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担心的事发生,官媒出手没给张兰留一丝体面,马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6:49 1

摘要:65岁的张兰还在直播间里拿着麻六记酸辣粉介绍口感时,或许没料到,官媒一句“代工厂不该成品控漏洞的挡箭牌”,会让品牌苦心经营的口碑突然承压。曾靠“连轴转直播”“带病上阵”圈住大批观众的她,怎么会让麻六记栽在“面饼发霉”这种最基础的安全问题上?连外界早有讨论的“流

65岁的张兰还在直播间里拿着麻六记酸辣粉介绍口感时,或许没料到,官媒一句“代工厂不该成品控漏洞的挡箭牌”,会让品牌苦心经营的口碑突然承压。曾靠“连轴转直播”“带病上阵”圈住大批观众的她,怎么会让麻六记栽在“面饼发霉”这种最基础的安全问题上?连外界早有讨论的“流量能否撑住餐饮口碑”,也因这次风波有了答案。

熟悉张兰的人都知道,她身上最显眼的标签从来不是“网红主播”,而是“能扛事的创业者”。年轻时为攒第一桶金,在加拿大一天打6份工,洗盘子、做餐厅帮工,硬生生凑出2万美元回国;后来在北京开“阿兰酒家”,靠精准的口味定位火了起来;2000年卖掉酒家凑够6000万,打造出俏江南,不仅把高端商务餐饮做得风生水起,还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餐饮服务商,当年她举着火炬的画面,至今还是不少人对“餐饮女王”的初始印象。哪怕后来俏江南走向没落,她净身出户时也没歇着,年过六十拉着团队创麻六记,把直播间当成新阵地——一天播够8小时是常事,偶尔感冒嗓子哑了,也会笑着说“兰姐没事,咱们先尝尝这新出的藤椒鸡”,网友喊她“战兰”,更多是佩服这份韧性。

麻六记的起势,确实离不开张兰的个人风格。她不只会卖货,还会在直播间里讲创业时的难、聊做餐饮的初心,有人调侃“兰姐又在蹭热度”,她也不恼,笑着回“靠自己的产品和力气吃饭,不丢人”,转头就教观众怎么用麻六记的调料做家常菜;偶尔账号有调整,她也能快速动员团队,连门店员工都能对着镜头流畅介绍产品,麻六记2024年初公开的月度数据显示,单场直播峰值观看人次超500万,核心产品月销量稳定在10万箱以上,这份成绩,多少带着她个人IP的加持。

可餐饮行业的根本从来不是“直播间的热闹”。去年下半年,有消费者晒出购买的麻六记面饼出现霉点的照片,品牌初期回应称“是代工厂环节把控疏漏”,本以为是偶发问题,没想到后续仍有类似反馈。直到官媒发声质疑“两个月过去,品控漏洞仍未堵上,代工厂不该成挡箭牌”,才让大家看清:麻六记在靠流量拉销量的同时,把最该守住的“食品安全”落在了后面。

有人说,这事早有苗头。麻六记主打大众餐饮,核心客群靠“性价比”和“口碑”留住,可张兰直播间里的热度,很容易让人忽略“后端品控”的重要性。消费者买酸辣粉,是信了“做餐饮几十年的人不会砸自己招牌”,不是信“代工厂能替品牌担责”。就像网友吐槽的“再喜欢兰姐的拼劲,也不能吃有霉点的东西啊”,食品安全是底线,一旦破了,再强的人设也拉不回信任。

连此前帮麻六记带过货的马筱梅,也因这次风波被牵连。作为曾在镜头前推荐过酸辣粉的家属,她难免被问到“是否了解产品品控”,可这事真怪她吗?说到底,是品牌把“流量优先”看得太重,忘了做餐饮的本质——张兰在直播间里常说“咱们的料都是自己选的”,可实际执行中,却没把这份“用心”落到代工厂的品控监管上,流量吹起来的热度,终究抵不过“看得见的质量问题”。

其实俏江南当年的经历,早该给麻六记提个醒。做餐饮,无论走高端路线还是大众路线,“产品本身”永远比“品牌故事”重要。张兰总说“压力大到免疫力下降”,却没细想,品牌的“免疫力”从来不是靠主播熬时长撑起来的,而是靠每一袋产品的质量、每一次品控的严格把关。官媒的点名不是“不给体面”,而是戳破了一个真相:流量能让消费者“尝鲜”,却不能让他们“复购”;能让品牌“火一阵”,却不能让它“走得远”。

如今再看张兰的直播间,虽然依旧有人气,但弹幕里多了些“品控改进了吗”的提问。麻六记或许能靠后续整改拉回部分消费者,可这次风波留下的教训很明确:做餐饮,别想着靠流量“走捷径”。毕竟食客的嘴最实在,好吃、安全,才是能留住人的根本——这点,比任何直播间的热闹都管用。

来源:友爱雪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