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膜大蒜具体如何操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06:31 1

摘要: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有效提升地温、保持土壤墒情、抑制杂草生长,显著提高大蒜的产量与品质,已成为当前大蒜种植的主流模式。以下将详细阐述地膜大蒜的具体操作流程与关键技术要点。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有效提升地温、保持土壤墒情、抑制杂草生长,显著提高大蒜的产量与品质,已成为当前大蒜种植的主流模式。以下将详细阐述地膜大蒜的具体操作流程与关键技术要点。

一、选地与整地

(一)地块选择

大蒜根系较浅,喜肥、喜湿但不耐涝,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便利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等非葱蒜类作物为宜,避免连作,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二)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杂草,进行深耕晒垡,深耕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可有效改善土壤通气性。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化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复合肥(氮磷钾含量15:15:15)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将肥料均匀撒施后,进行旋耕耙平,使肥土充分混合,随后按1.5-2米的宽度做畦,畦面要平整,畦埂高15厘米左右,便于灌溉和覆盖地膜。

二、品种选择与种瓣处理

(一)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及种植目的,选择适宜的优质品种。若以鲜食为主,可选用早熟、瓣大的品种;若以收获蒜薹和蒜头为主,应选择中晚熟、丰产性好的品种。优质种瓣需具备蒜瓣饱满、大小均匀、无破损、无病虫害、芽点健壮等特征,单瓣重量以5-8克为宜。

(二)种瓣处理

播种前1-2天,将蒜种晾晒6-8小时,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随后进行掰瓣,去除蒜皮和茎盘,剔除病瓣、残瓣。为预防病害,可采用药剂拌种,将种瓣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泡10-15分钟,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

三、适期播种

(一)播种时间

地膜大蒜的播种时间需严格把控,过早易导致冬前旺长,遭受冻害;过晚则会影响根系发育和越冬能力。一般在当地日平均气温降至16-20℃时播种,华北地区通常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南方地区可适当推迟至10月中下旬。

(二)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或点播方式,在畦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沟深3-5厘米,随后按株距8-10厘米将种瓣放入沟中,芽尖朝上,确保摆放整齐。播种后覆盖2-3厘米厚的细土,轻轻压实,使种瓣与土壤紧密接触,之后浇一次透水,保证土壤湿润。

四、地膜覆盖

浇水后待土壤墒情适宜(地表稍干不黏脚),及时进行地膜覆盖。选用宽度与畦面匹配的白色或黑色地膜,黑色地膜除草效果更佳。覆盖时需将地膜拉紧、铺平,使地膜与畦面紧密贴合,四周用土压实封严,防止风吹起地膜影响保温保湿效果。若采用机械化播种,可实现播种与地膜覆盖一体化操作,提高种植效率。

五、田间管理

(一)破膜放苗

大蒜出苗后,需及时破膜放苗,避免幼苗在膜下生长受抑。当幼苗顶膜时,用小刀或竹签在膜上划一个小孔,将幼苗引出,随后用土将孔周围的地膜压实,防止冷空气进入。破膜放苗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开低温时段。

(二)水肥管理

越冬前若土壤干旱,可浇一次越冬水,增强大蒜抗寒能力。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大蒜返青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促进幼苗生长。蒜薹伸长期是需肥高峰期,每亩追施复合肥25-30公斤,同时保证水分供应,保持土壤湿润。蒜头膨大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促进蒜头膨大。

(三)病虫害防治

地膜大蒜常见病害有叶枯病、锈病,虫害主要有蒜蛆、蚜虫等。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合理轮作、科学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叶枯病、锈病发生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蒜蛆可采用毒饵诱杀或灌根防治,蚜虫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六、适时收获

(一)蒜薹收获

当蒜薹顶部弯曲、总苞变白时,为收获最佳时期。收获时用手抓住蒜薹中部,轻轻向上提抽,或用小刀在蒜薹基部切断,注意避免损伤叶片,影响蒜头生长。

(二)蒜头收获

蒜薹收获后20-30天,当大蒜叶片大部分变黄、假茎变软时,即可收获蒜头。收获时用铁锹将蒜头挖出,去除泥土和须根,在田间晾晒2-3天,待蒜头外皮干燥后即可分级贮藏或销售。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