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竹书屋是由天津大学图书馆与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共同打造,以“育廉、润廉、强廉、倡廉、护廉”为建设目标,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廉洁知识、传承廉洁文化、弘扬廉洁精神的廉洁文化实体阵地,位于郑东图书馆三层南区东侧。
亲爱的校友,
当熟悉的校歌旋律在记忆里轻轻回响,
当青春岁月的片段悄然涌上心头,
是否有一个地方,
始终承载着你伏案苦读的专注、与挚友探讨的热烈、在书海中寻觅答案的笃定?
我想,那一定是图书馆。
百卅校庆的钟声即将敲响,
我们知道,你早已满怀期待,
盼着重返校园,
踏遍那些承载回忆的角落,
走进这座日新又新的图书馆。
接下来,
请跟随这份“云导览”,
解锁属于你的图书馆记忆!
三 层
The Third Floor
向下
青竹书屋是由天津大学图书馆与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共同打造,以“育廉、润廉、强廉、倡廉、护廉”为建设目标,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廉洁知识、传承廉洁文化、弘扬廉洁精神的廉洁文化实体阵地,位于郑东图书馆三层南区东侧。
“青”为青年、又有“清正廉洁”之意,“竹”自古就被视为清廉高洁的象征。命名为“青竹书屋”,是希望引导天大师生秉承清廉作风、勤读清廉书籍、筑牢清廉底线,将“廉洁”的种子深植心中,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青竹书屋内部设有廉洁文化图书专区,提供关于廉政建设、纪法条例、廉洁文化的图书、期刊、报纸、影像资料等各类学习资源。此外,还设有阅读学习区、互动交流区、多媒体区、展示区等,增强了体验感和互动性。在环境布置上巧妙融入了象征高风亮节坚忍不拔的竹、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象征傲骨峥嵘的松、象征自强不息的梅、象征洁身自好的兰等富有廉洁寓意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的感受,营造一种独特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
向下
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专区是天津大学图书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打造的红色馆藏阅读研讨专区,位于郑东图书馆三层南区西侧,收藏有马列主义经典以及哲学、政治、法律等专业的图书6.3万册。
专区内设有马克思生平展示墙,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事迹、主要著作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位于专区中心的理论研讨区,可供查阅资料和研讨使用,同时,图书馆会围绕近期的时政热点在此开展相关主题书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专区与周边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剪纸长廊相呼应,与馆内党建研究厢、视像阅览室等空间相联动,通过为读者提供理论学习、读书交流、红色影视欣赏的资源与空间,全方位推进立体式阅读,引导读者将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学习习惯及精神追求,深刻领悟和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
向下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剪纸长廊是天津大学图书馆以非遗剪纸技艺为载体搭建的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位于郑东图书馆三层南区。
长廊内集中展出了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郭永增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四个历史时期为主轴创作的47幅剪纸作品,通过非遗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宣传和展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向下
《千里江山图》复制品展区是天津大学图书馆开展美育与通识教育的重要场所,位于郑东图书馆三层东区。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画高逾半米,长达十二米,由宫廷画师王希孟绘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真迹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九百多年前,王希孟作此恢弘巨制时年仅十八岁,约与今日大学新生同龄。此展览展出的是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授权制作的等尺寸高仿复制品,采用先进扫描平台对文物原作进行高精度图像数据采集,再经故宫专家对比原作的色彩、层次、笔触,微调精修而成。
图书馆特别邀请人文艺术学院的书法老师,以工整小楷誊写了北京画院首任院长叶恭绰先生就《千里江山图》作的一段品赏文字:“千里江山,一气写成,不重复亦不断续,不粗漫亦不拖沓,无弱笔亦无犷气。水村山郭,幽岩邃谷,市肆舟航,波涛烟霭,草树禽鸟,无所不有即无处不工。而且一点不显复杂凌乱,宛如一张自然风景……地形辽阔,故注重山川风景,而以人物、屋宇、舟车等互相映带,令观者等于卧游而不觉其空廓……即以所着的青绿色而论,其中有青、有绿。有树的青绿,有山与水的青绿,有天空的青绿,其法各自不同,效果亦各不同,非细心体会不能明白……人物极为精细,几于衣褶和动作均能表现,但仍绝不平板。此其技巧殆臻绝顶。”
画展布置以来,众多师生读者被吸引在画前踱步流连,啧啧赞叹青绿山水之瑰丽、人物点画之精奇。
从画展的位置向东侧窗外望去,可以清晰的看到图书馆位于北洋园校区的中轴线上,周边公共教学楼环绕,与前方的圆形主楼遥相呼应,突显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
向下
“泥人张世家”可追溯至清末道光年间,第一代“泥人张”张明山先生以自己的文采、书画,特别是泥塑技艺,赢得了社会声誉,人送艺号“泥人张”。
第六代“泥人张”张宇先生一直从事彩塑作品创作和教学、中西方雕塑对比等研究,积极探索传统的泥塑语言如何在当下更丰富的文化体系中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并将这些丰富的精神意蕴完美地融汇于作品之中。
“泥人张世家”张宇先生艺术作品常设陈展区,展出了张宇先生的六件经典泥塑作品和他的著作,是天津大学图书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而特别设立的美育空间。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展,深入了解“泥人张世家”百年历史文化与发展脉络,重新审视中国彩塑艺术的美学价值,更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在泥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向下
忆古方可立今,继往始能开来。天津大学图书馆于1895年随北洋大学的诞生而设立,是全国大学图书馆之最先者。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凝聚未来奋进力量,天津大学图书馆在编撰出版《天津大学图书馆(1895—2020)》一书的基础上举办“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天津大学图书馆馆史展览”,展览位于郑东图书馆三层电梯走廊。
