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光看到好的,看不到不好的,容易变成舔狗,不想当舔狗的话,对一个人最好的祛魅方法,就是和他生活在一起。男女都如此,因为人性不分男女,下面的文字中不区分“他”和“她”,通用“他”,通指男女。
距离产生美。距离远了,能看到的永远只有美好、光鲜的一面。尤其,如果你还把他放在聚光灯下,会不由自主地自行脑补很多的想象,使得一切看起来那么让人向往。
但是光看到好的,看不到不好的,容易变成舔狗,不想当舔狗的话,对一个人最好的祛魅方法,就是和他生活在一起。男女都如此,因为人性不分男女,下面的文字中不区分“他”和“她”,通用“他”,通指男女。
人都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都要吃饭睡觉出汗流泪拉屎放屁的,人人如此。共同生活,就是最彻底的祛魅过程,不仅让你看到对方如何抠脚、流汗、拉屎、放屁,更让你看到他在疲惫时的脾气、在压力下的反应、在冲突中的选择。这些细节更真实,比开心时的温柔、成功时的光芒更能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知否》里明兰说,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看那最低处,品性的最低处。意思是如果品性的最低处能被接纳的话,那么其他的更能接受。如果品性的最低处,是无法接受的,就可以趁早止损,另奔前程。
现在年轻人也流行说:找对象就要找个人品本身就很好的。因为选择分开,一定是某个地方合不来,而结束一段关系时,往往会暴露一个人的底色。一个品性好的人,即使不爱了,也不会去选择伤害和为难你,至少能得个好聚好散。而一个品性差的人,分手可能变成一场战争,或是一场重大消耗,犹如扒皮抽筋般痛苦。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找到一个品性本来就很好的人?或者说如何去辨别一个人的品性?品性又不像学历、收入、外貌那样,摆在明面上,而是藏在皮肉之下。要辨别一个人的品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是可以看他如何对待弱者。比如点餐时对服务员是客气还是颐指气使?比如对清洁工、外卖员、路人是否尊重?一个人对弱者的态度,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同理心,这是最经典也最有效的试金石。
二是留意看他如何处理冲突和压力。冲突和压力之下,人的面具最容易脱落。比如当事情出错时,这个人是喜欢推卸责任、指责他人,还是会先反思自己?在争执中,他是通常选择冷静沟通,还是会选择冷暴力、人身攻击、情绪发泄?面对突发状况(比如航班取消、计划被打乱),他是抱怨连连,还是积极应对?看到别人成功时,是真诚祝福,还是酸言酸语、贬低成就?一个情绪稳定、有担当的人,当然也会生气发火,但他更会积极去解决问题。
三是可以看他如何对待规则和边界。比如他是否守时?是否守诺?是否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是否喜欢传播八卦、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是否尊重你的隐私?一个不尊重规则、随意越界的人,往往也缺乏对他人尊严的敬畏。
四是观察他在他自己的熟人圈中的角色。一个人在朋友、同事、家庭中的长期表现,比他对你的特别对待更真实。比如他是否是那个调解矛盾、照顾他人感受的人?他是否被朋友信赖?有没有长期稳定的朋友关系?他是否在背后维护你,而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贬低你?长期的人际关系模式,比短期的浪漫行为更可信。
我们都是普通人,并不是都有分辨一切的火眼金睛和聪明清醒的头脑,所以,还要给自己充分认识别人的时间。因为毕竟品性不是一个事件能定义或者看清的,需要在时间中慢慢观察蛛丝马迹。尤其不要被初期的礼物攻势或者甜言蜜语所迷惑,就轻易认定这个人大方,爱你什么的。这些只不过是恋爱和追求过程中的必要手段而已。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往往不会在热恋期出现。最好给关系留出6个月以上的观察期,才能足够看到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还可以主动制造一些小考验,比如一起旅个行什么的,观察他的应对方式。
最后必须说明,人是相互的,你要求别人品性好,首先必须自己品性好。另外,追求品性好,只是为了确定这个人是否适合长久相伴,而不是要寻找一个完美的人。没有人是完美的,相处中,接纳、理解、包容也很重要。过于要求完美,或者高要求的人,只适合自己过,是无法与人共处的。
来源:大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