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校友:郑东图书馆文化地图,邀你重游青春书海(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5:39 1

摘要:天津大学图书馆新馆位于北洋园校区校园中心位置,是一座集知识文化传播、科技创新体验、学习交流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校园精神的公共性、开放性文化场所。2015年9月12日启用开放,学校为感谢1988级校友郑东向母校的慷慨捐赠,特将这座图书馆命名为郑东图书馆。

亲爱的校友,

当熟悉的校歌旋律在记忆里轻轻回响,

当青春岁月的片段悄然涌上心头,

是否有一个地方,

始终承载着你伏案苦读的专注、与挚友探讨的热烈、在书海中寻觅答案的笃定?

我想,那一定是图书馆。

百卅校庆的钟声即将敲响,

我们知道,你早已满怀期待,

盼着重返校园,

踏遍那些承载回忆的角落,

走进这座日新又新的图书馆。

接下来,

请跟随这份“云导览”,

解锁属于你的图书馆记忆!

天津大学图书馆新馆位于北洋园校区校园中心位置,是一座集知识文化传播、科技创新体验、学习交流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校园精神的公共性、开放性文化场所。2015年9月12日启用开放,学校为感谢1988级校友郑东向母校的慷慨捐赠,特将这座图书馆命名为郑东图书馆。

图书馆由天大知名校友、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周恺领衔设计,总体借鉴中国传统设计中以 “庭院” 为中心的空间模式,将“空间形象、文化内涵、大学故事”融入其中,不仅美丽绝伦更充满了书院气息,被天大师生誉为“最美图书馆”,2016年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图书馆建筑面积5万平米,藏书量100万册,阅览座位3300个,并有400多个用于共享交流的休闲座椅及少量单人位阅览座席,环境温馨高雅、简洁明亮,平均每天进馆读者达6000人次。

图书馆整体建筑共分为四层,一层为读者提供综合咨询服务、新技术体验服务、文化展览以及开放交流休闲空间。馆藏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二、三、四层,其中,二层是工学阅览区,三层是文理阅览区,四层是综合阅览区。

一 层

The First Floor

向下

文化展厅是图书馆举办各类文化展览的重要场所,位于郑东图书馆北区一层,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图书馆以“搭建展示师生风采的舞台,开辟望向社会人文的窗口”为办展理念,依托文化展厅这一空间打造了【知学展览】品牌活动。开馆以来举办各类展览100余场,展品形态涉及书法、绘画、摄影、动画、海报、雕塑、模型、标本、档案、藏书、诗文等十余类,成为校园内一处地点不变、内容常新的人文景点。

向下

新技术体验区是图书馆为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而设立的一处特色空间,位于北区一层总服务台西侧,面积为375平方米。体验区内设有数字阅读区、科技互动区与创意交流区,配置3D打印机、变胞机器人等新技术设备供读者体验。

在“新工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图书馆利用新技术体验区的人工智能设备和数字资源搭建学生创客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支持学生自主设计和创造实践,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和创新型学习,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

自2018年新技术体验区启用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新技术体验周活动,得到了校内外各部门单位、校友企业、技术厂商的广泛支持。体验区除了日常参观、互动体验外,还会定期举办科技沙龙,开展大型活动,为爱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学生提供一个感受前沿新技术的平台。

向下

开放交流区是图书馆为师生打造的优雅、舒适且别具风格的休闲与交流空间,位于郑东图书馆北区一层大门东侧。交流区包含咖啡品鉴、音乐欣赏、图书阅读、文创纪念品展售,以及不定期举办的文化活动等。

在这里,图书馆指导下属社团天圕咖啡社的同学们,以“咖啡+”引领阅读新风尚,为读者提供识咖啡、品咖啡、分享咖啡、延伸阅读等一体化体验式阅读推广服务。此外,读者还可以观赏学生们制作的手工艺品,造型雅致的绿植花卉、图书馆插画,还可以自助采购天大精美的文创礼品。

开放交流区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读者也可以提前预约包场开展活动。

向下

图书漂流区是图书馆搭建的一个更加自由、轻松的阅读交流共享空间,位于郑东图书馆北区一层新技术体验区侧面(目前此空间正在举办校友著作展,图书漂流区暂移至开放交流区旁)。

在这里,图书馆定期举办图书漂流捐赠活动和“以书会友”图书交换活动,同学们将那些记载了自己在天大校园一点一滴成长、一时一刻拼搏、充满知识力量的图书带到这里与他人分享,促进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的同时,营造了浓郁阅读氛围。正如天津大学126周年校庆之际,97级工程力学班校友捐款用于图书漂流区建设时所说:“前人智慧的宝藏就在书中,去挖掘吧!”

