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眼表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姚小磊
清晨,你被闹钟吵醒
准备出门上班
却感觉眼睛有点不舒服
肿胀、流泪、睁不开
挣扎着睁开眼睛
冲到镜子前
看到的却是一双红眼
医生提醒
你可不是什么镭射眼
而是得了红眼病
——病毒性结膜炎
什么是病毒性结膜炎?怎么预防病毒性结膜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姚小磊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Q
什么是病毒性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眼表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
病毒性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并不会“看一眼就会传染”。
其主要特征是眼结膜(覆盖在眼白和眼睑内侧的透明薄膜)发生急性感染性炎症反应,导致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中医视角
在中医学看来,病毒性结膜炎属于“风热赤眼”或者“天行赤眼”的范畴,外界具有传染性的“邪气”遇到身体“内热”,两者相结合,向上熏蒸眼睛,导致眼睛发红、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主要症状
早期症状
1
眼睛突然发红,充血明显,甚至出现结膜的片状出血;眼睛分泌物增多,晨起时眼皮常被眼屎粘住;畏光、流泪,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不止。
进展期症状
2
眼睑肿胀,严重时睁眼困难;异物感、烧灼感明显;耳前淋巴结肿大(耳前可触及痛性肿块)。
Q
如何防治病毒性结膜炎?
秋季气候适合病毒生存传播,且气温变化大易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室内通风不足,病毒更易扩散。
医生建议,可从“阻断传播、增强体质、对症应对”三方面进行防治“红眼病”:
第一步:阻断传播
勤洗手规范洗手,尤其切忌用手揉眼;不共用毛巾、脸盆、枕巾等,个人物品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步:增强体质
保障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与过度疲劳;每日进行适度运动,强健体魄。
每日可按揉合谷穴和太阳穴3-5分钟,可疏通经络、清热明目;还可取菊花5克、金银花10克泡水饮用,清肝明目。
第三步:对症应对
及时就医
1
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贻误病情,结膜炎可能转变为病毒性角膜炎,危及视力。
中医调理
2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银翘散、驱风散热饮子等方剂加减,清热解毒。
或采用耳尖放血等中医特色疗法(务必由专业医护操作)泻热解毒。
西医对抗
3
使用抗病毒眼药水,必要时联用抗生素眼药水,以防继发感染,快速控制症状。
隔离休养
4
患病期间居家隔离,让眼睛充分休息,既利于自身恢复,也能避免传染给家人、同事。
病毒性结膜炎“防重于治”,做好以上三点,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出现疑似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处理不当可能损伤角膜影响视力,规范治疗+做好隔离,才是保护眼睛健康的关键。
来源:湖南中医附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