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已在十级风圈内,提醒大家,务必呆在室内,做到‘人不出门,车不上路’......”9月24日早上8点,珠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张浩林这段台风“桦加沙”的实景报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收获了很多暖心留言:“辛苦了,一定注意安全”“你要注意安全呀!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已在十级风圈内,提醒大家,务必呆在室内,做到‘人不出门,车不上路’......”9月24日早上8点,珠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张浩林这段台风“桦加沙”的实景报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收获了很多暖心留言:“辛苦了,一定注意安全”“你要注意安全呀!”
张浩林,只是这个台风天里无数逆行者的一个缩影。当“桦加沙”以超强台风级逼近珠海时,整座城市已织起一张无形的防护网,而编织这张网的,正是那些在风雨中坚守的普通人。
与台风赛跑的人
提前的预警“先知”
9月19日,当大多数市民还未察觉“桦加沙”的威胁时,珠海市气象局的预警已悄然发出。预报员们紧盯卫星云图上那个不断旋转扩大的风暴眼,深知这将是一场硬仗。
“每一个数据都关系到防灾决策的准确性。”珠海市气象局表示,他们提前对沿海37个气象站进行了全面“体检”,甚至为每个观测设备支架增加了额外加固。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却在台风天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精准预报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下视频来源于珠海气象珠海市气象局工作人员抢修气象仪器,确保气象观测“无断档”
9月23日,当珠海在珠三角率先挂起台风红色预警时,气象局大楼灯火通明。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驻守市三防指挥部,24小时为全市防御台风提供气象专业技术支撑;全局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夙夜未眠监测预警。“我们不能错过台风的任何一次脉动。”他们知道,自己发布的每一则预警,都可能关乎着一条生命、一个家庭的安全。
点亮城市之光的人
从“灾后抢”到“灾前防”的智慧转型
“每次台风都是对我们防御体系的一次大考。”南方电网广东珠海香洲供电局(以下简称香洲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坦言。面对“桦加沙”,他们早已不是新手——曾经“天鸽”“山竹”等台风带来的经验,已转化为一套科学有效的防御体系。
在台风来临前72小时,香洲供电局的党员突击队就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在情侣路沿线,队员们逐一检查海边配电箱的防水措施;在老旧小区,他们清理危及电线的树枝藤蔓。
“以往台风后,我们需要大量人力现场排查故障,现在有了数字助手,效率大大提升。”香洲供电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RPA值守机器人,如同不知疲倦的“智能守夜人”,实时监测着超过2500个自动化设备的状态。
“现场排查故障,通过智能系统能自动定位问题,大大缩短了抢修时间。”9月24日当晚,尽管风雨交加,供电指挥大厅的大屏上,每一个故障点都清晰可见。次日清晨,珠海主城区的灯火依然明亮,这份“配电网零故障”的成绩单,见证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守护人间烟火的人
编织燃气安全网
9月23日,台风逼近前夕,珠海城燃公司赶往前山应急抢险中心,与印象城工程部对接,得知他们商场将因台风全面停业。“管道长期不用存在风险,必须关闭总阀。”珠海城燃公司果断行动,在风雨加强前完成了安全处置。
9月24日,“五停”指令刚刚解除,抢险队员们又第一时间冒雨返回。他们对管道进行严格的气密性检测和泄漏排查,确保商户能在恢复营业时即刻用上安全燃气。这一关一开之间,守护的是城市商业复苏的“烟火气”。
在抢险队员风雨中逆行的同时,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在话务中心悄然铺开。20名客服人员连夜坚守,10条服务热线全线畅通。“您好,珠海城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句问候,在呼啸的台风天里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安心纽带。
自9月22日起,随着“桦加沙”逼近,珠海城燃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公司领导24小时带班,210名在岗员工构建起高效指挥链条,确保每个环节责任到人。
从精准预警的气象人,
到智慧保电的供电人,
再到贴心服务的燃气人,
他们岗位不同,
却目标一致:
在台风肆虐时,
给予珠海抵御风雨的温暖力量。
编写:于晓晓
初审:赖泓戈、苏敬涵
复审:蔡振丰
来源:拜仁慕尼黑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