希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同学们能够更加自由随意的挑选和阅读书籍,在漂流区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阅读心得,让这份凝聚着天大学子一代代薪火相传的人文关怀和书香情意溢满天大校园!

向下

“七星灯火”书房是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的特色自习空间,共有座位213个,供广大师生通宵自习和晨读之用,开放时间为每日17:00至次日10:00,其中7:00-10:00为晨读时间。

“七星灯火”这个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北洋工学院(天津大学前身)被迫西迁入陕,几经波折后终与另外几所工科院校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陕西城固县古路坝村,分院设在七星寺。工学院承袭了北洋大学严谨治学的学风,学生“开夜车”、“开早车”成风,每个教室里夜间都有几十支蜡烛,点点滴滴的灯光彻夜不熄,人们称此景为“七星灯火”。“七星灯火”的故事展现了北洋学子在艰苦条件下仍然胸怀理想、刻苦学习的奋进精神。

图书馆通宵自习室夜间灯火通明,学子奋笔疾书,与“七星灯火”的故事遥相呼应,情境相通,图书馆将通宵自习室命名为“七星灯火”书房,通过布置“十八罗汉”人物展、“科技救国 前赴后继”图片展等资料与场景,展现了天大师生披肝沥胆、积极投身科技救国的殷殷家国情怀,教育并引导莘莘学子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北洋精神。

向下

天大学人科学家精神文化展厅是天津大学图书馆作为首批天津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开展科学家精神主题教育的重要场所,展厅位于南区一层东侧。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图书馆积极响应,科学部署,全面梳理学校1895年建校至今反映本校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精神”的代表人物、先进事迹、学术资料与档案实物,并深挖其办学思想、学术精神、人物故事与学脉传承。

2021年4月,由图书馆策划举办的“实事求是——天大学人科学家精神文化展”正式开幕,通过“兴学立教”“大学之道”“时代新华”三大板块,展现了一幅生动、全面、厚重的天大学人“科学家精神”图景,以期让广大师生读者更加深入体会科学家精神,切实增强科研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紧迫感,促进形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

二 层

The Second Floor

向下

天津大学文库阅览室是集“文献收藏、展示宣传、阅览研讨”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于2024年世界读书日正式揭牌开放,位于郑东图书馆二层西区,占地面积260平方米。

为全面收集、永久保存、突出展示天大人的学术成果和思想创见,传承天大学术文脉,弘扬天大学术精神,图书馆于1996年启动天津大学文库建设,经过近三十年的累积,目前收集师生校友著作4000余册。通过收藏和展示天大师生、校友的代表性著作,手稿、笔记、照片、荣誉证书等具有文化学术价值的非正式出版物,以及其它反映学校历史与现状特色的文献资料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成果,展示天津大学“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形成过程,展示天大文化底蕴和优良学风,激励在校师生赓续薪火、严谨治学、扎实研究、矢志创新,为天大成果和精神的巍然大厦添砖加瓦。

向下

“大学之道”书画展廊位于北区二层展览回廊,是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展廊收藏展出了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刘珺老师创作的书画作品,正中间悬挂的巨幅行书书法作品《大学之道》是刘珺老师为天津大学125周年校庆献礼而创作,作品气势恢宏,不仅展示出高超的书法技艺,更承载着对学校深厚的祝福与期许,彰显了天津大学深厚的文化根基。《天津大学校歌》《天津大学校景组画》等作品,将学校独有的文化元素融入书画艺术之中,让熟悉的校歌、校景以别样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那些以写意手法展现天津大学四季花鸟题材的作品,采用艺术的笔触捕捉校园的自然之美,生动展现了校园的生机与活力,使师生在欣赏书画的同时,感受天津大学的深厚文化底蕴。

天津大学图书馆-

-tju_lib-

供稿 编辑:李婉君

审核:于晓燕 唐慧敏 李婉君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