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22周年:合资新力量的崛起进行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21:15 1

摘要:当日早晨,销售公司第五届党代会胜利召开,下午,各业务部门迅速投入日常紧张的工作节奏。位于30层的作战平台大屏幕上,各项业务数据实时跳动——屏幕背后,是全国近千家经销门店的运营动态,每一次出库、每一张票据,都通过互联网信号精准传输到这六块屏幕之上。

9月25日晚上,天津滨海新区MSD中心,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新办公楼人来人往。

当日早晨,销售公司第五届党代会胜利召开,下午,各业务部门迅速投入日常紧张的工作节奏。位于30层的作战平台大屏幕上,各项业务数据实时跳动——屏幕背后,是全国近千家经销门店的运营动态,每一次出库、每一张票据,都通过互联网信号精准传输到这六块屏幕之上。

这家目前在滨海新区全年纳税预估排名前列的企业,早在2003年9月26日就已在北京注册成立。自今年6月25日起,一汽丰田以破局的决心从北京整体迁出,落户滨海,完成了一场被誉为“业内奇迹”的跨城大迁徙。彼时,外界不乏质疑:因为从整个汽车行业来看,跨城搬家鲜有成功案例,更多的是“搬了场地、散了人心”。

6月25日中午结束办公、下午打包,470多名员工连同全公司办公设施,通过800多车次完成转运,整个组织架构从北京整体迁移至天津滨海。75%的高随迁率在合资企业历史上极为罕见。与此同时,140余名来自天津本土化的新员工同步入职,组织结构也随之焕新——平均年龄下降两岁,专业背景全面转向理工与经济类。

“我们是从一片荒地中点亮了第一盏灯。”面对寰球汽车,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修惠如此形容这次搬迁。他提到,新办公区附近原本“夜晚八点后人迹寥寥”,如今却因丰田人的加班灯光而重新“点亮了滨海的夜”。

这场“点灯行动”背后,勾勒出的是一汽丰田对外部环境深度变化的主动回应——新能源化、智能化、本土化,全方位提速。在销量承压、行业洗牌以及自身搬迁的当下,一汽丰田1-8月销量却逆势增长11%,并提出“合资新力量”的战略口号,试图在激烈的合资品牌竞逐中开辟一条独立路径。

所谓“合资新力量”,就是试图用“新用户、新汽车、新营销、新使命”四个维度,构建出合资品牌的新系统、新逻辑和新未来。在越来越浮躁的智能电动时代,这种稳中求变、以用户为锚的价值坐标,恰恰是“乱中求生”的关键所在。

销售总部从北京迁至天津,表面上看是一场地理坐标的转移,实则是一场战略系统、人才结构、数字基因与文化意志的整体切换。三月百日,不是落脚,而是起跳。

对这家22岁的老牌合资企业来说,真正的突围,才刚刚开始。

01全面数字化革新,体系化突围的新战场

在天津滨海新区MSD中心30层,一汽丰田销售公司的“作战平台”六块大屏伫立于办公区核心,这套由一汽丰田信息化团队从零开始、历时五六年自主搭建的数字系统,已成为这家合资车企迈向数字化运营的中枢神经。这里,被员工称为“数字指挥部”,它不仅承载着数据的集成与可视化,更成为一汽丰田“体系突围”的关键载体。

走进现场,六块巨型高清电子屏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图表与数据动态跳动。大屏背后连接着全国600多家经销门店,超过95%的门店监控画面和100%的业务数据均可实时上传至总部。“我们总部现在可以‘一杆子插到底’,直接看到任一业务单元的实时动作。”信息化负责人介绍说。

相比传统依赖人工汇报的管理方式,如今,销售公司各业务线在日常工作汇报中不再准备PPT或材料,每一项KPI指标、每一次业务变动、每一个成交细节,全部在“数”中得以体现。

董修惠坦言:“干得怎么样,‘数’上都能看得见。”

平台每15分钟刷新一次数据,实现“分钟级监控”:实时成交量、开票数、订单履约、助残率(已下单未交付)等核心指标一目了然;平台还能按区域、大区、车型、SKU等维度进行交叉分析,识别销量异常、库存错配、线索质量等潜在风险,并对接下来的市场节奏进行预判与优化。不同渠道的广告ROI、直播转化、地推成效,也都形成闭环追踪,便于快速调整投放策略。

而更深一层的价值在于——这不仅是销售平台,更是“全链路业务中台”。从销售端口延伸至保客管理、售后产值、金融渗透率、库存结构、投流效率,整个作战平台覆盖一汽丰田销售运营的绝大多数触点。现场屏幕数据显示,958万保客基盘的回访率、续保留存、流失预警,都可动态追踪,通过大数据支撑用户运营策略,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平台还内嵌智能预警机制,对如销售达成率、库存周转、渠道活跃度等关键指标设置“红黄绿灯”警示,一旦越界即自动提醒,确保问题在萌芽阶段及时处理。库存管理方面,一汽丰田将全国平均库存率控制在0.7,业内极为罕见。这背后,正是一整套围绕“健康运营”的系统性设计。

