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记载中,刘备的形象一直不错,仁义、忠厚、宽和都是他的标签。但有一个人非常讨厌刘备,居然说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这样的话,张鲁为何如此讨厌刘备呢?
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记载中,刘备的形象一直不错,仁义、忠厚、宽和都是他的标签。但有一个人非常讨厌刘备,居然说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这样的话,张鲁为何如此讨厌刘备呢?
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鲁,鲁走巴中。先主将迎之,而鲁功曹巴西阎圃说鲁北降归魏武:“赞以大事,宜附讬;不然,西结刘备以归之。”鲁勃然曰:“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遂委质魏武。——《华阳国志》
据《华阳国志》记载,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张鲁撤往巴中。刘备此时已经占据益州,于是准备派人迎接张鲁,张鲁的功曹阎圃建议要不就投靠曹操,要不就与刘备联合。张鲁勃然大怒说道:“我宁愿做曹公的奴仆,也不为刘备的座上客!”然后投降曹操。
张鲁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并在此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他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为何他会如此厌恶刘备呢?个人以为有四个原因:
一、曹操实力更强大
乱世之中,强者为王。在当时历史背景之下,曹操刚刚平定了关中,击败了马超、韩遂,北方中原除了辽东已经全部统一。而刘备虽然成功拿下益州,但综合实力毕竟没法与曹操相比,所以投靠曹操非常正常。
二、曹操背后有汉献帝
曹操手里控制着汉献帝,所以每次征伐,都是打着汉朝朝廷的名义,这本身就很有分量。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张昭等一众人等准备投降,就是因为投降曹操,名义上是投降于朝廷,投降汉献帝,这本身并没有什么毛病。
三、刘备得罪了张鲁
刘备与张鲁其实也是有一些个人恩怨的。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说曹操将派钟繇到汉中征讨张鲁,心中恐惧,担心张鲁被攻灭后会轮到自己。在张松的建议下,刘璋派法正迎接刘备入蜀,作为自己的屏障。刘璋配给刘备士兵,督白水军,令他攻击张鲁。
因此,刘备一开始就是刘璋请来对付张鲁的。结果刘备到了葭萌关之后,驻军不前,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当然,张鲁也没进攻刘备,所以有人推测,刘备与张鲁私下里应该是达成了某种“和平协定”,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可以作为证据。
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三国志·霍峻传》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率军离开葭萌关,南下进攻刘璋,留霍峻镇守葭萌城。张鲁得知,便派杨帛引诱霍峻共同守城企图夺取葭萌,霍峻知道有诈,对杨帛说:“你们可得到我的头,但得不到这座城。”杨帛无奈,只得退去。
按常理来讲,如果张鲁与刘备没什么联系,应该趁刘备大军南下之际,派杨帛突袭或者强攻葭萌关,结果杨帛却是想骗霍峻,以一起守城来混入城中。这说明,在此之前刘备与张鲁是有联系的。但刘备现在想独吞益州,所以张鲁自然是咬牙切齿!
四、马超的原因
张鲁厌恶刘备,与马超也有密切关系。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马超潼关之战失败不久,就再次率领诸戎渠帅起兵凉州,陇上诸郡县尽皆响应,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凉州治所冀城。
唇亡齿寒,张鲁之所以与马超联合,自然是担心关中平定后曹操进攻自己。213年马超被赶出凉州,投靠了张鲁,很受张鲁的欣赏,封马超为都讲祭酒,还打算把女儿嫁给马超,有人劝道:“有人如此不爱惜亲人,岂能爱惜别人?”张鲁便反悔了。
之后马超向张鲁借兵,反攻凉州,被夏侯渊击退后,撤回汉中。张鲁的部下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于他,于是马超辞兵逃入氐中。恰逢刘备此时率兵入川,刘备派李恢结好马超,马超知道张鲁不是干大事业的人,于是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附。
靠着马超的加入,刘备成功逼迫刘璋投降,攻下成都。虽然张鲁与马超的关系时好时坏,但毕竟马超当时还在张鲁麾下。刘备暗中结好马超,相当于挖了张鲁的墙角,所以张鲁自然对刘备没什么好感。
综上所述,张鲁选择投降曹操,而不选择刘备,是有原因的。当然,张鲁说那句话,也不无向曹操示好的因素,因为刘备是曹操的一生之敌,越是贬低刘备,曹操自然越喜欢张鲁。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卢弼《三国志集解》
来源:小凡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