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珍贵的铂金储备可能隐藏在月球上,开采或比小行星更经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8:11 1

摘要:太空采矿的焦点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无需冒险前往遥远的小行星带寻找珍贵金属,因为数千个富含铂族金属和水资源的"天然宝库"可能就隐藏在月球表面的撞击坑中。这一发现不仅可能重塑太空资源开发战略,更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和深空探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基础

信息来源:https://www.sciencealert.com/vast-reserves-of-precious-platinum-could-be-hidden-on-the-moon

太空采矿的焦点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无需冒险前往遥远的小行星带寻找珍贵金属,因为数千个富含铂族金属和水资源的"天然宝库"可能就隐藏在月球表面的撞击坑中。这一发现不仅可能重塑太空资源开发战略,更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和深空探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基础。

独立天文学家亚扬特·切纳曼加拉姆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月球上多达6500个直径超过1公里的撞击坑可能蕴藏着铂、钯、铑等珍贵的铂族金属,另有3400个撞击坑可能含有水合矿物形式的水资源。研究人员在《行星与空间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指出,这些数字比此前估计的含矿近地小行星数量大一到两个数量级,意味着开采撞击月球的小行星残留物可能比追踪轨道中的小行星更具优势和盈利潜力。

这项研究的核心洞察在于重新审视了小行星撞击月球的后果。传统观念认为,高速撞击会完全摧毁或蒸发小行星物质,但最新证据显示,在特定条件下,小行星主体的相当部分能够在撞击中幸存。对于那些形成复杂结构的大型撞击坑,碎片会被扫入坑底中央,形成中央峰结构,而珍贵金属和水资源很可能就集中在这些区域。

经济优势超越传统太空采矿

当小行星可以来到我们身边时,为什么还要去小行星呢? (哈维尔·扎亚斯摄影/Moment/盖蒂图片社)

相比于传统的小行星采矿方案,月球撞击坑开采具有显著的经济和技术优势。近地小行星数量稀少,到达这些目标需要复杂的轨道计算和巨额成本。更重要的是,小行星在太空中不断翻滚,姿态变化使得着陆和开采作业极其困难。相比之下,月球以可预测的轨道运行,同一面始终朝向地球,为开采作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作业环境。

研究团队计算显示,如果将搜索范围缩小至直径大于19公里且拥有明确中央峰的撞击坑,含有铂族金属的目标数量降至38个,而含水撞击坑则有20个。虽然绝对数量有所减少,但这些大型撞击坑中的资源更加集中,开采效率可能显著提高。

铂族金属在地球上极其稀缺,但在工业和医疗应用中却不可或缺。铂金被广泛用于催化剂、电子设备和癌症治疗药物的生产,而钯和铑在汽车尾气净化和精密化工领域需求巨大。当前地球上的铂族金属储量有限,开采过程对环境破坏严重,月球开采为解决这一资源瓶颈提供了全新路径。

水资源的发现可能更具战略意义。在月球上获得水不仅能够支持长期的人类驻扎,还可以通过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为深空探索任务提供燃料。这将大大降低从地球运输物资的成本,使月球成为通往火星和更远天体的理想中转站。

技术挑战与开采前景

宽 226 公里(140 英里)的小行星普赛克,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它被认为富含金属。(彼得·鲁宾/美国宇航局/JPL-加州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尽管月球撞击坑开采前景诱人,但技术挑战依然存在。研究人员指出,铂族金属可能以细微颗粒形式分散在月球风化层中,提取和分离工艺需要专门开发。此外,月球的真空环境、极端温差和微重力条件都对开采设备提出了严格要求。

研究团队建议采用轨道遥感技术作为下一步行动方案,而非直接部署昂贵的着陆器。通过分析不同撞击坑的光谱特征和地质结构,可以更精确地识别最具开采价值的目标,降低勘探风险和成本。

当前多个国家和私营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月球探索计划。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旨在重返月球并建立长期基地,中国的嫦娥系列任务已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欧洲空间局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月球村计划。这些项目为未来的商业开采奠定了技术和基础设施基础。

私营太空公司同样看好月球资源的商业前景。SpaceX、蓝色起源等企业正在开发可重复使用的大型运载火箭,大幅降低了地月运输成本。专门从事太空采矿的初创公司也在积极研发相关技术,为未来的月球开采做准备。

从长远角度看,月球撞击坑开采可能成为太空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地球资源日益稀缺和环保压力增大,太空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将持续提升。月球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具备成为第一个大规模商业开采目标的所有条件。

然而,月球资源开发也面临法律和政治挑战。现行的《外层空间条约》禁止任何国家对天体主张主权,但对商业开采的规定相对模糊。如何在国际法框架内合理分配月球资源收益,避免引发新的太空竞争,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切纳曼加拉姆团队的研究为月球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真正实现商业化开采还需要技术突破、国际合作和巨额投资的支持。随着月球探索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