“以前一个月汇一次数据,现在15分钟更新一次。我们每天睁眼就是看看数据。”一位销售员工笑言,“这个作战平台,就是我们的新战场。一切要围绕最优质的数据表现来动作。”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并非“外包搭建”或短期工程,而是销售公司内部团队逐步演进的产物。“最早我们只是做几个关键数据的整合,后来慢慢延展出全业务链条,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由业务驱动的、可持续演化的核心系统。”信息负责人说。

从事后管理到实时监控,从人工报表到数据决策,一汽丰田用这套“作战平台”打破了传统合资品牌在数字化方面的迟滞印象。而正是这种数字体系的构建,使得“合资新力量”这一战略主张不再停留在口号,而是有了底层能力支撑。

这也印证了董修惠的一句话,一汽丰田从来都不是焦虑的跟随,而是系统准备后的自信出击。从这个角度看,作战平台就是这场“自信出击”的最前沿阵地,它所展示出的,不只是一个合资品牌对数字化的理解能力,更是一家企业对未来竞争逻辑的全面重构。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汹涌而来的当下,合资车企的突围不能靠单一产品、一次营销或一个发布会,而是要靠体系、靠组织、靠文化。在众多合资品牌仍在原地观望之时,一汽丰田已经用作战平台的实际落地,交出了一份体系竞争力的新答卷。

02落户天津,面向未来的主动求变

在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天津新办公区,感受到的不仅有办公条件的改善,还有持续不断的新活力。

“这不仅是地理坐标的迁移,我们更想将其视为一汽丰田销售团队的一次重新出发”。在董修惠看来,销售总部从北京整体迁至天津,不只是办公地点的搬迁,而是一次深刻的组织重塑与战略重构。正如他所言:“我们要靠近制造、靠近市场,建立快速响应的机制,把以往‘看得见问题却动不了手’的状态彻底扭转。”

过去22年里,一汽丰田始终处于“产销分离”的运行状态——制造主阵地在天津,销售体系则扎根北京。长时间的信息不对称、反馈链条冗长,在行业节奏日趋加快的背景下,逐渐暴露出协同瓶颈。此次跨城“合流”,不仅终结了这种结构性分离,更为构建“研产销一体化”打开通路,标志着一汽丰田组织体系进入全新阶段。

董修惠坦言,此次“敢于一步到位”的搬迁,并非仓促决定,而是在充分准备基础上的果敢推进。一方面,过去几年销售端持续推进数字化、平台化建设,为组织“移动化”奠定了技术与体系基础;另一方面,公司在搬迁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内部沟通,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理解变革的意义与方向。他特别感谢员工的理解与支持,“这不是命令式执行,而是集体意志的结果。”在他看来,面对智电时代的深刻变局,唯有打破惯性思维,重构响应机制、重塑人才结构,才能真正赢得用户。“我们不能总是追着用户跑,要逐步做到引领需求。”他说。

当然,无论愿景如何清晰,大规模异地搬迁本身,也必然带来组织“血液”的更新与再造。

截至目前,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平均年龄下降两岁,专业结构更聚焦于工程技术和数据分析。与此同时,140余名新员工的加入为组织注入新鲜活力,与75%的高随迁率共同构成一支“新老融合”的混编队伍。这种深度调整,不仅为文化传承提供了稳定锚点,也为机制创新注入了持续动能。

“我们不希望把天津变成第二个北京,而是希望在这里重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汽丰田转型的下一个方向。”董修惠表示。如今,从办公区窗外望去,滨海新区的夜色不再寂静,一汽丰田带来的数据流动正在为这座城市注入一种新的动能。

在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天津新办公区周边走访时,不少本地商户提到,自销售公司落户以来,周边的餐饮、商超、住房等生活业态明显“活”了起来,街区人气重新聚拢。一位超市老板打趣道:“滨海大企业不多,现在佩戴一汽丰田工牌的人,就是这里最好的‘金饭碗’。”搬迁带动的,不仅是企业内部的重构,也在悄然激活着区域生态的更新与跃迁。

事实上,这种“向下扎根”的趋势在整个行业中愈发明显。无论是广汽将总部迁往番禺,还是一汽奥迪将营销板块调往杭州,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意识到,组织靠近市场、业务靠近用户,才能真正搭建起从需求到产品的闭环。而对于一汽丰田而言,这场搬迁带来的,不只是“一个总部的地理重塑”,更是“一个体系的深层刷新”。

“外部看的是销量,内部看的是质量。”董修惠不断强调,一汽丰田要做的是“可持续的增长”,而不是阶段性的高峰。“只有体系强、组织强,才能让你在变化面前始终从容。”

在这场“阵地重建”的同时,一汽丰田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曲线。

1-8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1%,并非依靠短期促销或市场惯性,而是凭借产品力、服务力与体系协同的多维联动。董修惠称之为“结构性增长”——不靠价格战卷流量,而是靠能力积累建护城河。

