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建议:对骨密度好的运动,除了游泳和散步,还有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01:32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963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年纪轻轻,骨头却已经“不争气”地开始出问题。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骨折……这些听起来像是老年人才会遇到的困扰,现在却越来越多地在中年人,甚至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身上出现。

不少人开始焦虑:是不是骨密度已经在悄悄下降?

有人赶紧开始喝牛奶、补钙片,有人坚持每天快走一万步、下水游泳……但学医之后才明白,这些做法虽好,却远远不够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增强骨密度最有效的方式,其实是负重抗阻训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才需要担心的问题,年轻人怎么也轮不到。但现实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核心信息》,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患病率已高达32.1%,女性更是超过一半。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骨密度下降的趋势已经明显年轻化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再加上女性孕产期的钙流失、男性吸烟饮酒的代谢负担,骨量流失正在悄悄发生,只是你还没感受到而已。

等真正出现腰酸背痛、骨折易断,往往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了。

说到运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快走、游泳、骑车。这些运动虽然安全、容易坚持,也确实对心肺、血糖血脂有帮助,但对骨密度的提升作用,其实很有限

这是因为,骨头的生长和强化,需要来自“垂直方向的机械刺激”。简单来说,就是你得让骨头“承受重量”,它才会“被迫强大”。

而像游泳这种“失重状态”的运动,虽然对关节友好,但骨头几乎不承受重量;快走和骑车虽然有一定负重,但强度不足,刺激不到深层骨组织

真正能刺激骨细胞活跃、促进骨骼重建的,是“负重+抗阻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力量训练。

骨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钙块”,而是动态更新的组织。在骨组织重建的过程中,骨细胞会不断“拆旧建新”。而力量训练能显著激活成骨细胞的活性,延缓破骨细胞的破坏作用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在其《运动与骨骼健康指南》中明确指出:规律的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骨密度,尤其是髋部、脊柱等高风险部位。

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专家共识》也提出,负重抗阻运动是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的重要非药物干预方式,推荐每周至少进行2~3次中等强度抗阻训练

也就是说,练肌肉的过程,其实也在“锻炼骨头”

深蹲:刺激髋部、股骨,核心稳定也能参与。

硬拉:对腰椎、骨盆、下肢骨骼有全面强化作用。

负重上下台阶:模拟日常负重行走,更贴近实际生活。

哑铃卧推、划船:提升上肢骨密度,减少肩颈骨质退化。

这些动作不需要去健身房,在家用哑铃或矿泉水瓶也能完成。但一定要注意姿势规范,必要时请专业教练指导,避免运动伤害。

每次训练建议控制在30-45分钟左右,进行8-12次一组的重复训练,每个动作2~3组,中间休息30~60秒。

只要坚持3个月,很多人都能在骨密度检测中看到明显变化。

虽然负重训练好处多,但也并非人人都适合。

以下人群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已确诊严重骨质疏松,尤其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者;骨骼发育尚未完成的儿童、青少年;近期有心血管疾病发作史(如心梗、心衰);关节严重退行性病变、术后恢复期患者。

对于这类人群,可以选择低冲击、低负荷的抗阻方式,如弹力带训练、靠墙静蹲等,逐步适应后再过渡到中等强度。

运动是刺激骨增长的“锤子”,营养是支撑骨结构的“砖瓦”。想让骨密度真正稳定提升,蛋白质、钙、维生素D一个都不能少。

钙: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可通过奶制品、豆制品、深色绿叶菜补充。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建议多晒太阳,每天10~15分钟,也可根据情况补充维D制剂。

蛋白质:构建骨基质的重要成分,摄入不足会影响骨修复,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1.2克。

同时,戒烟限酒、控制咖啡摄入、避免久坐,才能从根本上保护骨骼健康。

很多人以为骨密度这事离自己还远,但其实它和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走得稳、站得直、摔不倒,不靠运气,靠的是你现在的每一次负重训练。

别再以为走几圈公园、游个泳就够了,真正能让你骨头结实、站得更久的,是哑铃、杠铃和深蹲架。

别等骨头“吱嘎作响”时才追悔莫及,从今天开始,练起来吧。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骨质疏松症防治核心信息(2021年版)》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抗阻运动专家共识(2022年)》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Exercise and Bone Health Guidelines》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