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守28年的乡村美术教师高桃初,曾拆门板当课桌、变厨房为食堂,义务教授400名山里娃画画,还自掏腰包管饭,把艺术的种子种进了大山。今年第一季度,高桃初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上官智慧 通讯员 田锐
9月25日,慈利县岩泊渡镇星明岗村的“桃李”美术班,94岁的高桃初老师正着手整理学生的画作。
坚守28年的乡村美术教师高桃初,曾拆门板当课桌、变厨房为食堂,义务教授400名山里娃画画,还自掏腰包管饭,把艺术的种子种进了大山。今年第一季度,高桃初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拆门板当课桌,矮平房里开出“艺术花”
1931年出生的高桃初,曾是岩泊渡镇中学的美术教师,1988年退休后,选择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路。
看着村里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看管,满田野疯跑,高桃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用专业回馈家乡——办个美术班。
1996年3月,高桃初开办的“桃李”美术班开课了,分文不取。当时,没有教室,他就把课堂搬到桂花树下、河岸柳荫;没有课桌,就拆门板、搬床板,拼成简易画案;没有颜料,就省下口粮钱购买基础画材。
“一开始,家长们都不理解,觉得画画是‘不务正业’。”高桃初说,办班的困难远超想象,他挨家挨户去走访,磨破了嘴皮子,只招到6个孩子。但高桃初没放弃,风雨无阻坚持授课,渐渐赢得信任。
办学最难的,是吃饭问题。远的学生中午回不了家,贫困孩子连饭都带不起。高桃初二话不说,默默把自家厨房当成“学生食堂”,带饭的孩子,他帮忙热饭;没饭的,他从每月微薄的养老金中挤出钱,买米买菜,亲手做饭。
2009年,在大儿子支持下,高桃初拿出积蓄2万余元,加上慈利县关工委资助的5000元,新建了100平方米的平房。从此,“桃李”美术班终于有了遮风挡雨的“家”。
28年坚守,让“山里娃”画出“大世界”
教室里挂着孩子们的画作,有村口的老槐树,有田间的水牛,还有远处的青山……
村民孙庭旭告诉记者,高桃初教画画,从不用刻板的教材,而是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野、山林,让他们观察自然、感受生活。“高老师经常说,山里到处是美景,只要肯用心,就能画出好作品。”孙庭旭说,如今自己也会跟着高桃初写写画画,感觉晚年生活越来越有味。
28年来,高桃初的足迹遍布邻近的10余个乡镇,为近400名乡村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桃李”美术班先后有21人考入中央美院、大连美院、厦门美院等高等学府,64人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斩获金、银、铜奖。
更令人骄傲的是,有6名学生受邀赴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地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国乡村孩子的艺术才华展现在国际舞台。
“高老师是真为孩子们好,28年一分钱没收,还倒贴钱!”提及高桃初,村民纷纷竖大拇指。而在学生邓慧的心里,高老师就像一根燃烧的蜡烛,点亮了自己的人生。
今年,94岁的高桃初因身体原因,不再招收新学生。28载光阴里,他用一支画笔、一颗真心,在大山深处培育出满园桃李。“只要还能动,我就会继续为孩子们做点事。”高桃初说,希望今后有更多年轻人接过“画笔”,让艺术之光照亮更多山村角落。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