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举办“多彩长武·晒秋记”活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00:01 2

摘要:9月25日,长武县“多彩长武·晒秋记”活动在丁家镇十里铺村窑洞文化广场启动。阴雨初晴,秋日的阳光照射在十里铺村家家户户的院落,趁着晴好天气,村民纷纷将收获的农产品在院子或门前进行晾晒,那金黄的玉米、五颜六色的豆子,还有那红红的枣儿和辣椒,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将村

9月25日,长武县“多彩长武·晒秋记”活动在丁家镇十里铺村窑洞文化广场启动。阴雨初晴,秋日的阳光照射在十里铺村家家户户的院落,趁着晴好天气,村民纷纷将收获的农产品在院子或门前进行晾晒,那金黄的玉米、五颜六色的豆子,还有那红红的枣儿和辣椒,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将村子一街两行装扮得格外美丽。

村里的锣鼓队敲起了震天的锣鼓,舞蹈队跳起了欢快的秧歌;农特产品推介展销区,本土农特产品及深加工产品集中亮相,苹果、核桃、杂粮、蔬菜等特色好物琳琅满目,既有原生态的“土味”,也有精加工的“巧思”,每一份展品都承载着农户的匠心与丰收的分量,引得现场群众与游客驻足观赏、咨询选购。

地方美食展示品鉴区里,长武酥肉、血条汤等传统农家美食香气四溢,一个个网红通过现场直播,将长武的美食和农民丰收后的喜悦传到大江南北;绘画创作区里,一幅幅水果、蔬菜画儿,将田园的美景描绘在人们的心底。往来人群中,有举家出游的市民、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家或拍照打卡记录丰收瞬间,或穿梭于各个展区体验互动,整个十里铺村洋溢着“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的浓厚氛围。

今年70岁的陈宏科是村里的一名志愿者。据他讲,长武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当地群众就有“秋收冬藏”的习俗。每年秋季收获后,家家户户都要将农产品拿出来进行晾干,然后储藏起来,以备冬天和来春食用。这种习俗是先辈们适应山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的传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沿袭至今。

“近年来,我县将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通过引导村民规范晾晒、打造主题打卡点等方式,让晒秋成为展示长武文化、吸引游客的重要名片。”陈宏科说道。

据了解,长武县今年为了传承“晒秋”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展示全县秋天丰收之美,打造秋收丰景,推介宣传长武深加工及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在十里铺村窑洞文化广场共设置了农特产品展示区、地方美食展销品鉴区、绘画创作区、摄影展示区、窑洞文化展示区、果蔬采摘区6个区域,全方位呈现长武农业发展成果与乡村特色魅力,时间将持续至10月8日。期间,将组织摄影爱好者、网络博主、网红直播宣传,引导县内外游客深度体验丰收的喜悦,为丰收喝彩、给农民点赞,营造强农富农、爱农支农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长武县以学有“千万工程”为主线,以“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目标,在粮食安全、产业升级、乡村建设等领域精准发力,涌现出一批标志性、突破性工作亮点,为全县“三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全县粮食面积达20.6万亩,产量稳定在6.8万吨以上。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2.5万亩,总产量高达41.2万吨,实现产值30.6亿元,品牌价值达到50亿元。建成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2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8家,生猪存栏10万头、禽58万羽。黑河川设施蔬菜产业园已建成投产,创建市级设施蔬菜农业现代园区3个,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产值达2.7亿元。

同时,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宇家山村、庙底村、孝村已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打造人居环境样板村8个,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6.24%、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1.35%,实现了乡村“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依托晒秋景观和民俗文化,结合长武美食和非遗展演等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长武、了解长武,让更多的人领略长武农耕文化与秋日丰收的独特魅力,帮助农民朋友宣传、推介、销售农特产品,讲好丰收故事,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的‘三农’新篇章。”长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建华说道。(通讯员 罗宏亮 陕西农村报记者 黄河)

来源:秦风热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