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在列宁的病情每况愈下,无法亲自处理国家大事,重要的职位出现了空缺,莫斯科笼罩在一片政治暗流的时候,当时手握军权的托洛茨基被列宁委托重任,但是他当时刚愎自用,犯下了致命的三个错误,在一开始就走了错误的道路,导致最后输给了斯大林,并且还变成了流亡墨西哥的“国际
“托洛茨基同志,列宁同志希望你能担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我需要为即将召开的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做准备。”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是苏联红军、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他是列宁口中“最有才能者”。
然而在列宁的病情每况愈下,无法亲自处理国家大事,重要的职位出现了空缺,莫斯科笼罩在一片政治暗流的时候,当时手握军权的托洛茨基被列宁委托重任,但是他当时刚愎自用,犯下了致命的三个错误,在一开始就走了错误的道路,导致最后输给了斯大林,并且还变成了流亡墨西哥的“国际幽灵”。
很多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无法理解托洛茨基手握军权为何败给斯大林,但是了解整件事情经过之后,就知道托洛茨基犯下了多么大的错误,输给斯大林毫无疑问。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的出生和经历可以说是带着非常传奇的色彩。他出生在乌克兰南部的扬诺夫卡村的一个富农家庭,父亲是一个俄国犹太人,因为复杂的家庭背景,他的成长环境遍布着多元文化的色彩。
而可能是因为带有高知犹太人的基因,托洛茨基在小学的时候就显露出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并且展示出自己在学习上面的天赋。
1888年,托洛茨基移居至敖德萨,在那里他成功考入了一所由德国人管理的圣保罗教会学校,让他有了接受西方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西方教育下的托洛茨基并没有沾染上资本家的气息,反而因为了解到西方国家的发展史,让他对社会现实有了一个深刻认识以及开始对工人阶级感到同情,并且开始给予工人阶级一定的支持。
1896年,托洛茨基转学到尼古拉耶夫城市,开始积极参与工人运动,而后组织“南俄工人同盟”,致力于在工人群体中传播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理念,呼吁社会公平和民主。
在那个沙皇专制的时期,托洛茨基的行为就是非常明显的挑衅皇权的行为,是不被当时政府所允许的,因此他被人抓捕,而后被判终身流放。
当然,敢于反抗皇权的托洛茨基肯定不会乖乖就范,他借口疾病住院治疗逃离至斯德哥尔摩,开启流亡生活。
在流亡中,托洛茨基以梯弗里斯代表身份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尽量弥合布孟两派的分歧,维持党的统一。
同时他还参加了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俄代表会议,将布尔什维克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政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托洛茨基辗转于维也纳和苏黎世等地,出席了在齐美尔瓦尔德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人第一次代表会议,对列宁提出的与第二国际断绝关系、建立第三国际主张的观点公开表示反对。
在各种革命中,托洛茨基都展示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英勇的抗争,让很多国家领导和人民看到他,知道了他的厉害。
而因为托洛茨基走的是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是注定被西方国家排挤的道路,所以他在法国和西班牙都受到了驱逐,最后遣送前往美国。
在美国的托洛茨基加入由布哈林等人主编的《新世界报》编辑部,积极参与演讲活动,致力于革命鼓动工作。
在俄国国内爆发革命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办理了回国手续,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加入了“区联派”的国际主义小组。
在十月革命中,托洛茨基参加了由列宁主持的中央会议,在这中间坚定地支持了武装起义的提议。
而后托洛茨基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力,巧妙地回应了会中的质询,保守了即将起义的军事秘密的同时,极大地鼓舞了革命者的战斗意志,他当时的发言至今都被被波兰人多伊彻赞誉为“外交辞令的杰作”。
在革命途中,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和领导起义,托洛茨基当时领导着他手下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成为了第一个革命战斗司令部,在组织和领导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工作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1917年12月,德国在布列斯特谈判中提出了非常过分的要求,托洛茨基在危急时刻使列宁的提案以微弱优势通过,让当时的苏俄成功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之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期和中期,托洛茨基都贡献出了一定的力量,但是他也让苏联走了一定的弯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期,苏联党内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当时的托洛茨基手握着军权,可以说是胜利在望了,可惜的是他犯下了三个致命错误,导致自己只能落得一个被驱逐出苏联的下场。
三个致命错误
1922年,苏联内部围绕列宁逝世后党的领导权及政策方向展开了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当时在一开始的时候,苏联内部和列宁都是比较看好托洛茨基这个人,他本来很有可能就成为列宁的接班人。
可惜因为政治的路走得比较顺,自认为自己很聪明,托洛茨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上别人,政治局讨论大事,他经常用一副教训人的口气说话。
特别是在感觉列宁准备逝世,自己会成为最高领导人的时候,托洛茨基这一个高傲的态度变得更加过分和突出,这让他慢慢的丢失了民心。
而第二就是托洛茨基又有一种推脱的扭捏感。在一开始的时候,斯大林在政治局会议上提议道:"托洛茨基同志,列宁同志希望你能担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这个时候,聪明的人都知道应该顺着杆往上爬,直接接手,这样就能在后续总揽大权。结果托洛茨基不知道是不是看不惯斯大林这种推让,直接冷淡地回应自己需要为即将召开的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做准备,在紧要关头离开了莫斯科。
在最需要表现的时候,托洛茨基却选择了离开莫斯科,很多不明白真相的人就会觉得托洛茨基不靠谱,托洛茨基这个行为直接推翻了自己以往靠谱能干的形象,让更多人对他产生质疑。
而更致命的错误是托洛茨基错过列宁葬礼。虽然说在列宁逝世的时候,托洛茨基因为病痛正在高加索疗养。
并且他可能真的是被斯大林“欺骗”了葬礼日期,但莫斯科到苏呼米的火车仅需3天,他完全有机会赶回。
而且他那个时候明知道自己在和斯大林争抢位置,他就这么轻易的信任自己的对手,完全都不加一点自己的思考,哪怕说自己被骗了,也很难服众。
在托洛茨基犯下这三个致命的错误之后,很多民众痛批他“对列宁冷酷无情”,他的政治形象可以说是没有了。
而与此同时,斯大林凭借着各种操作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列宁“忠诚接班人”,所以在最后,托洛茨基输给斯大林完全是咎由自取。
因此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三人共同执政,托洛茨基没有成为其中的执政人。
而后斯大林派指责托洛茨基“篡改历史,歪曲列宁形象”,试图以“托洛茨基主义”取代“列宁主义”,并将其定义为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异端。托洛茨基则多次被边缘化,其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弱。
最后因为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等人结成“托季反党联盟”,公开反对斯大林的政策,并在党内外发表了大量批评文章和宣言,斯大林严厉打击托洛茨基及其盟友。
最后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决议,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并被流放到阿拉木图,随后被逐出苏联。
来源:探影局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