展览以“鉴往知来,向史而新”为主题,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分为“事业创建、泱泱大风”、“栉风沐雨、薪火相承”、“定名调整、再启新程”、“锐意改革、日新月异”、“开拓创新、争创一流”、“馆员故事、科图故事”六个单元,通过精炼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全景概观天津大学图书馆百廿余年历史长卷,展现了图书馆历经北洋大学时期的事业创建、抗战西迁、复校新生,天津大学时期的院系调整、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等阶段的发展轨迹和时代风貌,生动再现了馆舍建筑、馆藏资源、服务育人、馆员队伍等方面的变迁历程,使师生感受到图书馆从一间小小的藏书室发展成为功能多元、设施先进、资源丰富、服务智能的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巨变。
回首过往,图书馆的每一个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图书馆人的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攻坚克难。通过举办馆史展览,激励新时代的图书馆人赓续传承、砥砺前行,保持对图书馆事业的赤诚之心,凝心聚力,以强烈的责任感、有所担当的精气神,履好职、尽好责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向下
“TA说”优秀读者荐读墙是天津大学图书馆精心打造的以优秀读者为荐读主体的海报展示类阅读推广平台,位于郑东图书馆三层西侧主楼梯口。
每年世界读书日,图书馆会根据上一年度读者借阅数据遴选出200名优秀读者,为他们发放个人年度证书并升级借阅权限,单次最大借阅册数由15册提升至50册,单次借阅时长由31天提升至62天,同时,会定期邀请优秀读者作为荐读人,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并推荐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
图书馆设计的精美海报与优秀读者推荐的优秀图书相得益彰,宣传和展示优秀读者个人风采的同时,展现了书籍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构成了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艺术美感的阅读环境,营造浓郁阅读氛围。
四 层
The Fourth Floor
向下
日新书斋是图书馆精心打造的集收藏、阅览、交流于一体的国学教育空间,名字中的“日新”取自赵天麟校长在1925年北洋大学三十周年校庆祝词中的“形上形下,聚精会神。人文渊薮,日新又新。”
日新书斋主要陈列大部头丛书和全套系列图书,主要包含卷帙浩繁的《中华再造善本》、汇聚古今众多门类知识的《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以及完整呈现宋代绘画艺术的《宋画全集》等极具收藏价值的珍贵图书资源。
踏入书斋,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明式实木家具,如罗锅枨书案桌、官帽椅、五鼓桌等,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入口处竖立的屏风《锦上添花》,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工艺所制,丝线交织间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图案,美轮美奂。它们与书斋内所藏古籍、线装书相呼应,营造了浓郁醇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
桌几上摆放的围棋与象棋,吸引着众多爱好下棋的师生前来对弈;古朴的书案上,常有书法爱好者 在此挥毫泼墨;一旁的古琴,也时有知音前来弹奏。图书馆也会在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素养课程,内容涵盖诗词赏析、经典解读、传统礼仪研习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向下
特藏阅览室是集收藏、展示、阅览于一体的特色馆藏空间,位于郑东图书馆四层。在环境布置上选用樱桃木家具,配以罗马柱作为装饰,偏西式的风格与所藏西文图书浑然一体,凸显了北洋大学“首开西学”的历史文化厚重感。
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堂,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校舍为敌兵强占,科研设备与档案图书受毁严重,被迫停办。1903年4月,学校在天津西沽复课。
特藏阅览室内收藏展示了北洋大学自1895年建校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部分西文原版教科书、抗日战争胜利复校后图书馆重建时期入藏的部分名人赠书、以及全国性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调入的部分西文图书。图书馆按照校史的发展历程,将这些教材分类并归入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校和国立北洋工学院三部分,按序陈列于特藏阅览室入门侧的书墙。
走近书墙展柜近距离观看,这里的每本书都有百余年的历史,不仅装裱精致厚重,更为珍贵的是北洋时期西文书上所贴的藏书票。藏书票上的“团龙图案”是皇帝御笔钦准的历史见证;中英文对照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首开“西学兴国”,英文表述“IMPERIAL PEI-YANG UNIVERSITY LIBRARY”中IMPERIAL更是凸显当时的历史时期。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大学堂更名为北洋大学校,这一时期的图书馆藏书票中文字样相应改为“北洋大学校图书馆”,英文表述去除“IMPERIAL——帝国”一词,改称“PEI-YANG UNIVERSITY LIBRARY”。从细节处看到历史变革,这也是藏书票收藏的珍贵与价值之所在。
除此之外,在这里我们还展示一百多年前印刷精细的西文教科书、贴有抗日战争胜利后从东京收回图书纪念票的图书、盖有多馆馆藏章体现院系调整历史的图书以及名人赠书等等。
这些书作为一本本生动的教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默默记录并见证了天津大学及图书馆虽历经战火、数易校址,仍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发展历程,时刻提醒着天大师生要肩负起“兴学强国”的历史使命,为建设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向下
冯骥才作品阅览专业位于四层特藏阅览室内。图书馆为鼓励师生深度阅读冯骥才先生的作品,亲近他的书斋生活,故以冯骥才先生捐赠的图书为主体,开辟了冯骥才作品阅览专区,营造了静谧专注的书斋氛围。
此外,为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图书馆以冯骥才作品阅览专区为载体,开创了“悦读悦享”主题阅读栏目,包括短视频荐书及线下读书交流会两部分。希望置身专区的师生能够深入研读冯骥才先生的各类作品,更加真切地感受其文字背后的韵味和情感,深入领略冯骥才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内涵。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