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贵州省博物馆学术丛书之一,(德国)雷安迪、(柬埔寨)黄来泉、(柬埔寨)森·索内特拉著,袁炜、杨勇译的《波赫发掘——柬埔寨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彩色印刷,12万字,124幅插图,176页。其内容译自The First Golden Age o
新书推介
近期,贵州省博物馆学术丛书之一,(德国)雷安迪、(柬埔寨)黄来泉、(柬埔寨)森·索内特拉著,袁炜、杨勇译的《波赫发掘——柬埔寨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彩色印刷,12万字,124幅插图,176页。其内容译自The First Golden Age of Cambodia: Excavation at Prohear一书和Prohear-An Iron Age Burial Site in Southeastern Cambodia: Preliminary Report after Three Excavations一文,经作者书面授权汉译出版。
本译著为柬埔寨波赫墓地的考古报告。2008年、2009年和2011年三年的春季,德国考古学家在4米宽且未被盗掘的波赫村主干道位置进行抢救性发掘,58米长的道路上发掘面积达168平方米,总共发现铁器时代早期(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00年)的69座土坑墓和7座瓮棺葬,出土文物包含金银器、青铜器、铁器、陶器等,其中有墓葬采用“套头葬”这一独特的丧葬形式。这种葬俗除柬埔寨波赫有发现外,目前仅见于中国的贵州赫章可乐墓地、赫章辅处墓群。
本书介绍2008—2011年波赫发掘的总结,波赫考古发现与中国南方、东南亚等地的文化联系、历史渊源,以及2011年时该地区同期其他遗址的研究情况。
作者简介
雷安迪(Andreas Reinecke),1977—1982年在德国柏林学习考古学和越南语,1982—1986年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从事考古学工作,1986年—1991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古代历史和考古中央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8年以《波罗的海区域前罗马铁器时代》的论文获得了柏林洪堡大学的博士学位,1989年—1993年在德国Das Altertum(《古代》)杂志从事编辑工作。德国统一后,1993年起担任德国东南亚考古的代表,德国欧外文化考古学委员会(KAAK)委员。25年来,主要在越南和柬埔寨进行考古挖掘、组织考古项目与会议。2013—2016年担任德国—柬埔寨文物保护学院项目主任,该项目在金边和吴哥窟培训了来自东南亚各地的约50名考古修复专家。2012—2018年担任欧洲最大的越南文物展首席策展人,该展览在德国城市赫尔内,曼海姆和凯姆尼茨以及越南河内展出。发表论文200余篇,并撰写或主编有多部著作。出于对中国考古学的高度赞赏,多次到访中国并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许多国际会议,与中国考古学者一起访问中国各省区直辖市的研究所、大学、博物馆和发掘现场。
黄来泉(Vin Laychour),柬埔寨文化行政管理人员和考古学者,在柬埔寨的文化遗产和公共行政方面具有杰出的职业生涯。拥有德国图宾根大学考古学硕士学位和柬埔寨皇家美术大学艺术学士学位。目前担任柬埔寨文化和艺术部行政和财政总干事,在该部担任过几个关键领导职务,包括副总干事和代理主任。凭借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丰富专业知识,在多个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参与德国—柬埔寨联合考古发掘到执笔或参与撰写几部经同行评议的柬埔寨史前史专著。
森·索内特拉(Sonetra Seng),柬埔寨考古学者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在研究和保护柬埔寨文化遗产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拥有柬埔寨皇家艺术大学考古学学士学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与考古史硕士学位,目前正在伦敦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攻读博士研究生。从事的专业工作包括考古发掘、物质文化保护,以及博物馆和田野文物资料的记录整理。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为柬埔寨的重大考古项目做出贡献,包括发掘、文物分析和保护等。学术研究侧重于纺织品在吴哥王朝时代柬埔寨社会中的作用,更广泛的兴趣包括早期的历史交流网络、保护实践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区域和国际学术论坛上做过汇报,以此弥合柬埔寨考古学研究中学术与保护实践之间的差距。
译者简介
袁炜,历史学硕士。贵州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保管部副主任。贵州民族大学文物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贵州省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在《西域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Parseh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tudies等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合著有《丝绸之路上的钱币文化》(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待出版);译有《波赫发掘——柬埔寨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一译者,文物出版社2025年出版);主编有《丝绸之路古钱币研究》(第二主编,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甘肃文化出版社2023年出版)、《贵博论丛》第三辑、第四辑(执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杨勇,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西南第二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考古、西南考古、手工业考古。主持或参加过云南陆良薛官堡、师宗大园子、罗平圭山、昭通朱提故城,山东临淄齐故城,重庆云阳李家坝,广州南越国宫署,澳门圣保禄学院等古遗址或古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在《考古》《考古学报》《文物》《东南文化》《华夏考古》《中原文物》《南方文物》《四川文物》等刊物及有关学术论文集发表论文、考古简报及各类学术文章80余篇。专著《战国秦汉时期云贵高原考古学文化研究》获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 完 】
编制丨信息中心
核校丨办公室
一审丨袁炜
二审丨李甫
三审丨李强
来源:贵州省博物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