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贵安新区大地铺金、瓜果飘香。依托丰收季,龙宝村、马路村等举办丰富多彩的丰收节活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勾勒出贵安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大美“丰”景。
金秋时节,贵安新区大地铺金、瓜果飘香。依托丰收季,龙宝村、马路村等举办丰富多彩的丰收节活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勾勒出贵安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大美“丰”景。
以“节”为媒
田园秋色成“引客密码”
在高峰镇龙宝村,连续举办的丰收节让村庄焕发出别样生机。9月8日至12日,第二届“稻香龙宝”丰收艺术节热闹开场。
田野间,村民身着色彩艳丽的特色服饰,跳起自编自导的庆丰收舞蹈;田埂边的农货市集人气旺盛,沾着晨露的土鸡蛋、刚碾好的新米、手工制作的酱菜……这些新鲜的农产品,不到中午便被抢购一空,尽显乡村振兴新活力。
“办节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龙宝、爱上龙宝,让老百姓的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龙宝村村委会主任刘兴坤道出办会初衷。去年首届丰收艺术节,龙宝村就创下“接待游客超万名”的亮眼成绩。今年丰收节规模更大、内容更扎实,不仅实现农产品销量与游客满意度双增长,还联动王家院村开展葡萄采摘体验活动,有效带动周边餐饮、民宿订单翻倍,形成“一节促多产、丰收带增收”的良性循环。
9月18日,贵安新区首届“种粮大比武”临田测产活动在龙宝大坝举行,引发广泛关注。“举办比赛,核心是搭建成果展示、技术交流、技能比拼的平台。”高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家庆表示,希望通过田间测产,比出单产、比出品质、比出效益,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提振种粮信心,彰显新时代种粮主体的风采与精气神。如今的龙宝村,成功走出一条从种好粮到创品牌、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精彩蝶变之路,乡村振兴步子越迈越稳,高质量发展路子越拓越宽。
丰收季的热闹场面,在贵安新区随处可见。9月19日,湖潮乡马路村举行“四季村晚”之“庆丰收·促振兴”暨2025年农民丰收节秋收体验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产品T台秀”点燃现场气氛。不同于传统T台服装展示,村民穿上手工缝制的民族服饰,手持本村出产的优质水稻、玉米、辣椒、南瓜等农产品及农具登台表演,以活泼生动的方式展示丰收成果,引得观众争相拍照定格精彩瞬间。
马路村党支部书记黄立群介绍,举办活动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马路村,感受传统农耕文化魅力,同时搭建农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拓宽销路、增加村民收入。
业态多元
特色产业成“发展引擎”
秋天的贵安新区,既有金色的稻浪,更有香甜的瓜果。
在马场镇滥坝村,连片葡萄园里,阳光透过枝叶洒在饱满果实上,紫色葡萄透亮诱人、绿色葡萄清新可人。安顺游客严丽提着竹篮穿梭在藤蔓间,举着刚剪下的一串阳光玫瑰葡萄展示:“自己摘的葡萄就是甜,太好吃了!”
采摘过后,不少游客走进村里的百味生态农庄,品尝农家美食,享受田园惬意时光。“光是靠葡萄采摘和农家乐,一年就能给家里带来10万元收入。”农庄负责人严光菊笑着说。今年,滥坝村葡萄种植面积超53公顷,预计总产值可突破300万元,小小葡萄成为村民的“致富果”,撑起了大家的幸福生活。
高峰镇王家院村素有“高峰葡萄沟”之称。“王家院葡萄种植总面积超400公顷,以基础品种水晶葡萄为主,还种植妮娜皇后、红聚宝、美人指、阳光玫瑰等15个高端品种,今年预计整个葡萄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王家院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欣介绍。依托葡萄产业,王家院村积极探索“三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拓宽销路,即传统批发市场“走出去”、村合作社对接商超电商“送上门”、依托周边景区资源发展农文旅融合让游客“走进来”。前不久,在与龙宝村联动举办丰收节期间,仅月亮湾葡萄生态园就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
除葡萄产业外,湖潮乡芦猫塘村的红薯也迎来丰收。随着红薯进入采收期,村支书杨丹在微信群里一声吆喝,短短几天就接到1000多公斤订单。问仙谷景区的八月瓜种植同样传来丰收喜讯,果农王啟富的果园迎来首个丰收年,今年总产量预计达两万公斤。“现在正是成熟季节,不少游客因为好奇特意过来采摘,就连我试种的西瓜也被抢购一空。”王啟富笑着说,如今他已申请开办家庭农场,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打造集采摘、研学、休闲于一体的农旅基地,让特色产业释放更大价值。
科技赋能
“火辣”产业筑共富之路
