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硬派都市化”路线的新一环,2026 款北京越野 BJ30 旅行家以“让更多人能把周末变成小冒险”的诉求在今年的车展上亮相,并已进入预售/上市节奏——官方公布的上市时间为 2025 年 9 月 27 日,预售价区间为 10.29 万至 13.99 万元。这
作为“硬派都市化”路线的新一环,2026 款北京越野 BJ30 旅行家以“让更多人能把周末变成小冒险”的诉求在今年的车展上亮相,并已进入预售/上市节奏——官方公布的上市时间为 2025 年 9 月 27 日,预售价区间为 10.29 万至 13.99 万元。这个价位把 BJ30 旅行家直指“10 万级能同时兼顾空间与混动节油”的消费群体,也为同级市场投下一枚颇有争议的“方盒子”选手。
从预售与车展信息来看,BJ30 旅行家主打“增配不大幅涨价”的路线:车型线上公布的配置延展出燃油版与混动版,这让它在同价位竞品中具备差异化卖点。考虑到目前国内车市竞争激烈、经销商常见让利推广的常态,上市初期厂家可能以有限政策吸纳关注(例如金融贴息、置换补贴或购车礼遇),但具体到终端落地优惠会因城市和经销商而显著不同。
BJ30 一直走的是“硬朗方盒子”美学,旅行家延续这一视觉语言,但在细节上更偏向“城市友好型硬派”。整车线条仍然方正,视觉高度与车窗比例处理得较好,既保留了越野气质又尽量避免过度粗砺,适合既想要越野感又要日常通勤舒适的用户。相比上一代,旅行家在车身配色与轮毂造型上做了更新,试图通过“颜值升级”扩大吸引力。
车头保持品牌辨识度较高的“北京”字母贯穿式标识与圆形灯组设计,点亮时环形灯带与透镜结构可形成较强的视觉识别度。前保险杠以黑色材质与银色护板做防擦保护,既具越野味也利于日常城市用车的耐脏与耐碰撞表现。总体来看,车头不追求花哨,而是以功能性与辨识度为主。
侧面轮廓沿用方正短悬设计,车身尺寸为 4730/1910/1790 mm、轴距 2820 mm——这个尺码在 10 万级别中属偏大体量,轴距也提供了相对宽裕的乘坐空间。侧面新增的 19 英寸亮面切削轮辋提升了视觉张力,同时 235/60 R19 的胎壁设定在通过性与舒适性之间做了折中。行李架、腰线等细节也更趋城市化但不失越野气质。
尾部延续方盒子一贯的厚重感,尾灯组造型与前脸呼应,细节上强化了横向视觉拉伸。后包围同样配备了实用的护板与黑色包边,提升对轻度越野或非铺装路面的防护能力。后备厢开口和承载能力对家庭使用友好,7 座布局的推出也在尾部空间设计上留下必要的冗余。
旅行家在内饰用色上提供了更丰富的可选项(例如所谓的“破晓橙”等亮色搭配),中控线条更加平直,座舱氛围更偏向功能性与耐看性结合。材料上主打耐用与触感的平衡——对预算敏感但又想要质感的用户而言,这是一条稳妥的路线。副驾中控饰板加入品牌字样与山峰图案是小成本但高辨识度的设计细节,能在日常使用中不断传递品牌情绪。
据官方与经销媒体披露,高配车机采用了性能相对强劲的车机芯片(例如高通骁龙 8155 等级别的芯片出现在相关配置表中),这意味着车机流畅度、OTA 能力以及多媒体整合会比较有底气。旅行为主题的车机交互在界面、导航以及周边服务方面应当有专门优化(例如旅行场景模式、路线规划及娱乐资源接入),但实际体验还要看软件生态与后续更新频率。对城市消费者来说,车机反应快、导航本地化到位比华丽动画更实用。
作为“硬派都市化”定位的车型,BJ30 旅行家在智驾层面更偏向实用型 ADAS:常见的车道保持、主动刹车、盲点监测以及自适应巡航等功能都会成为购车者关心的重点。官方并未主打 高阶自动驾驶,更多是把辅助驾驶作为提升城市通勤安全与长途驾驶舒适度的工具。这里的关键是传感器布局、软件逻辑与标定是否在城市与郊区工况都能表现稳定。
2026款北京越野BJ30在座椅和空间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其“轻越野”和“家庭实用”的定位,在同级别的紧凑型SUV中是一个显著的优势,能够满足多成员家庭的出行刚需。特别是2820mm的轴距,为车内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保了第二排乘客拥有980mm的腿部空间和1040mm的头部空间,乘坐感受比较宽敞。后备厢最大容积可扩展至约1600升,车顶的行李架也没有缺席,并且静态承重能力可观,可达300公斤,进一步拓展了装载能力。
动力方面,旅行家继续提供 1.5T 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合湿式双离合的传统燃油方案,同时混动版(厂家称作“更省油的进阶选项”)也被列为重要卖点。官方公布的动力数据与具体油耗在工况下仍需等待更多第三方工况测试,但混动车型对追求燃油经济性的家庭用户确实具有较强吸引力。综合来看,BJ30 更像是把“越野外观 + 城市经济性 + 家用空间”三个元素拼接成一个平衡体。
产品力分析:空间与配置组合有诚意——大尺寸车身与越级轴距,为家庭用户提供了强现实价值;混动加入与车机升级让它在油耗和使用体验上具备竞争力;方盒子外观在情感层面仍有一大批拥趸,品牌辨识度高。
短板:虽称“硬派”,但真正越野能力与专业四驱配置在该价位内往往受限,用户若有严肃越野需求需谨慎对待;车机与智驾的长远体验取决于软件生态与 OTA 能力,硬件好是基础但软件维护决定日常满意度。
我的结论是:把它定位为“能偶尔越野、有越野情怀且以家庭与经济性为第一诉求的城市型大空间车”更实际。
在 10-14 万区间,不乏同样主打空间与实用性的选手。BJ30 旅行家的优势在于明确的品牌气质,不足则在于同价位竞品在动力、燃油经济或是豪华感上可能有不同取向。购车时要考虑的不是单纯谁更强,而是“你的优先级是什么”:如果优先空间与情怀,BJ30 值得考虑;如果优先燃油经济或长途舒适,混动高配或竞品亦需比对实际工况体验。
2026 款 BJ30 旅行家并非完美,但它用“空间 + 混动 + 方盒子情怀”的组合,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有限预算下,买一台看起来能去远方又能照顾全家出行的车,是否比买一台看起来豪华但不够实用的车更划算?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对于多数城市家庭而言,BJ30 的定位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你更在意长期保值、软件体验或是极限越野能力,那就需要权衡或去试驾验证。
来源:一车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