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深秋的风里带着凉意,恩波格斗训练馆的铁门推开时吱呀作响,馆内的拳套挂在架子上,有的磨出了白色线头,地上的训练垫还留着昨天学员踩出的浅印。恩波蹲在角落,手里捏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纸——据企查查2025年9月26日更新的信息,他的公司四川恩波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成都深秋的风里带着凉意,恩波格斗训练馆的铁门推开时吱呀作响,馆内的拳套挂在架子上,有的磨出了白色线头,地上的训练垫还留着昨天学员踩出的浅印。恩波蹲在角落,手里捏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纸——据企查查2025年9月26日更新的信息,他的公司四川恩波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要付的钱是54.45万。这数字,和去年夏天《八角笼中》狂揽的22亿票房放在一起,像个扎眼的笑话。
很少有人知道,恩波格斗不是靠赚多少钱撑着的。2012年开馆时,他是看着电视里山区孩子没学上的新闻,心一横把人接来的。最早的几个孩子,瘦得连拳套都戴不稳,恩波每天早上五点去菜市场,跟摊主讨价还价买最便宜的排骨,熬汤给孩子们补身体。这些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有站在全国格斗赛场拿奖的,有被专业队选中的,训练馆墙上贴满的奖状,边角都卷了边,却比任何商业招牌都重。俱乐部注册资本100万,是他攒了半辈子的积蓄,平时收的培训费刚够付房租,大部分支出都花在孩子身上——冬天的厚外套、受伤时的药膏,连孩子们的作业本,都是恩波一捆捆批发来的。
2024年,《八角笼中》剧组找到他时,恩波没多想。剧组说要拍山区孩子靠格斗改变命运的故事,他觉得这跟自己做的事一样,就把训练馆腾出来,让学员配合出镜,还把孩子们平时说的“想让爸妈过上好日子”的心里话,都跟编剧讲了。为了让电影更真,他前后垫了几百万:给配合拍摄的学员发误工费,请专业格斗指导帮演员抠动作,连剧组的盒饭,有时都是他让人送去的。当时双方说好了,电影上映后,恩波格斗能拿5%的票房分成,他那会儿还跟孩子们开玩笑,说等钱到了,就换批新的训练垫,再添个能烤暖手的电暖气。
可《八角笼中》上映后,票房从1亿冲到22亿,恩波的分成却没了下文。他给王宝强团队打电话,对方要么说“财务在算,再等等”,要么说“合同里说的是净票房,不是总票房”。恩波没读过多少书,签合同时没细问“净票房”是啥,直到后来找人问才知道,总票房要扣掉院线分账、宣发费用,剩下的才是净票房,5%的分成一下子缩水不少,甚至有人说“可能根本没到约定的盈利线”。那会儿俱乐部已经快撑不下去了,电费催了好几次,食堂老板说再赊账就不送菜了,恩波急得满嘴起泡,2024年11月,他忍不住说了合作里的分歧,没想到一下子闹大了。
网友们吵翻了,有人说王宝强“忘本”,电影里的故事明明有恩波的影子;也有人说恩波“想蹭热度要钱”。11月21号晚上,王宝强工作室发了条回应,说“白纸黑字的约定没差过,承诺的帮助也没食言”,还说要等法律结果。没多久,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也发了通报,说介入调查了,可具体咋回事,还是没说清。
恩波没等来结果,却等来了更多麻烦。据天眼查的信息,2024年11月起,他公司的100万股权被冻结了,冻期三年;没过多久,又被法院要求付72.55万,还被限制了高消费——现在他连坐高铁都只能买硬座,去外地看学员比赛,得提前好几天买票。这次新增的54.45万,更是把他逼到了头。有天早上,16岁的学员小宇偷偷塞给他一张皱巴巴的五十块,说“恩波叔叔,这是我攒的零花钱,先交电费吧”,恩波捏着钱,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我找做法律的朋友聊过,他说这种合作纠纷里,小机构最容易吃亏。很多时候,明星团队的合同条款写得特别细,比如“分成基数按净票房计算,净票房扣除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院线分账、宣发费、税费”,可小机构没经验,往往没注意这些细节,等出了问题才发现有理说不清。朋友还说,恩波这种慈善性质的俱乐部,资金本来就紧张,没多余的钱请好律师,维权起来更难。
有时候想想,挺讽刺的。《八角笼中》里,孩子们靠格斗冲破了命运的笼子,可现实里,帮他们搭建“笼子”的恩波,却被困在了一场合作纠纷里。电影里那句“不认命就拼命”,当初看的时候觉得热血,现在再想,却有点心酸——恩波拼了命帮孩子,可自己的命,却快被这54万压垮了。
训练馆里的拳套还挂着,只是最近很少有孩子再去碰。恩波每天还是早上五点去菜市场,摊主知道他的难处,有时会多送把青菜;晚上他就坐在办公室里,对着账本发呆,桌上放着一张孩子们的合影,照片里的孩子都笑着,举着奖状。不知道这场纠纷什么时候能结束,也不知道恩波格斗能不能撑下去。如果你是个小老板,跟大明星团队合作,会先把合同里的每一条都抠清楚吗?如果你看过《八角笼中》,知道了背后的这些事,再想起电影里的故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也让更多人看看,那些藏在爆款电影背后,默默做事的人,现在正经历着什么。
来源:千山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