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军训,是大学新生开学的“必修课”,也是开启新学期的序章。作为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近段时间以来,省内高校新生的军训陆续开展。除了常规训练,今年军训有哪些新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几所学校去看看。
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钟帆
军训,是大学新生开学的“必修课”,也是开启新学期的序章。作为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近段时间以来,省内高校新生的军训陆续开展。除了常规训练,今年军训有哪些新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几所学校去看看。
打造农耕实践情景式练兵场
“当我第一次握住镰刀,弯腰收割沉甸甸的稻穗,我才真正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分量。”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新生张雨轩参与军训校外拉练,体验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
今年军训期间,四川大学分批次组织9000余名新生赴成都大邑县沙渠街道及周边农业产业园,开展校外行军拉练和劳动实践。这项创新将行军拉练、农耕实践和情景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堂“练筋骨、强意志、长本领”的军训特色课。
在行军拉练中,同学们步履不停,沿途沉浸式感受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的鲜活图景。在田间地头,同学们弯腰执镰,采收玉米、收割水稻,小组协作,全程投入,辛勤劳动过后,收获的不仅是作物,还有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
田间地头的劳动实践课
“唱着军歌,看着前方飘扬的连旗,感受到我们是一个集体,深刻领悟到‘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新生贾博岩说。学生的成长也被家长看在眼里,大家纷纷留言,称“川大将接地气的劳动融入军训,让孩子们在历练中懂得劳动的价值。”
近年来,四川大学在夯实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不断优化组训方式、丰富特色课目,开展综合情景训练,包括消防救援训练、单兵战术训练、战术动作和战备技能训练等10余个项目,更加注重情景体验、促进情感触动、深化情理启发,学生反馈收获满满。
特色活动把军训变身实践大课堂
“预备——”一声号令下,受训人员举枪、上膛、顶肩、瞄准、扣发,动作力求精准。这是5600余名西南石油大学新生进行模拟射击体验活动的场景。
新生进行模拟射击
为期两天的射击初体验,是该校为2025级新生量身定制的“5个一”军训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和往年不同,西南石油大学在夯实基础技能训练基础上,结合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文关怀教育内容,开展一轮射击体验、一出思政大剧、一项军训征文、一次公益募捐、一场国防讲座等5项特色活动,把军训场打造为实践课堂。
这堂课的“主讲人”,除了来自现役部队官兵,还有一支“大学生民兵助教团”,深受新生青睐。作为同学们口中的“小徐教官”,大三学生徐光凯在退伍复学后,自主报名并经过考核,正式成为“大学生民兵”,在军训期间协助指导训练科目。
今年是高校军训开展40周年,也是学校举行军训征文活动的第十个年头,10年里近4000名石大学子投稿,很多人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携笔从戎、扎根边防,用实际行动践行誓言。
从实战模拟到精神感悟,在新生胡琳翔眼中,这次军训是一场“铸魂之旅”。5类军训教育项目融合练、写、看、听、行,让一颗强军报国的种子在他心里落地,“‘硬核’的军训让我觉得更接近真实的新兵训练状态。如果有机会,我想把青春绽放在绿色军营中!”
老兵故事会成军训“最燃补给站”
今年的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军训场上,“迷彩绿”中多了一抹“党旗红”:当队列训练的口号声渐歇,由军训团临时党总支组织的一场场“老兵故事会”军训微党课在树荫下、报告厅、战术场地火热展开。
思政教师丁浩在战术训练间隙以“青春烈焰燃就国梁”为题,通过叠“豆腐块”被子、拉歌比赛等军训细节,解读“纪律”“团结”背后的强军密码;临时党支部书记、退役老兵阳程将课堂搬进学术报告厅,以“九一八事变”为切入点,用东北沦陷史敲响“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驻校民警罗警官则结合真实案例,开展“禁毒防艾”安全教育,筑牢青春防线。
军训场上微党课开讲
军训微党课的“破圈”效应,在新生中引发强烈共鸣。一营的何杰同学在听完“老兵故事会”后,计划将“参军入伍”列为大学期间目标;三营的张亮同学在军训日记中写道:“站军姿时流下的每一滴汗,都是对‘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更令人欣喜的是,微党课正催生“行动自觉”。在暴雨转场过程中,军训新生们自发组成“互助小组”,帮助搬运物资;拉歌比赛中,各连队以“强军战歌”“团结就是力量”等曲目展开“红歌对决”。“过去军训中‘被动完成任务’的现象少了,主动请缨参加战术方阵的学生多了。”新生辅导员、带训指导员刘福浩说。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