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海这边的动静,总让人觉得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热火朝天,一会儿又安静得诡异。最近网上有消息说大陆的战机在台海上空突然就没了影儿,港媒还爆出中国机器狗给装上了温压弹,台湾网友直呼“收我们来了”。
台海这边的动静,总让人觉得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热火朝天,一会儿又安静得诡异。最近网上有消息说大陆的战机在台海上空突然就没了影儿,港媒还爆出中国机器狗给装上了温压弹,台湾网友直呼“收我们来了”。
2025年开年,台湾国防部监测数据显示,大陆战机穿越台海中线的架次确实比前几个月低了点。像1月份,PLA飞机过中线的次数创了新高,足足有上百架次,但2月份开始,频率就缓下来了,有几天甚至零星几架。台湾媒体炒得挺热,说这是大陆在憋大招,巡航常态化突然中断,肯定有猫腻。实际情况从美国智库ISW的报告看,8月份PLA飞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的次数还是稳稳超过300架次,基本每天都有。
CFR的月度总结也说,5月份有34架PLA飞机伴随8艘军舰活动,1月份的联合巡逻涉及22架飞机,其中18架过中线。这不是消失啊,分明是战略调整。想想2024年5月的“联合利剑-2024A”演习,那时候战机天天绕着台岛转,雷达上密密麻麻的,现在缓一缓,可能是在优化部署,腾出空间搞更精细的训练,或者就是让对面猜不透。毕竟,常态巡航本来就是情报收集加威慑,次数多不等于有效,关键是时机和质量。
这“消失”的说法,其实源于一些港媒和大陆期刊的分析。南华早报在3月份报道过,PLA可能在低调测试新装备,战机巡航减少是为了避开干扰,集中资源搞无人化项目。想想也对,台海这么窄的地带,飞机天天飞,油钱和维护成本不低,换成无人机群巡逻,效率更高,风险更小。2025年上半年,PLA的无人机活动报告显示,翼龙系列和彩虹系列的出动率涨了30%,这些家伙能长时间悬停,携带传感器,情报精度不输有人机。
台湾军方自己也承认,2月份的空域活动从高峰的20架次/天降到5架以下,但海军那边,公务船进出金门水域的次数反而多了,CCG的巡逻船从1月的10艘次跳到3月的25艘次。这说明大陆没松劲儿,只是换了玩法。
转到港媒爆的料,中国机器狗装温压弹,这事儿从2月底就开始刷屏。南华早报2月25日刊的文章直指,PLA科学家在《弹药装备工程》期刊上发论文,提出给四足机器人配争议性武器,用于城市作战。温压弹这东西,靠空气氧气燃烧,爆炸时高温高压,火球能到2500摄氏度,杀伤半径大,尤其在封闭空间里,威力相当于1到2吨TNT。
论文里说,重量才3到10公斤,轻便得很,适合机器狗背着跑。测试数据亮眼,AI火控算法0.3秒内锁定目标,100米内命中率98%,远超人手。港媒还提了段AI视频,在中国社交平台流传,背景是台海冲突,机器人狗扛机枪和温压弹,钻进办公楼,精准爆破。
而这不是空穴来风,解放军无人化装备早就在推。2024年10月,央视播过国产察打一体机器狗,能敌我识别,发现即打,野外城市地下全能。Unitree Robotics这家公司,本来卖民用狗狗,2025年7月Kharon调查显示,和PLA的联系越来越深,虽说他们表态不武器化,但军民融合摆在那儿。
俄罗斯乌克兰战场上,温压弹用得凶,PLA学着点,结合本土技术,机器狗加温压,专治巷战顽疾。想想台湾的战略,全民皆兵,藏高楼里打游击,美援F-16和导弹堆着,但面对群狗冲锋,机动性拉满,传感器扫热源,弹头一甩,高温气浪卷过去,楼道里无处藏。
岛内反应那叫一个五味杂陈。3月份,台湾媒体转载港媒报道,台北街头报摊上报纸头条全是“机器狗来袭”。绿媒说这是大陆恐吓,蓝媒觉得是统一信号,民众论坛上,帖子转发上万,有人直球“收我们来了”,担心巷战血流成河。台湾国防部低调回应,加紧反无人训练,引进干扰器,但演习数据显示,电磁波对AI狗效果有限。
4月份,议会辩论视频流出,议员们投影屏上放机器狗步态和爆破片段,席间议论纷纷,有人合文件夹走人。想想台湾的地理,城市密集,台北高楼林立,高雄港口复杂,机器狗钻缝隙,温压弹清据点,传统狙击位全废。
而温压弹国际上争议大,部分公约限用,因为破坏力强,但城市战里,它合理性就出来了。PLA的思路是零伤亡,机器狗不怕疲劳不惧心理,持续作战,深入敌后。傅前哨这专家,空军杂志副编审,背景硬,1977年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毕业,评论说这组合让敌人连同归于尽的机会都没,减少不必要损失。岛内“城市巷战”构想,本来靠美援装备藏匿突袭,但现在看,机器狗一波冲,投降都来不及。
说到底,这波新闻就在它戳中了现实痛点。战机不飞了,大家以为松口气,结果新装备更狠,岛内那句“收我们来了”听着夸张,但藏着真担心。PLA从有人到无人,迭代快,成本低,效果好,国际上谁不眼红。俄罗斯学着用温压,美国搞机器人狗但没这火力,中国一步到位。台湾靠外援堆装备,但人心散了,巷战梦碎。长远看,和平发展是王道,大陆经济拉动,融合项目多,台湾企业早钻进来,芯片合作签着。
来源: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