这场迁徙的意义,不止于一家公司的一次大动作,更是一种面向行业未来的姿态表达:合资品牌并非走到终点,而是开始转弯。真正的“合资新力量”,不是喊口号、换标签,而是用组织力、体系力和文化力组成新的推进器,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走出一条有准备、有路径、有价值的突围之路。

03以“安全兜底”实力赢得年轻用户

如果说此前以全链路的数字作战平台和跨越京津的总部迁移,奠定了一汽丰田体系进化的“稳底盘”,那么,在智电浪潮席卷之下,这家合资车企的真正突破,则体现在面向未来的主动求变与持续重塑。

9月26日,一汽丰田迎来22周年纪念日。当晚,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车主派对如约而至——工厂探秘、员工分享、用户故事、嘉宾访谈层层展开,构成一次品牌与用户之间跨时空、零距离的深度对话。

作为“掌舵者”,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修惠也现身直播现场,和嘉宾一起共同探讨合资品牌的韧性与突围之道。从“丰田标准”到“中国研发”,从“长期主义”到“智电转型”,这场对话不仅厘清了一汽丰田的战略逻辑,也展现出一家老牌合资企业在风云激荡时代中,依然敢于挺立潮头的底气与方法论。

更具标志性的动作发生在产品层面。

一汽丰田在直播中重磅发布围绕bZ5车型的一系列“行业领先”政策:动力电池若出现故障或异常衰减,可免费更换新电池;如遇起火或自燃,更可免费更换整车;同时还设立智能辅助驾驶与泊车专项双基金,为用户智能出行提供长期兜底保障。这套政策不仅覆盖新用户,同样惠及老用户。背后,是丰田28年电动化经验、3000万电动化销量和电池零重大事故纪录的实力自信,更是一家成熟车企对“用户安全”最直接、最坚定的承诺。

当bZ5正式发布时,一汽丰田首次提出“安全兜底”的价值主张,并以真人实测等硬核验证,引发行业对电动车安全底线的重新思考。在众多品牌竞逐智能、参数、视觉冲击的当下,一汽丰田何以敢将“安全”作为对用户的核心承诺?

这份看似“逆势”的战略,其实正是品牌对电动化本质的深度理解,以及体系积淀下的笃定选择。

在董修惠看来,bZ5并非只是销量担当,更是品牌转型的“战略先锋”。它是丰田在华首次实现“本土定义功能、本土设计审美、本土研发交付”的完整闭环,是RCE(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落地的首批成果,更是一汽丰田在新智电时代交出的合资答卷。

本土化的全链条突破,正是一汽丰田“安全兜底”背后的第一重支撑。只有真正读懂中国用户的场景需求与心理预期,安全承诺才不是口号,而能切实嵌入产品定义与技术决策之中。这份对本土的深耕,正是合资品牌实现“本地反应速度”的起点。

更有温度的一面,则来自面向年轻用户的主动靠近。

在22周年节点上,一汽丰田宣布即将启动“22岁免费开bZ5”计划。这一动作,并非一次常规促销,而是一场情感投递与价值共鸣的尝试。董修惠表示:“年轻人不需要被教育,他们需要被理解与尊重。”一汽丰田希望通过真实可感的举措,而非口号宣传,成为年轻人第一辆“值得信赖的智能电车”。

安全的承诺,技术的实力,加之对年轻用户情感触点的精准回应,构成了一汽丰田全新一轮品牌价值表达的立体结构。

bZ5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汽丰田以行动演绎“合资新力量”的标志性落点。它所传递的,不只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是体系能力、原创精神与用户共创逻辑的集体体现。

总体来看,在风起云涌的智电转型浪潮中,一汽丰田并未选择“快跑换道”,而是在体系内核中稳扎稳打、螺旋上升:数字化运营中台“作战平台”的落地,让企业具备了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实时响应能力;销售总部跨越京津、重塑组织,让“靠近市场、靠近用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行动;bZ5的推出和“安全兜底”战略,更是将品牌的长期价值观具象化于产品逻辑之中,用行动而非话术接近用户。

这一切,最终都回到了那四个字——“合资新力量”。

这不是一汽丰田的一句品牌宣言,而是一种在新旧周期交替中的清醒选择,是合资车企面对新用户、新汽车、新营销、新使命的系统性答卷。它不是对曾经黄金时代的缅怀,也不是盲目模仿新势力的激进行为,而是一种根植于制造体系、文化底盘、责任逻辑之上的新自我构建。

在行业周期的回调期、产业价值体系重构的当下,“合资品牌”正处在认知被重塑、信心被重估的历史关口。谁能用真实行动去理解中国、融入中国、回应中国市场的变化,谁就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合资中坚,而不是被边缘化的“历史注脚”。

一汽丰田的意义正在于此。它用三个月完成总部迁移、用二十余年积淀锻造体系能力、用一款产品诠释用户价值、用一句话重塑行业信心。

这一份“新力量”,也许来得不张扬,但足够笃定;也许不喧嚣,但足够深远。

在喧嚣褪去之后,市场终将看见真正扎根的力量。

来源:AutoBusines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