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看到我五十年前的同学在武当山母校聚会,仿佛学生时代许多往事又呈现在眼前,激动之余,想起我一个颇有些武当山道风仙骨的同学。
这几天看到我五十年前的同学在武当山母校聚会,仿佛学生时代许多往事又呈现在眼前,激动之余,想起我一个颇有些武当山道风仙骨的同学。
上世纪70年代的武当山天柱峰(金顶)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父亲所在的铁道兵一师奉命从西南边疆成昆铁路工地移师湖北省武当山区,我们家于69年12月搬到武当山下的老营(今武当山镇),临时安置在老白公路边一所门口有抱鼓石,院里有天井,正房在高耸的青石台基上的古民居(老草店中学左隔壁,后被拆除),同学张得安家70年1月到老营,临时安置在原草店(老营)汽车站候车室旁边的站务员、司机休息房间。
左起:张玉敏、孙玉明、张得安、笔者、闫红霞、杨红平、李夏铃同学合影
我和张得安到武当山草店小学都上三年级,同一个班,他高、黑、瘦,我是矮、白、瘦,放学排队回家我站最前面,他站最后面,走到那他都像个大哥,学校老师就让他当了“红小兵”副排长。
这件事想起来就生气,都是从云南到湖北的部队孩子,都是“红小兵”,他为什么能当副排长,我这个“小白”为什么不能当?有时候竟然还被同班那些“大而美”的女同学“欺负”。
上世纪70年代的武当山(老营)玉虚宫山门
71年张得安家搬到老营武当山玉虚宫山门口部队服务社的三排家属房,玉虚宫山门口边角处,有一位坤道叫李当家,她驻在依玉虚宫围墙临时盖的房子里,人亲切慈祥,同学们都爱听她讲武当山的故事,也经常说起自己的身事,出生在房县,家贫命苦,受尽旧社会的迫害,被逼无奈只好到武当山出家。
张得安和同行战友在武当山(老营)玉虚宫山门口合影
72年9月上初中,班主任是李文书老师,开春学校搞开门办学,我们初一由欧阳校长带队,到武当山老君堂公社太子坡大队支援生产队春播,同学们集中驻太子坡,劳动快结束时,老君堂公社书记找到欧阳校长,给同学们安排点活,供销社有点盐、粮和日常用品让同学们送上天柱峰金顶。
同学们知道要上金顶都特别高兴,天麻麻亮就跟着欧阳校长出发了。
上世纪70年代的武当山紫霄宫
那时的武当山各宫、观,出家人很少,镇上文管所人员也不常驻山上,文物古井最直接的管理者就是当地公社、大队、小队领导和社员,“破四旧、立四新”、“扫出一切牛鬼蛇神”,所谓的“求神拜佛”、“香客居士”、“舞刀弄棍”都是封建迷信,道长尼姑都被扫地出门,要求他(她)们种地、采茶,自食其力。
同学们过剑河,上下十八盘,经过紫霄宫,上乌鸦岭后已经是气喘吁吁,欧阳校长杵着个木棍走在前,不停地给同学们讲《水浒传》中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讲武当山的民间传说,讲建文皇帝隐秘武当山的秘闻,给同学们加油鼓劲。
同学们在汉江丹江口大坝前合影
上到黄龙洞,我实在是上不动,张得安同学就帮我背东西,我就拉着他是衣角往上攀登,在他帮助下我终于没有掉队,登上了武当山金顶。
欧阳校长不停地夸张得安:像武当山传说里的“仗义侠客”。
张得安和战友在老营武当山山门前合影
五月春暖花开,学校开展学军活动,组织全校师生上武当山野营拉炼,全校初一、初二共六个班近三百同学,自带被子和洗漱用品,打背包、穿草鞋,凌晨从老营学校出发,爬好汉坡,过磨针井、老君堂、太子坡,上下十八盘,下午到紫霄宫。
野营拉练从老营上金顶往返全程45公里,全部是山路,时间一般是三天两夜,第一天早晨从老营走到紫霄宫,第二天紫霄宫去南岩、上金顶,返回紫霄宫,第三天从紫霄宫返老营,同学们每人带一斤半大米,到紫霄宫统一交给学校随队的大师傅。
同学们在聚会上
到紫霄村的当天下午,学校组织去红军烈士合葬墓祭奠红军烈士,紫霄村大队党支部书记给同学们讲述1931年贺龙红军大战十八盘,紫霄宫道长徐本善带领众道人冒着生命危险转移红军伤病员,六位红军战士为掩护伤病员转移,被国民党匪兵枪杀在紫霄村大白果树下的英雄事迹。
我们班的女同学在聚会上
回紫霄宫内驻地,张得安,吴明亮等我们几个同学登上大殿后的父母殿二楼,看到好多旧书古籍,其中一本书中有好多古人打拳的插图,我们几个照着书中的样子比划了几下,觉得挺有意思,吴明亮同学告诉我们这是武当山张三丰打拳的图书,动不得,我们放好书就匆匆下楼。
紫霄村大队安排同学们驻紫霄宫的东道房,楼板上铺草,被子一床铺,一床盖,两个同学一个被窝对头睡,晚上出来只见大殿后的展旗峰黑压压的,夜风中山上松涛吼叫,大殿四周飞檐上悬挂的铜铃被风吹哗哗啦啦地响,特别吓人。
同学们在聚会上
那年我十三岁,张得安大我一岁,这是我们上初中后第二次上金顶,老师选他和初二学哥等几个同学不上金顶,给大师傅打下手,留在紫霄宫给同学们做饭。
从金顶下来,同学们就累的不行,吃完张得安他们做的饭,就早早休息了,第二天从紫霄村返回学校。
同学们在聚会上
不久就听说张得安他们几个同学犯错误了,学校大师傅带着他们把没有吃完的大米私分了,大师傅因为这个事受到校领导严厉批评,说是要开除,一起帮厨的几个同学也搞的灰头土脸。
私分了大米这件事,老师和同学们看法不一样,熙熙攘攘一阵子就过去了,但学校食堂确实更换了大师傅
同学们在丹江口武当山净乐宫前合影
事后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是:帮厨同学中有一个农村同学,兄弟姐妹多,生活特别困难,剩下点大米,几个做饭的一商量,就把剩下的大米私下分给家庭困难同学和农村来的大师傅了。
面对学校的反映,张得安十分坦然,反正自己没有拿,大米都给了家庭困难同学和农村来的大师傅了,帮助了穷苦人,反而挺高兴。
同学聚会上张得安同学一饮而尽
这件事过去五十年了,至今我也很佩服张得安同学,那年他才十四、五岁,却敢于担当,很像传说中的“武当大侠”。
(根据记忆整理,有误差之处,欢迎同学们批评指正)
耿金和2025年9月23日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