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法院七里海法庭“三剑齐发”,筑牢“京津绿肺”司法屏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9:52 2

摘要:清晨的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芦苇荡在秋风中漾起金浪,候鸟掠过粼粼波光。在这片被誉为“京津绿肺”的生态宝地,一道无形的司法防线始终守护——宁河区人民法院七里海环境资源法庭。自2023年12月成立以来,该法庭推进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统一审理,以司法“含绿量

清晨的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芦苇荡在秋风中漾起金浪,候鸟掠过粼粼波光。在这片被誉为“京津绿肺”的生态宝地,一道无形的司法防线始终守护——宁河区人民法院七里海环境资源法庭。自2023年12月成立以来,该法庭推进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统一审理,以司法“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在渤海之滨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治新画卷。

利剑出鞘筑屏障

2024年12月,七里海环境资源法庭收到一份“沉甸甸”的起诉书。根据检察机关依法查明的案件事实,被告人李某以牟利及取乐为目的,在宁河区某村多次以设置粘网、诱鸟器的方式诱捕鸟类,其中包括黄胸鹀、红喉歌鸲、蓝喉歌鸲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棕头鸦雀、东方大苇莺等地方重点保护动物,造成生态损失。

“近年来,宁河区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尤其是鸟类种群等生物资源持续恢复向好,被告人却蔑视法律、破坏生态。”“李某仅以喜好红、蓝歌鸲为由,就设诱抓捕珍贵鸟类,他识鸟辨鸟,却以恶劣行径残害生灵,实为法之不容。”在仔细翻阅卷宗材料后,七里海环境资源法庭负责人段薇与合议庭成员初步统一了审理方向。

接下来,在与检察机关的多次沟通研判中,合议庭认为李某具有坦白和认罪认罚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仍应秉持严格依法办案、依法严厉打击的审判原则公正审理。近日,宁河区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对这起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狩猎罪案件公开庭审。30余名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村民代表参与旁听。

“我知道自己的行为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我认罪认罚,今后将通过实际行动努力弥补环境损害。”接受法庭教育后,李某深刻忏悔,合议庭审理后当庭宣判。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五年十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赔偿生态修复损失63万余元,同时在省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七里海湿地保护区生态漂浮鸟岛之上,鸟儿嬉戏筑巢,繁衍生息。段薇将思绪拉回:“草木竞秀,百鸟云集,鱼翔浅底,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严惩犯罪,守护美好家园,我们定将不辱使命。”

近年来,宁河区法院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坚持以最严格的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累计审理各类环资案件783件,涉非法捕捞、野生动物保护等案件36件。一篇裁判文书在第四届全国环境资源审判优秀业务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以法治利剑筑牢生态发展坚强屏障。

生态修复焕新颜

在司法护航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宁河区法院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坚持预防为上、审判为本、修复为要。在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有效利用判罚的生态修复赔偿金,做好判后修复工作,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提供法治保障。

“因为自己法治意识淡薄,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我知道错了,以后不会再犯,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在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的公开庭审中,8名被告人当庭知罪悔罪、认罪认罚。2023年7月,刘某某、黄某某等人在明知滨海新区某水库禁止捕鱼的情况下,仍雇佣他人在水库区域拖网捕捞,先后捕获银鱼8000余斤,并运至农贸市场加工售卖,非法获利16万余元。

禁渔期是幼鱼生长、鱼类繁殖的关键阶段,可保障渔业资源的自然增殖与生态恢复。刘某某、黄某某等人违反禁渔规定,破坏了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案发后,多名被告人主动投案自首,在宁河区法院七里海环境资源法庭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多次沟通、协同配合下,主动退赔了16万余元非法获利。合议庭坚持宽严相济原则,充分考虑被告人自首、主动退赔、认罪认罚情节,最终当庭宣判8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二年不等,没收违法所得。

依法公正审判只是第一步,在之后的修复治理中,宁河区法院进一步完善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治理保护举措,与密云法院等6家法院签署《潮白河流域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备忘录》,共筑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格局。同时,与林业、农业、水务、环保等行政执法部门建立“环资法官+专家”联动机制,通过信息共享、纠纷共调、要案共商、联合修复等方式,不断提高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精准性、有效性。

在上级法院的大力支持指导下,该院为七里海湿地争取到生态修复公益基金,全部用于漂浮鸟岛、生态栈道等的修筑。今年,湿地保护区的夏侯鸟喜提400平方米“精装海景房”,栖息环境愈加安全、美好,湿地水乡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法润心田和谐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七里海环境资源法庭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将司法温度融入绿色发展,紧扣“打造特色品牌、凝聚协同之力、传播法治理念”三大维度,构建起“生态解纷+生态普法”的生态治理新格局,不辍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司法答卷。

“我们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点建立以来,极大丰富和拓展了群众多元解纷、便利解纷的渠道。不只是生态保护中的法律咨询,老百姓在养鱼养蟹、林木种植等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养护、买卖等纠纷,也能第一时间通过‘无讼村’村委会、‘村无忧直通车’等联系到环境资源专业审判团队,更能在巡回审判点协同农业专家、种业法官等组织开庭、调解,及时化解纠纷,妥善处理矛盾。”在全国生态日的主题普法宣传活动中,段薇向大家介绍了环资巡回审判点的便利解纷情况。“这个巡回审判点我也知道,前不久村里的养蟹大户遇到买卖纠纷,就是我们联系到法官帮助解决的。”七里海镇的村干部说道。

除了生态解纷,在生态普法方面,宁河区法院也推出了创新举措。该院成立环资普法志愿服务队,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针对性开展普法宣传;将多元解纷案例编制成册、制作视频,深入乡村、企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释法说理;在七里海生态教育中心搭建专题普法点位,让“生态研学+普法”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宁河区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第八届城市峰会上,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这份成绩单的背后,也有人民法院的担当作为。

“我们将以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多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凝心聚力筑牢生态环境法治屏障,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及环境司法保护的发展,宁河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建君信心满满。

来源:天津政法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