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天和几位文友聊天时,和大家谈到了我镇的周庄村。当提到“文化周庄不是梦”这一底蕴风采时,大家不禁肃然起敬、赞不绝口。周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却在该村乡贤示范的带领下,描绘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乡村振兴蓝图。
前天和几位文友聊天时,和大家谈到了我镇的周庄村。当提到“文化周庄不是梦”这一底蕴风采时,大家不禁肃然起敬、赞不绝口。周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却在该村乡贤示范的带领下,描绘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乡村振兴蓝图。
从先前举办农民文化节到今天的电商平台,乡村振兴的引擎,正借变道超车之势加速前行,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儿,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为周庄村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此时的我,猛然想起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魂。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让我们风雨兼程、奔波联络,祭拜先祖,只为了铭记心中那盏灯!
为缅怀先祖,寄托我们对先祖的哀思!我大刘庄刘氏族人历时两个传统节日,从2024年清明节祭祖到十月一的立碑活动,大家慷慨解囊、凝心聚力、奉献爱心举办祭祖活动。
在清明节前期的倡导提议下,村中几位长辈多次齐聚老支书五叔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出谋划策,不辞劳苦!为祭拜先祖增添了一份感恩之举。
去年的修茔祭祖活动,由于几位长辈提议的比较晚,清明节之前墓碑刻不出来,立碑祭祖活动只有分两步逐步实施:一是清明节在老坟园添坟植绿,举行焚纸上香祭祖仪式。二是十月一立碑缅怀先祖功德,并举行立碑祭祖仪式,两次感恩仪式流程犹如一部精心编排的家族史诗。
烟花送去人,后人程似锦!清明节那天在修坟祭祖仪式上,家族长者第九世传承人文玲(老九爷)宣布,大刘庄2024年清明节修坟祭祖仪式,现在开始!在那庄重而肃穆的时刻里,在小叔的主持下,全村男女老少向先祖三鞠躬。湖北大哥返乡并宣读祭文。随后按照仪式流程向先祖献花、焚香、跪拜等。
十月一立碑,家哥又返乡参加立碑活动,并声情并茂的宣读了祭文,全村男女老少齐聚老坟园感恩先祖。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的家族文化传承,浓缩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史诗印记。
300余年来,我刘氏子孙牢记祖宗教诲,克勤克俭、耕读传家、治家有序、教子有方,传承八德、尊老爱幼,惟恭惟敬、睦和友邻。刘氏家风、名扬桑梓。今天我们祭拜先人,就是要把这些优良品德继续传承,发扬光大。让祖德宗功万古流芳,刘氏家风世代传承。
吾祖刘汝翰及刘攀贵等父子四人,自明末清初到本村创业发展至今,刘氏族人男女老少已遍布东南西北全国各地,为国为民勤奋劳作,功勋卓著,为刘氏家族争光争辉,光宗耀祖。
但无论身在何处,我们的祖根在这里,我们希望所有大刘庄刘氏子孙要常念祖德,常怀祖恩,还希望常年在外的大刘庄游子常回家看看,寻根祭祖,把根留住。
我族祖茔由于年久失修,特别在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年代中又遭到严重破坏,祖茔墓碑荡然无存。
当今恰逢盛世,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族中德高望重者倡议重修祖莹并镌碑勒石,族人纷纷响应,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为缅怀先人之功德,激励后昆,进一步继承、发扬先祖的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精神,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为振兴中华添砖加瓦,特此举办今天这次活动。
追忆家族祭祖活动,莫过于两弟兄妙语抒情怀的诗句,世字辈的昭弟抒写《曾族亲》——清明细雨添作泪,刘家后辈祭老坟。学知明理晓国史,爷伯忆旧诉家根。先祖坚创今盛世,兴家光耀咱祖人。身居何地本不忘,昌令汉之世业勤。
湖北大哥在家族群看到昭弟写的《曾族亲》抒情七律后,大哥也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地写了首《上坟》的感言妙句:少壮攻读出家门,应召报国为人民。鞠躬尽职数十载,皓首归来上祖坟。愧对宗亲欠回报,虔奉忠孝难全匀。身心俱献党事业,须臾未敢忘根魂。两首七律相互映衬缅怀先祖,道出了家国情怀的幸福感、成就感。
“风水宝地开基业,福德贤良惠子孙。”这是湖北大哥欣闻家族举办立碑祭祖活动,而特此抒写的传统文化对联。中华刘姓,祖根尧黄;亘古至今,源远流长;枝繁叶茂,遍布四方;亿万成员,前四排行。我大刘庄刘姓,系刘姓家族宏大世系宗支之一。
本宗支系明洪武年间移民,由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至南阳東桐河始建刘老家村;三百年后,至清康熙年间,吾祖刘公汝翰携三子攀贵、攀高、攀荣自刘老家迁移至此定居。
自始祖至今,又历三百余年,已繁衍十五代,成员逾千,人丁兴旺。先祖暴霜露,斩荆棘,尺寸开拓,创业维艰。后人每念及此,无不涕零。
刘姓族人耕读传家,悬壶济世,富不骄,贫不怠,奉公守法,牢记祖训,世代皆有名流:为官者清正廉洁,经商者笃实守信,行医者誉满杏林,耕田者勤劳本分。各代无不为国争光,为家增辉。愿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常闻后辈佳讯告慰。
铭记先祖功德的墓碑,于上世纪中叶因特殊情况毁于一旦。刘姓子孙为尚祖功德,传承族脉,共议重树祖碑。甲辰露月,镌刻已毕,了却夙愿。今全族共聚祖茔,举行重立祖碑大典,祈福祖先,保佑我族繁荣昌盛,血脉永传。列祖列宗九重之上俯瞰,我族人丁兴旺,子孝孙贤,亦可九泉之下安息矣。
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论写啥凡人妙语,只有坚持弘扬家族文化,传承好我们的家风故事,积极主动地讲述好、利用好、领悟好,才能增强家族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相互扶持,总之,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传承好我们这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刘世良,男,1970年3月生,现供职于社旗县大冯营镇政府,从事对外宣传工作。青年时期在三尺讲台上度过十多个春秋,先后有2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在全国省市县获奖。
来源:乡土大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