眼下,高峰镇老胖村、王家院村、龙宝村的成片稻田里,大型收割机正轰鸣作业。事实上,贵安新区的水稻种植从机播、机耕、绿色防控到机收,已实现全流程机械化。这正是贵安新区以科技为笔,描绘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一笔。
在马场镇平寨村,贵州阳雀湖高山特色辣椒全产业链项目基地的辣椒迎来丰收,“火辣辣”的产业书写着科技赋能产业、产业带动共富的新篇章。基地内,百余名椒农分散在钢架大棚与露天种植区,双手飞快地采摘成熟辣椒,不一会儿,成熟的辣椒便堆成小山,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我一天能采200公斤以上,能赚200多元钱,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还能照顾家里。”平寨村村民顾艳一边麻利地分拣辣椒,一边笑着算增收账。
该基地今年2月开工建设,首个采收季的成果令人振奋。“每天用工在120至150人次,每月用工超4000人次,预计务工人员平均年收入超4万元。目前日采收量超一万公斤,预计33公顷多椒田总产量达100万公斤。”基地现场负责人范峥珂表示,辣椒就像献给村民的“增收红包”,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若说丰收场景是“表”,那藏在基地里的“科技密码”便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里”。大棚中,10余种辣椒整齐排列,每种辣椒前的标识牌上,口感、外形、采摘标准、亩产量等信息一目了然,精细化管理无处不在。其中,阳雀湖炒肉专用椒凭借香辣浓郁、皮薄肉脆的优势深受市场青睐,大棚种植亩产可达3500公斤以上,露天种植也能达到2000公斤以上。
科技化管理模式是基地的一大亮点,用绿绳牵引辣椒垂直生长,大幅提高空间利用率;用白绳固定植株防止倒伏,保障辣椒生长稳定;联动大棚系统的遮阳布,会在紫外线强时自动展开,为辣椒搭建“防晒屏障”;水肥滴灌管道精准输送养分,让每一株辣椒都能“喝饱吃足”健康生长……在科技手段加持下,辣椒种植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学掌控”的转变,极大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产业要长效,机制是关键。“我们给农户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还以保底价收购辣椒,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放心种、安心赚。”范峥珂说,按照这一合作模式,农户亩均产值可达15000元、纯收入超8000元。如今,基地露天种植区还成了周边镇村的“示范课堂”,常有周边村民组团来观摩“取经”。
党建领航
电商赋能拓销售渠道
让丰收转化为增收,帮助村民把农产品卖出去是重要一环。电商助农,成为金秋时节贵安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9月以来,贵安发展集团旗下贵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带着直播设备走进马场镇马场村,开展“培育电商新动能,赋能振兴显担当”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帮助村里开展电商直播培训,引导村民把直播变农活、手机变农具,用电商直播拓宽增收渠道。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马场村的地萝卜,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又甜又脆,清爽可口,喜欢的家人们赶快下单!”在种满地萝卜的田地里,来自贵安发展集团的杨小红化身主播,在临时搭建的直播间里向网友热情推荐。手机屏幕上,订单提示音不断响起,短时间内就收获不少订单。直播间外,党员志愿服务队也没闲着,大家忙着帮村民采收地萝卜,抖土、装袋、运货,分工明确、干劲十足,为丰收的田野增添了更多活力。
贵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与马场镇达成农产品销售共识,针对村里农产品销售渠道窄、村民电商知识缺乏等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一村一队”公益电商培训方案,手把手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帮助村民玩转直播间、掌握增收技能。经过前期培训,目前首批30余名“新农人”已学会账号创建、短视频创作和直播带货流程。后续还将结合各乡镇特色产业,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贵安新区土特产插上电商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市场。
贵安金秋绘“丰”景,田园新章启活力。如今的贵安田野,早已超越传统耕作场域,成为城乡融合、产业共兴的实践平台。当游客走进乡村体验农耕生活,电商订单与科技赋能助推特色产业升级,这份“丰收”有了更多新内涵。未来,贵安新区将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持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让乡村迸发持久活力、彰显独特魅力,让农民的幸福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来源:贵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