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7日11时50分,橡胶部单体区域化甲班班长王志成像往常一样在MTBE装置二楼巡检。当经过一段保护反应器时,空气中突然飘来一丝若有若无的醚味。瞬间,王志成心中警铃大作——MTBE装置最大的风险就是泄漏,而醚类物质的挥发往往是事故的前兆。
6月27日11时50分,橡胶部单体区域化甲班班长王志成像往常一样在MTBE装置二楼巡检。当经过一段保护反应器时,空气中突然飘来一丝若有若无的醚味。瞬间,王志成心中警铃大作——MTBE装置最大的风险就是泄漏,而醚类物质的挥发往往是事故的前兆。
他立刻掏出可燃气体检测仪,沿着法兰逐一检测,屏幕上的数字却始终平静。不对,肯定有哪里漏了!王志成蹲下身,将鼻子凑近管线保温层,一股气味扑面而来。他果断联系设备组拆除管线保温层,并安排班员王军宁持喷壶配合排查。13时50分,当保温层被完全拆除时,检测仪瞬间发出警报。两人立刻配合控制漏点——再晚半个小时,高压物料就可能冲破管线,引发严重后果。
这样的紧急处置,对王志成而言并非个案。
2024年7月的一个夜班,班组外操晏岚发现甲醇水罐接料管线滴水。王志成摸了摸管线,管线刺骨的寒意与夏季的高温形成鲜明反差,他心头一凛,果断拿出了测温枪。-4℃的数字在屏幕上跳动,与正常温度相差近20℃。
“上游窜料了!”他在对讲机里嘶吼,“立即关闭进料阀!通知调度启动应急预案!”内操迅速配合,当最后一道阀门关闭时,罐内压力表的红针距警戒线仅剩半格。若再晚5分钟,常压罐极可能因超压冲破安全防线,装置区将面临难以估量的风险。
“王班长,为什么每次您都能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吗?”面对他人的疑问,王志成翻开自己的巡检日记,千余次巡检记录如密码般排列。
“我刚进厂时,师傅就告诉我,化工生产没有侥幸,只有较真。”他摩挲着日志上的褶皱说,“2003年冬天,刚进厂不久的我,因为巡检不到位,蒸汽伴热开得太小没有发现,导致水管线结冰冻了,最后全班人员因为我的失误下班没回家,一直在吹扫管线。那件事让我明白,巡检不是走过场,而是在和风险隐患赛跑。”
如今,王志成的“望闻问切”巡检法已成为班组的“安全经”。望,观察设备运行状态,连压力表指针的轻微抖动都不放过;闻,运用鼻子进行感知,仔细辨别空气中是否有刺鼻气味;问,每天班前会必问“今天有哪些危险作业”,让隐患在讨论中无所遁形;切,用检测仪、测温枪等工具精准“把脉”。
在王志成的带领下,他带的班组连续5年实现“零事故、零违章、零隐患”,而他本人,也从一名普通技校生成长为MTBE装置技师,2025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党员,我们不仅要自己安全,更要带动身边人安全。”王志成把“传帮带”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一次,徒弟独立操作时,产品甲醇含量超标0.1%,王志成没有批评,而是带着他对照操作曲线逐点分析,讲解注意事项,让他真正掌握操作要点。如今,这个曾经的“技术小白”已成长为岗位操作明星。在王志成的带领下,班组两名徒弟分别获得部级先进和技师资格。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MTBE装置上,王志成又带着班组成员踏上了巡检之路。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管线与阀门之间,用脚步丈量着安全的距离,用汗水浇筑着生命的防线。因为他们知道,在化工生产的战场上,没有偶然的幸运,只有必然的坚守。
来源:兰州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