大。消费上,他选的是有品牌基础的传统行业,靠年轻化、数字化重新激活,比如黄酒、日化,这些行业刚需强,不会突然消失。
普通人选赛道,就看两个指标:一是政策支持,比如“双碳”“国产替代”相关的领域;二是需求增长,比如物联网、新消费这些能持续扩张的市场。避开那些“炒概念”的赛道,比如没有实际需求的伪科技,才能站在赢的一边。
2. 估值判断:“跌透了”才进场
葛卫东从不在高位接盘,只在“跌透了”的时候布局。兆易创新跌到35元、移远通信跌去66%、臻镭科技估值低于行业均值,都是他进场的信号。他判断“跌透了”有两个标准:一是市盈率低于行业均值30%以上;二是股价跌回3年以内的低位,且公司基本面没恶化。
这刚好戳中散户的痛点:我们总在股价涨起来后追进去,却在跌到底时割肉。其实估值就像温度计,低于行业均值的股票,就像发烧退了的病人,风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当然,前提是公司核心业务没垮,比如移远通信虽然股价跌了,但物联网模组的出货量还在涨,这就是“真跌透”。
3. 组合搭配:“矛盾结合”控风险
科技股是“矛”,攻击性强,一旦行业爆发,收益能翻倍;消费股是“盾”,防御性好,能扛住市场震荡。葛卫东的2只科技+2只消费的组合,就是用“盾”保住基本盘,用“矛”博取高收益。2025年市场波动大,科技股跌的时候,消费股能稳住;消费股涨不动的时候,科技股能拉一把,这样整体组合的风险就小了。
普通人的组合也该这么搭:不要全买科技股,也别全买消费股。可以按“6:4”的比例搭配,6成仓位放消费、医药这些防御性品种,4成仓位放科技、新能源这些成长性品种。这样既能抓住上涨机会,又不会在下跌时亏得太惨。
五、避坑提醒:抄作业不能瞎抄,这3条红线碰不得
虽然葛卫东的策略看着靠谱,但普通人抄作业很容易翻车。老周特意提醒我,这3条红线绝对不能碰,不然很可能“大佬赚钱,你亏钱”。
1. 别只看持仓,忽略“持仓成本”
葛卫东买兆易创新的成本可能低至35元,就算股价跌到78元,他还是赚的,但如果你现在进场,成本比他高一倍多,一旦继续跌,就真的被套了。很多人抄作业只看“买了啥”,不看“啥时候买的”,这是最致命的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算“估值差”:如果现在的估值比葛卫东建仓时高50%以上,就别追了;如果估值差不多,且基本面没恶化,才值得考虑。比如臻镭科技现在估值40倍,葛卫东建仓时可能也差不多,这就可以重点关注。
2. 别迷信“长期持有”,忘了“止损线”
葛卫东能扛住66%的跌幅,是因为他资金量大,能扛波动,而且有深入的研究支撑。普通人的资金量小,扛不住长期下跌,很可能在黎明前割肉。比如拉芳家化虽然在转型,但如果半年后直播销售额没增长,说明转型失败,就该止损了。
一定要设止损线,比如买入后跌超20%,或者公司基本面出现恶化(比如核心业务收入降30%以上),就坚决卖出。长期持有不是“死扛”,而是在基本面没坏的前提下等待,一旦基本面坏了,再长期持有就是“等死”。
3. 别照搬“组合比例”,根据自己情况调整
葛卫东的“2+2”组合适合他的资金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但不一定适合你。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低,就该多配消费股,少配科技股;如果你的资金量小,就别买太多只股票,3-4只就够了,太多了管不过来。
比如刚入市的新手,可以先配1只消费龙头(比如会稽山这种低估值的),再配1只科技龙头(比如移远通信),比例7:3,先练手再调整。投资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的个人观点是,葛卫东的“科技消费两手抓”策略大概率能赢,因为他赌的是产业趋势,而不是短期情绪。但赢的是他,不一定是抄作业的你——大佬的核心能力不是“买了啥”,而是“怎么判断、怎么扛波动”,这才是普通人最该学的。
结尾:你敢抄葛卫东的作业吗?
其实葛卫东的操作,撕开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股市里赚大钱的,从来不是追涨杀跌的“聪明人”,而是能看懂产业、耐住性子的“笨人”。他拿稳4只票不放手,不是固执,而是对自己研究的自信;他不追暴涨股,不是傻,而是看透了情绪炒作的本质。
当然,我不是让你现在就去买这4只票,而是希望你能学他的思路:选长坡厚雪的赛道,在跌透的时候布局,用“矛盾组合”控风险。毕竟,投资的核心不是抄谁的作业,而是建立自己的判断体系。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以前抄过大佬的作业吗?是赚了还是亏了?看完葛卫东的“2+2”组合,你觉得哪只票最有潜力?你觉得普通人抄作业,最该注意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讨论,把大佬的策略学透用活!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