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20万群演现状:遍地懒汉,美女泛滥,熬不出头的他们何去何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7-12 07:36 1

摘要:它有数不清的剧组、穿梭不息的导演,有可能突然走红的短视频账号,也有一夜之间身价暴涨的男频爽剧男主。

在很多人眼里,横店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

它有数不清的剧组、穿梭不息的导演,有可能突然走红的短视频账号,也有一夜之间身价暴涨的男频爽剧男主。

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每天凌晨四点,还没天亮的时候,在横店影视城的大门口,已经站满了人。

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戏服,有的穿了三四天,有的干脆搭着毯子蜷在角落。

有人守着一桶泡面静静地吃,有人一边刷着手机一边等机会。

没有谁愿意开口说话,因为他们都知道,机会一旦来了,就要冲上去,不等人。

这一群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群演。

1:

群演在外人眼里是混口饭吃的群众演员,但在横店,他们是最底层、最不确定、也最无保障的一群人。

在影视作品中,他们是街头路人,是宫中太监,是古装士兵,是衬托主角的重要背景。

但现实里,他们甚至连露脸都很难,大多数群演在片场最多站一天,导演喊个:“你,站右边,不许动”,然后这一站就是十小时。

拍一场打戏,有时你就躺在地上演尸体,夏天晒得你衣服都烫,冬天泥泞湿冷躺得人发抖,还得忍着不能动,不能出声,更不能喊苦。

更扎心的是,有些群演连当尸体的机会都没轮上,因为站街的人太多,剧组根本用不完。

年轻人幻想过被导演看中,但真正来横店待上一个月,就知道露脸有多难。

哪怕长得好,也得交会员,参加所谓的公会,等剧组排单,有些群头还会私下拿提成,你拍戏,他先收钱。

有人为了能多出点镜头,每天给自己化妆、改造型、换衣服,只为了在路过导演视线的一秒里被看见。

可多数时候,连被叫进片场的资格都没有。

2:

住在横店,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怎么活下来。

你可能想象不出,一个几十亿投资的古装片,背后有多少演员是晚上睡桥洞、白天吃泡面撑过来的。

在横店,租一间十几平米的鸽子窝也要三五百块,很多群演合租,三四个小年轻挤在一块。

还有人干脆买了面包车,就停在片场附近,白天跑戏,晚上在车里睡觉。

吃的更简单,大多数靠盒饭和泡面,剧组不管你吃饱,只发标配,有活就有饭,没戏拍那就自己想办法。

有人连续一周都没接到戏,最后靠馒头和白水撑日子,也有人受了伤,因为没钱看病,干脆绑个绷带继续上阵。

但比起苦,最折磨人的是“等”,一群人从天黑排队到天亮,进不了组,就继续等。

有时站一整天,就为了一个镜头连脸都拍不到。有人说:“我们不是怕累,是怕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

3:

并不是所有来横店的都是年轻人。

张姨40多岁,原来在老家是个会计,因为公司倒闭,所以来横店打工。

她说:“我做了半辈子文职,没想到还得靠‘死’在片场挣饭吃。”

她最常演的角色是村妇、太后、老太婆,冬天穿单衣、夏天戴假发,常常一站就晕。

沈哥原来开餐馆,疫情后生意没了,带着老婆孩子来横店。

他们一家三口挤在面包车里生活,白天夫妻俩轮流跑剧组,晚上把孩子抱在怀里睡。

他说:“只要不回老家,就还有希望。”但希望到底是什么?没人能说清。

有人拍了两年,最多也只在一个网剧里说了一句:“王爷驾到”,有人连镜头都没捞着,最后做起了直播卖道具服。

横店有名有姓的演员不超过1%,其余的都是背景,甚至背景的背景。

你越想火,它就越冷漠。你越想熬,它就越让你等。

4:

群演这个职业,是站在明星光芒最强处的边缘。

你每天都能近距离看到成名的人,看到百万豪车和粉丝,也看到只说12345一句台词,就能赚走几十万的主角。

但你自己,站了一整天,拿着100块的日结工钱,回去还要为第二天有没有通告发愁。

你恨自己不争气,却也明白,不是你不够努力,只是这个圈子,本就不是给所有人准备上升通道的地方。

你想出头,必须等命,但也正是这群人,撑起了横店的真实。

没有他们,再大的古装片也搭不起气氛,没有他们,主角的故事也少了铺垫和映衬。

他们是最不被看见的群体,却也是支撑中国影视工业最基层的人。

5:

横店不是梦工厂,它是磨人场。

你来这里,不是因为你天赋异禀,而是你愿意用一次次被无视的经历,换一次被看到的可能。

他们不是懒,不是蠢,只是把希望放在了横店这片土地上,哪怕注定当不了主角,也想在自己人生的戏里,演得不那么潦草。

在这个充满主角梦的地方,真正最动人的,永远是那些宁愿当背景,也不愿放弃台词的人。

来源:星空说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