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组以认知功能衰退为主要特征的变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
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组以认知功能衰退为主要特征的变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无药可用”到“有药可期”
过去几十年,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主要依赖两类药物:一类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另一类是NMDA受体拮抗剂。它们能改善部分症状,但无法改变病程。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出现了一批靶向病理机制的新药,尤其是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清除大脑内异常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这标志着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单纯对症,走向延缓病程。
非药物干预的重要作用
除药物研发外,我国在阿尔茨海默病非药物干预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多元化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药物治疗之外的重要补充方案。
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率先开展系列高质量临床试验,系统探索40Hz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数字化认知训练等创新干预技术,已逐步构建起具有循证医学支撑的非药物综合干预体系。
经颅交流电刺激通过特定频率电流脉冲作用于大脑,调节神经活动,改善注意力、记忆力等核心认知功能。数字化认知训练在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定制记忆强化、注意力提升等多维度个性化训练模块,进行认知干预。同时,音乐疗法、运动疗法、芳香疗法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均为非药物干预的有效方法。
综合治疗模式的创新实践
药物不是唯一的答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言,综合管理同样重要。现阶段,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已从单一药物治疗转向整合了神经科医生、精神科医生、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多个专业团队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模式。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同样重要,通过照护者培训、心理支持和资源链接,帮助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
携手面对未来
阿尔茨海默病并不可怕。随着科研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药物、新方法正在走向临床。作为个人,要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干预;作为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陪伴与耐心;作为社会,应共同营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环境。
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活动中,让我们共同关注记忆健康,携手为患者和家庭带来更多希望!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管医师 陈欧阳
审核: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周爱红
编辑:郭蕾
来源:首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