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热点话题易,选准切入点难|青椒训练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9:01 1

摘要:自媒体时代,信息已然过载。打开网站、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平台,各种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从科技创新的点滴突破到社会民生的家长里短,从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到娱乐明星的八卦信息,热点无处不在,令人应接不暇。写作者寻找时评热点话题已不是难题,真正难的是选准切入点。

□徐林生(红网青训营导师、华中科大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自媒体时代,信息已然过载。打开网站、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平台,各种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从科技创新的点滴突破到社会民生的家长里短,从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到娱乐明星的八卦信息,热点无处不在,令人应接不暇。写作者寻找时评热点话题已不是难题,真正难的是选准切入点。

选准话题切入点,首先要对热点事件作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厘清有限信息背后的源头,从维护公共利益出发,找准深度共情的痛点,然后以此切题,实现评论价值及传播效率最大化。

今年高考前夕,北京大学韦东奕开设社交账号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自然也成为评论热点素材。媒体刊发的评论,大多围绕“北大是否给予应有关爱”“会否干扰研究工作”“牙周炎病情”“博主恶意消费”“猜测开设账号动机”等展开论述。从这些角度切入,当然未尝不可,但偏于套路化、浅表化。从更深层次分析,此事很像一面镜子,不同姿态可从中窥见不同“自我”。换句话说,对此事的取态可以镜像个人的网络文明素养。

6月9日,红网刊发了我写的时评《韦东奕的社交账号是一块“试金石”》。文章从“镜像”类比切入,呼吁公众自我检视,做到“围观而不‘消费’、分享而不传谣、爱护而不苛责”。对比其他评论的切入点,此角度站位更高,更具针对性、紧迫性,更能引起共鸣,也更能彰显评论价值。此文登上某平台热搜榜,24小时阅读量超过3468万,收到良好传播效果。

可见,选择不同角度切入,引起的反响差异较大。在这个问题上,写作者易犯切题套路化、简单化、表面化毛病。这在青椒训练营四组同学的初稿中,时有所见。

例如,陈同学拟就某地学校午餐问题进行评论时,提交的写作提纲中,初拟题目及写作侧重点放在“如何重视学生食品安全”上。以此切题稳妥、简单,但论说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无以凸显事件特别之处。为此,老师建议她从涉事学校及主管部门强调已“撤菜”切入,围绕解决问题不能止于“撤菜”进行阐述,题目改为《维护校园食品安全,不能止于撤回发臭午餐》。文章被红网刊发后,登上某平台热搜榜,上榜24小时阅读量超过350万,引起较好反响。

选择话题切入点,应注意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能为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夸大其词,也不能因过于保守而失去锋芒。写作思路未厘清时,不妨作“冷处理”“让子弹飞一会”,待情绪稍为平复后,再凝心静思,或许可以发现此前被忽略却“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小切口”。

总之,选准话题切入点,不要求写作者是“快枪手”,但一定是深度“思考者”及冷静“解剖师”。这正如庖丁解牛,刀锋所向,并非骨骼关节,而是缝隙与空间——找准肌理切入,方能一针见血,直抵本质。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