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市消协开展 “护银龄 破暗域” 调查 直指老年私域直播虚假宣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7:53 1

摘要:近年来,私域直播凭借其封闭性和隐蔽性,逐渐成为不良商家逃避监管的“温床”,尤其在老年消费领域乱象丛生。为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真实状况,切实维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杂志社联合重庆等16个省市消协组织(消委会)开展“护银龄 破暗域——多省市联动私域直播乱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冯珊)近年来,私域直播凭借其封闭性和隐蔽性,逐渐成为不良商家逃避监管的“温床”,尤其在老年消费领域乱象丛生。为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真实状况,切实维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杂志社联合重庆等16个省市消协组织(消委会)开展“护银龄 破暗域——多省市联动私域直播乱象消费调查”活动,旨在系统梳理私域直播在销售流程、宣传内容、产品质量、售后保障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为强化市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保护老年消费者权益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调查由中国消费者杂志社携手重庆、黑龙江、江苏等16个省市消协组织共同开展,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方式。线上通过各省市消费者协会(消委会)的微信公众平台推送问卷,广泛收集老年消费者的反馈;线下则组织专业人员对私域直播间进行体察,深入了解其运营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线下调查发现,私域直播间通常通过组建微信群、以赠送鸡蛋等小利为诱饵,将老年人群体诱导至线上平台,进而利用签到奖励、积分兑换、限时促销等方式,维系老年用户观看直播的黏性。然而,在直播过程中,商家普遍存在虚假宣传、假冒专家、夸大功效等违规宣传行为,所售商品也存在价格虚高、物流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基于线上问卷调查数据,当前老年消费私域直播领域存在四大类突出问题。

一是精准围猎老年群体。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情感需求强、辨别弱的特点,通过“线上和线下(免费礼品、义诊)”引流至封闭私域,以“独家低价”“治病功效”话术实施诱导营销。

二是虚假宣传频发,信任度极低。近半数(49.66%)消费者遇到过“虚假/夸大宣传”,超四成(42.52%)消费者认为私域直播间内容存在违规现象,如主播常用“极限词/违禁词”、虚构原价、资质造假等。

三是商品售后问题突出,权益无保障。42.35%的消费者遇到过“商品以次充好”,26.47%的消费者遭遇过“赠品高额运费”,还存在“售后拉黑(9.77%)”“付款不发货(6.53%)”“退换货难(15.41%)”“记录难查(9.34%)”等问题。

四是隐蔽性强,维权难度大。19.07%的消费者分不清私域与正规平台,增加维权难度。尽管有85.83%的消费者有初步固证意识,但证据类型集中于付款记录(60.79%)、聊天截图(51.05%)。

线下调查发现,私域直播间存在内容违规、商品欺诈、黏性构建、售后障碍和运营规避等多重问题。例如,涉病疗效虚假宣传、案例分享型诱导、打造专家人设、健康恐吓型内容等现象普遍存在;价格虚构、功效夸大、资质造假等商品欺诈行为屡见不鲜。

针对私域直播乱象,调查提出了多项建议。一是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强化审核与保障机制。建立直播主体实名备案及资质动态验证制度,要求私域直播运营者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营业执照及行业资质证明。

二是加强政府监管与消费者保护力度。严禁普通食品、膳食补充剂明示或暗示治疗功效,加大对违禁用语的技术筛查与人工抽检力度;建议开通针对私域直播交易的“银发通道”便捷投诉入口,优化投诉流程,提供适老维权方式,推动建立三方联动的在线调解机制。

三是强化消费者教育与风险警示。建议各级消协组织制作发布《私域直播消费风险警示指南》,重点揭露常见骗局;定期汇总发布私域直播欺诈典型案例与调解案例,降低消费者维权门槛。

四是推进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鼓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私域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引导企业规范营销行为;积极发挥媒体、消费者、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鼓励对违规私域直播间进行曝光。

五是提升技术治理与识别能力。鼓励平台研发高风险直播间识别模型,对异常互动模式、资金异常流转、敏感话术等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推动直播平台间建立违规直播主体黑名单共享制度。

此外,调查还发布了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警惕“情感营销”陷阱、辨识“夸大功效”宣传、防范“低价诱导”套路、核查“交易信息”真实性,并在遇纠纷时及时维权,用好“家庭和社会支持”。

来源:华龙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