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五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五常市广袤的稻田里,露珠还沉甸甸地挂在稻叶尖上。收割机的轰鸣声已经划破寂静,金色的稻浪在晨光中翻滚,一派丰收的盛景。9月24日早9点,新农人鑫鑫站在田埂上,镜头对准了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一年一度的五常新米,正式开镰收割!
清晨五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五常市广袤的稻田里,露珠还沉甸甸地挂在稻叶尖上。收割机的轰鸣声已经划破寂静,金色的稻浪在晨光中翻滚,一派丰收的盛景。9月24日早9点,新农人鑫鑫站在田埂上,镜头对准了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一年一度的五常新米,正式开镰收割!
镜头拉近,沉甸甸的稻穗谦卑地弯着腰,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鑫鑫小心翼翼地割下第一捧稻穗,轻轻搓开,乳白透青的新米粒便露了出来,带着一股清新的、难以言喻的谷物香气扑面而来。这香气,是五常黑土地的滋养,是龙凤山雪水的灌溉,是2700多小时充足日照的沉淀,更是农人一年辛劳凝结成的精华。
“这新米,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鑫鑫对着镜头,语气里满是自豪,“从收割到脱壳,再到端上您的餐桌,我们争分夺秒,就是要锁住这转瞬即逝的‘米香巅峰’。”他介绍道,五常大米之所以享誉全国,离不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松嫩平原腹地的肥沃黑土,富含有机质;拉林河、牤牛河等优质水源的滋养;加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共同孕育了这“米中黄金”的独特口感:蒸煮后饭粒油亮、清香四溢,入口软糯弹滑,回甘悠长。
鑫鑫,一个土生土长的五常青年,几年前放弃了城市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新农人”。他不仅继承了父辈种地的手艺,更带回了新的理念和技术。他的抖音账号“鑫鑫在家乡”,成了外界了解五常大米、了解现代农村的一扇窗。
“以前觉得种地土,现在觉得种地酷!”鑫鑫笑着说。他利用短视频,记录下水稻从播种、插秧、田间管理到收割、加工的全过程。他展示现代化农机在田间高效作业,讲解科学种植、绿色防控的技术,也分享丰收的喜悦和农人的日常点滴。他让更多人看到,今天的农村,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而是科技赋能、充满活力的新天地。他的镜头下,每一粒米都有了温度,每一份耕耘都值得尊重。
金秋九月,五常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收割机在田间穿梭,运粮车往来穿梭,加工厂里机器轰鸣……这不仅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希望的丰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结出的硕果。
像鑫鑫这样的新农人,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懂技术、会经营、善传播,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他们让优质的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他们让古老的农耕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农村是充满机遇的沃土,农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朝阳产业。鑫鑫们的故事,正是中国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的生动缩影。
一粒新米,承载着土地的深情,凝结着农人的汗水,更寄托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当您端起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五常新米饭时,品尝到的,是自然的馈赠,是匠心的坚守,更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力量。
你吃过今年的五常新米了吗?在你心中,一碗好米饭的标准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米饭故事”!
来源:村草林二蛋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