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货到造芯,阿里凭什么活成“英伟达+OpenAI”?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21:58 1

摘要:“几年前说阿里是搞零售的,给10倍估值都嫌多;几个月前骂它送外卖把市场卷烂,8倍市盈率都嫌贵。

“几年前说阿里是搞零售的,给10倍估值都嫌多;几个月前骂它送外卖把市场卷烂,8倍市盈率都嫌贵。

现在呢?有人说它=英伟达+甲骨文+OpenAI。”

听着像段子?但这事儿真就发生了。咱们来看看阿里的三次大转型。

第一次转型:从“黄页网站”到“让天下没难做的生意”

2003年淘宝上线时,阿里刚靠B2B“中国供应商”赚了点钱,转头就做了个免费开店的C2C平台。

当时所有人都笑:“eBay那么强,你搞免费?这是烧钱找死!”

马云只回了句:“今天不免费,明天连免费的机会都没有。”

结果?eBay退出中国,淘宝成了国民级应用。

第二次转型:从“卖货的”到“送外卖的”

2018年,阿里砸95亿美元收了饿了么,资本市场骂翻了:“电商老大去送外卖?毛利率低到离谱,图啥?”

但阿里心里有本账:外卖=高频入口=本地生活数据=未来零售的“毛细血管”。

现在再看,这张“30分钟达”的物流网,成了京东、美团、抖音都在抢的“即时零售”战场。

原来,你以为它在卷外卖,其实在抢“最后三公里”的控制权。

第三次转型:从“送外卖的”到“造芯+造云+造大模型”

这波操作最让人意外,却藏着真本事。

1. 造芯:平头哥不是“玩笑”

2018年成立的“平头哥半导体”,名字像段子,干的事却很硬核。

2019年含光800 AI芯片性能全球第一;

2023年倚天710量产,成中国首款大规模商用的5nm服务器CPU。

一句话:英伟达拼GPU,阿里悄悄把CPU+AI芯片做到了能打的水平。

2. 造云:阿里云早成“隐形基建”

2023年阿里云占中国云市场34%,比第2到第5名加起来还多。

别以为云只是“存照片”:12306抢票、春晚直播、双11峰值、甚至中国邮政、中国石化……全靠它撑着。

对比甲骨文的“数据库霸权”,阿里云早成了“数字时代的水电煤”。

3. 造大模型:累计开源超300个模型,2025年9月云栖大会“七连发”,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跻身全球前三,超过GPT-5。

最后说句实在话:阿里这20年,到底教会我们啥?

别被标签绑住:今天卖货,明天就能造芯;

别怕被骂“不务正业”:当年笑它送外卖的,现在都在抄作业;

慢就是快:平头哥用6年时间磨砺芯片,才实现关键突破;阿里云用了16年,才奠定亚太第一的根基,而大模型3代速跑方才亮出技术底牌。

商业从不是百米冲刺,是看准了就敢转身——敢离开舒适区,才能闯进新赛道。

给所有被小看的人提个醒:“你可以笑我现在做的事不起眼,但别等我做成那天,才后知后觉我早铺好了路。”

来源:闲云叙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