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水源镇盘活闲置校舍,加工坊飘出“致富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5:35 1

摘要:在永昌县水源镇,原宋家沟小学的校舍曾承载着几代人的读书记忆。如今,这里的琅琅书声虽已远去,却被阵阵醉人的面香、欢快的谈笑声和机器轰鸣声组成的协奏曲所取代。一个名为“水源食苑”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坊,让这片闲置资产重焕新生,完成了一场从旧校舍到致富工厂的华丽蜕变,

在永昌县水源镇,原宋家沟小学的校舍曾承载着几代人的读书记忆。如今,这里的琅琅书声虽已远去,却被阵阵醉人的面香、欢快的谈笑声和机器轰鸣声组成的协奏曲所取代。一个名为“水源食苑”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坊,让这片闲置资产重焕新生,完成了一场从旧校舍到致富工厂的华丽蜕变,也为永昌县水源镇的乡村振兴添上了生动的一笔。

盘活闲置资产

“沉睡资源”变身“活力引擎”

9月23日,正值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永昌县水源镇宋家沟村,备受瞩目的“水源食苑”正式投入运营。当天,村民们像过节一样齐聚现场,鞭炮齐鸣,掌声雷动。大家不仅是为新开业的农产品加工坊捧场添人气,更是为自家门口触手可及的幸福新生活欢呼点赞。

△游客正在“水源食苑”品尝千层月饼

“几年前,眼看着孩子们都去了新学校,这里荒草丛生,心里真不是滋味。”一位老村民感慨道,“谁能想到,现在这里成了全村最热闹、最飘香的地方。”

今年,永昌县水源镇精准施策,积极争取产业类财政衔接资金,将“盘活闲置资产”作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规划,决定在原宋家沟小学的旧址上,改造建设这座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坊。这不仅是对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更是对乡村内生动力的一次成功激活。

“我们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让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永昌县水源镇宋家沟村村干部刘天斌说。

匠心制作传统味

打造本土农产品品牌

走进“水源食苑”,一排排整齐的厂房整洁明亮,不时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气。在面点加工坊内,和面机、蒸烤箱等设备一应俱全,身着统一工装的面点师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从精选原料、和面揉面,到精准发酵、手工制作,再到最后的蒸烤出炉,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匠心和经验。

△“水源食苑”食品架上摆放着种类齐全的永昌特色食品

“我们的馍馍,用的都是本地农户种的优质小麦粉,麦香味足,用的也是传统做法,这样蒸出来的馍馍才更筋道。我们不满足于传统的馒头,正在进行新产品的创新研发,还要做各式各样的面点,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让顾客吃个新鲜。”“水源食苑”加工坊运营负责人刘世云拿起一个刚出锅的烤饼,自信地展示着其饱满的形态和扎实的口感。

“水源食苑”的产品线远不止于传统馒头、花卷。针对市场需求,工坊创新研发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玫瑰卷、胡麻油卷、节日糕点,以及中秋月饼,种类繁多。此外,工坊还利用本地盛产的胡麻、菜籽等,生产品质纯正的食用油,形成了从原粮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让绿色优质的“土特产”实现了“就地转化”。目前,产品种类已多达十五六个,不仅从源头上确保了食材的新鲜与品质,还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家门口就业增收

“她力量”撑起“半边天”

永昌县水源镇充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既抓传统产业提质,也谋集体经济增效,探索发展了具有水源特色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发展成色更足、农民增收路径更宽。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永昌油饼

产业兴旺的核心是让农民受益。“水源食苑”的成功运营,最直接的成效是吸纳了本村和周边村十几名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赵秀琴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前农闲时,她只能在家闲着,空有一手做面点的好手艺。“现在可不一样了!”赵秀琴一边熟练地和面,一边笑着说,“每天来加工坊上班,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每月还有稳定收入,心里特别踏实,觉得日子更有奔头了!”

像赵秀琴这样有手艺的农村妇女,已经成为了工坊里的“主力军”。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将她们组织起来“抱团发展”,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更让“她力量”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真正实现了“挣钱持家两不误”。

严把质量拓宽销路

小面点瞄准大市场

对于未来,“水源食苑”有着清晰的蓝图。永昌县水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富伟介绍道:“我们首先要严把质量关,将建立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的双重检验机制,确保每一份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都安全、放心,全力打响‘水源食苑’这个品牌。在销售渠道上,加工坊不会‘酒香不怕巷子深’。除了稳固对接本地超市、农贸市场外,将组织专业人员学习电商运营知识,尝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让清河馍馍、胡麻油不仅能香飘水源镇,更能通过网络‘走’出乡镇,卖到更广阔的城市市场,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盘活的是闲置校舍,连接的是市场需求,延伸的是产业链条,激活的是乡村活力。永昌县水源镇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产业赋能、实现就业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个香气四溢的农产品加工坊,正如一台强劲的“新引擎”,驱动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崭新画卷,正在水源镇的土地上徐徐展开,愈发清晰动人。

来源:盛世永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