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旦华 4 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0:12 1

摘要:他们中大多数是青年学生,大学生、高中生都有,还有两个初 中生。日本鬼子侵占了国土和家园,爱国青年一下子从需要父母 照顾的孩子成长为保家卫国的大人。

作者:马社香

朱家农是四天后和北京、南京等地几十个青年人一起出发 的。

他们中大多数是青年学生,大学生、高中生都有,还有两个初 中生。日本鬼子侵占了国土和家园,爱国青年一下子从需要父母 照顾的孩子成长为保家卫国的大人。

当时西安到延安只有一条 公路,不宽,像一条黄色的弯带,汽车走到半截就打道回府了,几 十个人开始步行。几个人凑钱雇一条毛驴,驮着不多的行李,自 觉地排成了两路纵队,继续向延安挺进。

走不上半天,就会碰上 朝着一个方向去的年轻人。行进的队伍是越来越长,情绪也越来 越高昂。歌声、笑声,每一步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气息。

突然,前面有人叫了起来. “延安派人来接我们了!你们看 ”

真的, 一色灰色军装, 一队八路军战士雄赳赳地向我们走来。歌声, 一种从未听过的歌词和旋律迎风飘来——

全国动刀兵,一起来出征。

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

这标人马哪里来?

西北陕甘宁。

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前锋。

这一个主张,全国已同心。

今番渡过黄河来,誓死杀敌人。

那是一个女战士发出的歌声,激情带点粗犷,嘶哑而毫无雕 琢。歌声越来越近,八路军队伍越来越近,有人喊了起来:“你看, 那是丁玲。”“丁玲来了!”

丁玲,在知识青年中是个大作家。她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 日记》和她主编的《北斗》都受到上海滩左翼青年的狂热欢迎。听 说她1936年就来延安了。七七事变后,她担任了西北战地服务 团主任,率团到处开展抗日宣传。想不到此时用这种别具一格的 欢迎形式来迎接后来人,令人振奋!

丁玲笑着走近前来, 一袭短发被北方的秋风吹得有点凌乱, 灰色的军装用宽宽的皮带系着,衬托着那一张充满着欢乐和兴 奋的脸。丁玲的脸在这群青年中是不年轻的了,如实地说也没有 什么特别的漂亮,可那眉眼跳动着多少活力, 一扬一抑吸引了多 少年轻人的注目呵。

“同志们,远方来的朋友们,我们就用刚刚唱的这首歌欢迎 你们,好不好?”

“好!请你教我们一起唱。”年轻人沸腾起来。歌声应着年轻 人的呼声和心跳再次响起——

能将带精兵,威武世无伦。

百姓们欢呼,我们八路军。

百战百胜天下志,杀敌胆气宏。

杀退鬼子兵,一齐下关东。

城头上站着,两位大将军,

威风凛凛是哪个?朱德毛泽东。

以后几天里,朱家农一群年轻人就是唱着这首歌走进延安, 走近朱德毛泽东的身边。

延河边上的陕甘宁边区政府

延安,抗日战争时期是无数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1937年 11 月上旬,当朱家农一行的脚步轻轻叩响它时,延安还保留着 蜿蜒起伏的古城垣。

延安从上古就是一块和中华民族文明史一 样悠长的黄帝部族的发祥地,黄帝陵就坐落在延安附近的黄陵 桥山之巅。

1936年12月红军来到延安,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 驻了这个古城,静悄悄的,依然维持着这种宁静。

1937年9月仞 朱家农在延安走了几条街,没有看见一辆汽车,也没有见到大批 的军队,进进出出的只见到中共中央各个机关的工作人员、陕甘 宁边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及一批批刚刚从各地奔赴而来的知识 青年。

抗战初期,延安是以共产党人的风范和陕甘宁人民政权的 民主管理模式吸引人的,这一切都引起朱家农和一群群年轻人 的极大关注,至今也颇令人回味.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是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边苏区 吴起镇。

11月中旬,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将陕甘边和陕北苏区,连同新发展的苏区, 划分为陕甘省、陕北省和关中、神府两个特区,统一于西北办事 处领导之下。

西北办事处设主席团。博古为主席,下设土地部、教 育部、财政部、国民经济部、粮食部、劳动部、司法内政部和工农 检察局.

1936年1月,又增设外交部。西北办事处是陕北苏区的最高政权机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西北办事处“更名”,改为 陕甘宁边区政府,作为国民政府的一个直属行政组织,同时保留相对的独立性。

延安的“改制”,就是将工农民主制(即苏维埃制 度)改为普选的民主制(即抗日统一战线中不分阶级的民主制), 实行一种有利于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更名、改 制实质上是我党在策略路线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朱家农到达延安前,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林伯渠负责主持西北办事处的工作,开始筹建陕甘宁边区 政府。

3月,宣布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

5月,正式公布了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和《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

从7月开始,边区进行了乡、区、县三级不分阶级党派的普遍选 举。

关于民主选举,毛泽东当时有段名言:“国事是国家的公事, 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合作 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 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 而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志。”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 正式成立。

党中央决定由林伯渠、张国焘、博古、董必武、徐特立、 谢觉哉、郭洪涛、马明方、高岗九人为边区政府主席团委员,林伯 渠为主席,张国焘为副主席。

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 林伯渠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张国焘为副主席,习仲勋、徐特 立、刘景范、马明方、高岗(兼保安可令部司令员)为边区政府领 导成员。

同时林伯渠兼任财政厅厅长,马明方兼任民政厅厅长, 徐特立兼任教育厅厅长,教育厅副厅长为陈正人,想不到马明方、陈正人这几位知名人士在朱家农以后的生涯中都发生了令 人难忘的联系。

人生,你永远料想不到以后的事情。

1937年初冬,朱家农随一群年轻人参观延安城,不到两个 小时浏览完毕。可依偎在延安城的延河,就两天两夜看不完了。

延河,一条非常平常的河流,它有什么好看的呢?延河边上没有 树,也没有草,可有宝塔山的倒影,有上上下下不分级别、不分年 龄的人散步的背影。

早到延安几天的人向朱家农骄傲地“泄密”, 朋友,你在延河边上呆上两天,你就会看到毛泽东和朱德,看到 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大人物在这里随意地散步,和大家一起聊 天。从上到下都是同志,你姓张年纪大就称老张,年轻的,就称小张,亲热得很。

延安给朱家农第一眼的感觉是简朴中充满了平 等,勃勃的朝气中又带了几分神秘。带着无限的憧憬,朱家农被 分配到延河对岸小沟坪刚刚建立的陕北公学。

延安城不大,可四周的学校却不少。

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国 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简称抗大,它们是专门培养党内干部的 学校:

还有延安通讯学校、自然科学院。

1938年4月建立的鲁迅 艺术学院,专门培养抗日文艺人才,上海来的不少作家和演员都 在那里任教。

陕北公学建立于1937年9月,是一所培训抗日一 般干部的学校,更准确地说,她是培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干部的 学校,全国各地风涌而来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在这里接受教育 和培训,朱家农也将在陕北公学开始崭新的生活。

来源:大肥肥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