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机沃野翻金浪 科技催开丰收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21:24 1

摘要:主会场一侧,自动播种机、高粱收割机、北斗导航拖拉机、无人飞机次第排开,像等待检阅的“机甲战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不远处的“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上千亩的优质高粱随风起伏,绿浪托举红穗,仿佛大地打翻了调色盘。欢快的音乐中,现代农机“钢铁方阵”与红绿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9月23日,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我市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吕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汾阳市西马寨村启动了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吕梁主场活动。

主会场一侧,自动播种机、高粱收割机、北斗导航拖拉机、无人飞机次第排开,像等待检阅的“机甲战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不远处的“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上千亩的优质高粱随风起伏,绿浪托举红穗,仿佛大地打翻了调色盘。欢快的音乐中,现代农机“钢铁方阵”与红绿交织的高粱海浪相映成趣,一幅“科技范”十足的丰收画卷徐徐铺展。

为了护航“主角”高粱,科技示范园还种植了设施蔬菜、花生、谷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花生玉米复合种植等作物,其中56个大棚的设施蔬菜占地100亩,前茬种植甜瓜已全部收获,新栽植的西兰花叶片舒展、茎秆挺拔,排成一列“翡翠方阵”。示范园内有高粱三新技术展示田1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亩,花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亩,西兰花复播高粱100亩,大麦复播高粱100亩,高粱品种展示田500亩,粮油作物单产提升(高粱)“1+N”技术模式示范田1000亩。

在围绕高粱种植,精心挑选种植品种、科学实施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等基础现代农业技术的基础上,“汾享杏福”农业科技示范园还引入了水肥一体化滴灌工程。该工程可按照种植的不同作物,设计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可提升水肥利用率,系统灌溉均匀度可达90%以上。结合物联网自动监控,能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气候、土壤监测数据,实现水泵、阀门等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最大程度满足用水需求,同时节省投资。

产业兴,百姓富。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西马寨村荣获“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成功创建“省级数字示范村”, 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5万元,华丽蜕变成一个兼具人文底蕴、科技活力和自然风光的新型农村。

“我们在示范园区试验推广农业新品种53个、新技术18项,农田亩均收入由1000元提高到1200元。村民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从事其他职业收入,2024年底,全村村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较2020年1.2万元增加8000元,增长75%。”西马寨村村委委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渠根明说。

西马寨村是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农业“八大”特优产业战略,截至2024年底,肉牛、食用菌、杂粮、红枣、核桃、沙棘6大产业位于全省前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值突破500亿。去年农民丰收节期间,我市正式发布“吕梁山土特产”市域公用品牌。一年来,我市以“吕梁山土特产”市域公用品牌为牵引,新培育“孝义好礼”“临州好物”、石楼“奇湾”3个县域品牌,新认证绿色食品主体123个、产品216个,新认定有机旱作晋品、圳品6个,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6个,中阳县黑木耳入选第四批省级重点专业镇,布局“吕梁山土特产”乡村美食体验店100个、体验展销中心(消费帮扶专馆)10个,初步形成了“吕梁山土特产”“市域公用品牌+县市区特优品牌+企业知名品牌+优质产品品牌”的农业品牌矩阵。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展销,一袋袋金黄的小米、一筐筐饱满的核桃、一瓶瓶醇香的沙棘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品质之选。‘汾都香’小米日销售突破8万单,全市土特产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0%。”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建树介绍。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卖原粮”到“卖品牌”,我市用科技画笔绘就沃野丰收图,让“吕梁山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张金色名片。

来源:吕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