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幕后真正的黑手:元凶是谁?是几个昭和参谋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22:04 1

摘要:1931年9月18日深夜,一声枪响撕裂了柳条湖畔的夜空,也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这场震动东亚的“九一八事变”,被官方乃至日本教科书归咎为关东军几个“失控”的参谋“自作主张”——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但是,真相真的如此简单吗?

1931年9月18日深夜,一声枪响撕裂了柳条湖畔的夜空,也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这场震动东亚的“九一八事变”,被官方乃至日本教科书归咎为关东军几个“失控”的参谋“自作主张”——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但是,真相真的如此简单吗?

一个连少尉都不如的参谋,能擅自调动几十万军队,挑起一个国家的对外战争?别天真了。

九一八事变的“招牌元凶”,是石原莞尔与板垣征四郎这对“疯子拍档”。

石原莞尔:关东军高级参谋,狂信日莲宗,鼓吹“决战论”和“东方总览图”,主张利用“局部作战”迅速控制中国东北。

板垣征四郎:石原的战友、共谋者,在奉天前线直接部署兵力、制造爆炸,一夜“夺下”沈阳。

土肥原贤二:特高课出身、特务头子,被称为“日本的希姆莱”,负责情报、暗杀、政治操盘。

按照教科书的说法,是他们制造了柳条湖事件,然后谎称中国军队袭击铁路,借此全面进兵——一场“不受高层控制”的军事行动。

但仔细一想,这种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在等级森严、制度完备、中央集权到极致的日本军制下,几个中层幕僚真的可以擅自发动战争?真的“皇帝不知”?

事变发生后,日本中央政府看似“震惊万分”,一度出现要“追责撤兵”的表态。9月20日前后,陆军大臣南次郎、参谋总长金谷范三等人还试图“摇摆”一下,给出一个“和平解决方案”。

可是,一纸命令为何没人执行?

9月21日,关东军毫不理会政府意见,继续推进进攻。不仅如此,日本朝鲜驻屯军司令官林铣十郎更是越境进入吉林——这已经不是关东军的行动了,而是另外一条战线的开火。

最关键的是此举违反日本宪法!

按照当时的明治宪法规定,只有天皇拥有越境调兵的唯一权限。林铣十郎为什么敢干这事?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一个“特殊信号”——来自天皇本人的默许或授意。

你以为主谋在前线,其实远在皇宫。

很多人今天依然相信裕仁是“傀儡天皇”,他被架空了,什么事也做不了。他只是按下了橡皮图章,后果他也没想到。

这种说法多年来成了屏蔽日本战争责任的防火墙——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回看当时局势,裕仁其实正处于一个尴尬但危险的位置:刚登基不久,权力尚未稳固兄弟“贤仁亲王”对其皇位威胁极大国内政党政治、大财阀控制朝野军队仍被山县有朋、乃木希典等明治元老派把持

这种时候,裕仁急需一次“在乱世中刷存在感”的机会。1920年代,他已经悄悄开始培植一群“天皇派”中层军官。

他们是谁?冈村宁次(侵华战总司令)、永田铁山(军务局科长、法西斯核心理论家)、小矶国昭(后任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日本首位三位一体极权独裁者),还有后来的金村军、牟田口廉也等。

这些人被称为“东久宫线路”,“巴登巴登派”——因为他们是在德国学习法西斯制度和侵略战略后,被裕仁亲王派大量吸纳。

这些人既不是“叛军”,更不是“底层兵痞”。他们是忠诚于日皇的职业军人,是裕仁“遥控军权”的抓手。

1931年夏,他们制定了《解决满蒙问题大纲》,明确表示将在1932年春天前发动战争。结果呢?石原莞尔等人提前数月引爆炸药,干脆早动手——显然计划早已落地,只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托词”。

九一八发生后,裕仁扮了几天“无辜”:他口头对军队下令撤回,却始终不签署文字命令,更未追责任何军人。

这正是最大的信号——“可以继续干”。

最终,不仅日军未受任何惩罚,反而被“默许”继续推进至齐齐哈尔,再波及整个华北。裕仁对他们的发展节奏,只做了两个要求:别让英美难堪,搞得太快不好交代必须在国内伪装成“军队失控”,以免损害皇权威望

这是不是很熟悉?这不是像诸葛亮早就知道马谡会失守街亭,却故意让其领兵,然后“挥泪斩马谡”来清洗自己集团?

只不过,裕仁连眼泪都懒得流。他只需要冷眼看着东北失守,看着国民党软弱退让,然后笑着等“皇权神圣”再次回血。

九一八事变,摧毁了中国东北的和平,也改变了日本政军结构:军部地位迅速上升;政党政治逐步边缘化;皇权得到合法化扩张;天皇派军官全面上位

1933年,裕仁终于喜获一子——后来的明仁天皇。从那一刻起,他的地位固如磐石。在此之前的骚动和斗争,他已经用一次精密操盘的“战争实验”,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从傀儡,变成实权派之主脑。

而那些在九一八战场上的人,除了后来被战后审判(或战前陨命)之外,无一不是在日本军政中节节高升:石原莞尔升至中将;板垣征四郎成为侵华军司令;土肥原贤二担任北支派遣军参谋长;冈村宁次鎮守华中,命令数次大屠杀;东条英机更是在珍珠港当天,还在报告裕仁如何开启“大东亚战争”——而裕仁欣然批准后才“开战”。

这哪儿是失控?这是一次次得手的权谋胜利。

事到如今,日本仍在极力粉饰九一八作为“军人独断”的意外事件。

不提裕仁天皇, 不承认集体决策, 不忏悔国家级计划性, 只想用石原莞尔这种“怪胎”军人来遮掩国家的罪行。

甚至在现代,“令和”天皇明仁的传位说法,也依然保留“皇室不参与政治”的神话——然而,这个神话最先被打破的,不就是1931年那场爆炸之后吗?

今天的日本,依旧保留皇室制度,依旧在教孩子战争不过是一场“军人的错误”。

这才是最危险之处。我们若不追溯黑手,就等于认可了下一次的借口。

九一八早已超出了军事意义的讨论。真正值得深思的是:军权脱缰不过是假象;真正的指挥权,始终掌握在“无法加罪”的那只白手套之下。

裕仁天皇从未被战后东京审判追责,因为麦克阿瑟和美国在战后选择“保皇”,换取日本和平重建。这个决定虽然稳定了东亚格局,却也留下了最危险的火种

今天的日本,若要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就必须从“人格神”的阴影里挣脱出来。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这种觉醒,反而看到的是愈发坚固的“天皇无罪”的叙事。

九一八事变,不该只是一场悼念,是一个国家集体记忆的考验题。而这道题,才刚刚打开第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1. 《【日本战争罪责5】九一八事变元凶是谁?》原文,今日头条
2. 日本东京大学历史系 加藤阳子:“从‘九一八’事变和中日战争看: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3. 《九一八事变五个罪魁祸首都是啥结局》今日头条
4. 石原莞尔词条 - 互动百科
5. 王希亮,《揭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真正原因》

来源:墨文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