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人越“下流”?新华社两连问撕碎蔡国强体面,再后悔也晚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8:13 1

摘要:5500米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一场烟花炸开绚烂烟雾,却也炸出商业与生态的激烈冲突。

文|灯泡和麦冬

编辑|影娱先锋

5500米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一场烟花炸开绚烂烟雾,却也炸出商业与生态的激烈冲突。

新华社在评论里抛出的问题,直接剖开这场闹剧的本质。

“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烟花秀来‘致敬自然’?”

曾凭奥运烟花享誉国际的蔡国强,本可体面安享艺术声誉,却因这一“炸”,把自己的名声彻底毁了。

蔡国强的体面,是用四十余年时光一砖一瓦砌起来的。

1957年出生在泉州古城的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老家祠堂前过年的烟花。

火星在黑夜里炸开的光,成了他最早的艺术启蒙。

14岁钻进泉州剧团学舞台美术时,别人专注画布景,他却总盯着后台的烟火道具发呆。

偷偷把硫磺、硝石混在一起,在空地上试放迷你烟花,哪怕被师傅骂“不务正业”,也藏不住眼里的光。

后来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他果断抛弃颜料,把火药变成画笔。

为了试验,他在宿舍楼道里偷偷炸画,画布被烧出洞、宿舍弥漫着硝烟味,多次被宿管约谈,却依然把省下的生活费全买了火药。

1984年,他创作的第一幅火药画《有刺的树》。

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时引发争议,有人说“这不是艺术是胡闹”,他却笑着回应:

“我就是要让火药说话,让它告诉大家什么是生命力。”

1986年赴日求学时,他穷到靠临摹风景画换房租,却在东京郊区租了间废弃仓库当工作室。

仓库里堆满了火药、画布和实验笔记,有次试验时火药意外爆炸,他的手被灼伤,他却抱着烧焦的画布兴奋地说:

“你看,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直到NHK电视台为他拍摄“火药艺术家”专题,他才在日本艺术圈站稳脚跟,1994年更是拿下广岛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

1995年他移居美国后,他在核试验基地炸出蘑菇云。

凭《威尼斯—收租院》斩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成为首位获此大奖的中国艺术家,彻底跻身国际顶尖艺术行列。

真正让他成为“国民级艺术家”的,是两次奥运盛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烟花“大脚印”沿着中轴线迈向鸟巢,惊艳全球。

为了让29个“脚印”精准沿着中轴线绽放,他带着团队反复试验,调整火药用量、燃放角度。

甚至在凌晨的北京街头模拟路线,最终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烟花”的浪漫。

2022年冬奥会,他设计的“蒲公英”“迎客松”烟花简约大气,被网友称为“烟花国师”。

那时的他,是用热爱点燃了艺术,也用艺术赢得了体面。

喜马拉雅的烟花,不是一时兴起的创作,而是蔡国强藏了34年的“野心”。

1989年,他就画出《升龙》草图,想让“烟花巨龙”在雪山升腾。

他在草图旁写着“想让最纯净的自然,拥抱最有力量的艺术”。

之后的34年里,他先后找过法国阿尔卑斯山、日本富士山,每次都带着详细的环保方案,却因“高海拔生态风险”被拒绝。

那时的“雪山梦”,还带着对自然的敬畏。

可这份热爱,渐渐被“必须实现”的野心盖过。

为了让这场表演落地,他拉来主打“环保人设”的始祖鸟站台。

这个宣称“用回收面料、卖一件捐10元护冰川”的品牌,掏千万资金支持项目,真实目的却藏不住。

20多台摄影机多角度拍摄、3架无人机航拍、近百人团队进驻,全程不对外开放的素材,全是为品牌宣传片量身定制。

蔡国强对此心照不宣,甚至在事后感谢始祖鸟“支持我们在这里大闹天宫”,把破坏生态的行为轻描淡写为“大闹”。

所谓的“环保承诺”,从一开始就是谎言。

始祖鸟宣称烟花用“生物可降解材料”。

可生态专家直指:高原低温缺氧,降解速度比平原慢10倍,平原3个月能分解的残渣,在这里要等3年。

更讽刺的是,活动结束3天后,现场仍遗留着紫铜、电线、塑料桶等垃圾。

连最基本的清理都没做到位,蔡国强团队口中的敬畏自然成了笑话。

新华社的两连问,成了压垮体面的最后一根稻草,官媒的质疑瞬间点燃舆论:

“在生态脆弱的世界屋脊燃放烟花,是否经过严格评估?”

“所谓‘艺术致敬’,是尊重自然还是消费自然?”

网友怒批:

“在‘亚洲水塔’搞破坏,跟在庄稼里投毒有区别吗?”

面对声浪,蔡国强的应对尽显敷衍。

9月21日,他的工作室发布道歉声明,只说考虑不周,承诺配合评估却不提具体补救措施。

面对“为何选生态脆弱区”的追问,他关闭了评论区,仿佛只要遮住耳朵,就能假装热爱从未变质。

始祖鸟更虚伪,一边说艺术呈现偏离初心,一边开启评论区一键防护屏蔽批评,还悄悄删掉官网上的相关内容。

这种表面认错、实则逃避的态度,让公众开始深挖他的“环保黑历史”。

2015年巴黎塞纳河烟花秀,事后检测河水重金属超标3倍;

2017年佛罗伦萨《空中花城》表演,烟花碎屑让当地居民清理了3天;

2024年泉州烟花秀,还发生过大量无人机掉落的意外。

一次次争议,一次次道歉,却从未换来改变。

蔡国强曾直言:

“不喜欢烟花,喜欢的是爆炸”。

原来在他的艺术字典里,爆炸的快感永远比生态保护更重要。

更讽刺的是,他曾创作装置作品《撞墙》。

99只狼朝着玻璃墙奔跑,最终撞死在墙上,他说

“这是想表达人与自然的冲突,提醒人们敬畏自然”。

可现实中,他却成了那头冲破生态防线的“狼”。

当西藏日喀则市成立调查组赴现场核查,明确“依法处置”时。

这场“艺术表演”彻底暴露了本质,不是热爱驱动的创作,而是上流人物与资本合谋,把脆弱生态当成野心的试验场。

蔡国强的崩塌,印证了那句扎心的真相,越是手握资源的上流人,越容易在野心面前丢掉底线,活得比普通人更“下流”。

这种“下流”,不是身份的卑微,而是对责任的漠视、对规则的践踏。

喜马拉雅不是普通山坡,这里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一棵矮灌木要长20年,破坏后数百年都难恢复,任何污染都可能影响下游数亿人的饮水安全。

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常识,只是在实现毕生梦想的诱惑下,选择了视而不见。

烟花易冷,体面难拾。

这场闹剧终会过去,但它该成为所有精英的警钟。

自然从不是任人摆布的道具,生态底线前人人平等。

哪怕你是“烟花国师”,也没有例外。

部分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3天后现场还能看到痕迹”!记者探访蔡国强烟花燃放地.2025

顶端新闻|“喜马拉雅山烟花秀”现场,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在修复.2025

光明网|始祖鸟、蔡国强致歉!日喀则市成立调查组赴现场核查.2025

来源:影娱先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