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王益区立足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 型这个最大实际,在全国汽车产业繁荣发展和全 省、全市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形势背景下,紧紧围 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主动融入全省提速 发展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借势布局汽车装备配 套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渭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全力打造渭北汽配产业加速器
——王益区培育汽车装备配套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郝俊吉
近年来,王益区立足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 型这个最大实际,在全国汽车产业繁荣发展和全 省、全市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形势背景下,紧紧围 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主动融入全省提速 发展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借势布局汽车装备配 套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渭 北地区汽配产业“加速器”。为进一步摸清王益区 汽配产业发展“家底”,合理布局持续做大做强汽 配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效,通过专题调研、日常 工作了解以及与有关干部、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 我对王益区汽配产业发展形成如下认识和思考。
一、主要做法
(一)优化产业生态,持续扩大规模。聚焦 先进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依托位于 陕汽、比亚迪、吉利等整机厂百公里产业圈区位 优势,培育落地了赛骏专用车制造、朝日精密弹 簧、辽峰精密模具等先进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企业 13 家,2024 年全区先进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业产 值 5.35 亿元,较 2022 年增长 30.8%。其中,赛 骏专用车制造公司 2022 年至 2024 年分别完成产 值 1.23 亿 元、0.8 亿 元、1.66 亿 元,2024 年 较 2022 年增长 35% ;朝日精密弹簧公司 2023 年、 2024 年分别完成产值 261.61 万元、713.59 万元, 增长 173% ;辽峰精密模具公司 2024 年实现当年 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建成、当年入规,完成产 值 2150 万元,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初具成效。
(二)把握发展趋势,打造承载平台。立足 全省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企业稀缺、产业刚 需实际,在陕西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了渭 北唯一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专业产业园,填补行 业市场空白,实现表面处理污水循环使用和“零 排放”,解决了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卡脖子” 难题。截至 2025 年 8 月,该产业园 4 栋标准化 厂房及综合楼等辅助设施主体已建成,整体工程 年底全面建成达到运营条件。在此基础上,围绕 汽车供应链体系,以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 为磁极,建成了汽车零部件精密模具产业园、汽 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正谋划实施汽车零部 件绿色铸锻造产业园,梯次培育形成“四个专业 级园中园”互相协作、协同发展。
(三)全力建圈强链,搭建对接桥梁。紧密 与省市工信部门对接,将全区汽车装备配套产业 列入省级重点支持项目和市级重点支持计划,为汽配企业争取汽车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等政策资 金 2155 万元,协调流动资金贷款 5000 万元。强 化与在陕整车企业配套供需对接 , 协助企业与省 汽车协会和吉利、法士特、陕汽等商协会建立长 效联系渠道,2024 年 5 月在无锡举办了王益 - 无锡汽车装备配套产业对接交流会,2025 年 5 月我区成功承办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供需对接 会,朝日精密弹簧纳入陕西省汽车产业链布局图 和《陕西省汽车产业链名录》(2024 版),成为 华为问界、特斯拉、道通新能源供应商,辽峰精 密科技进入法士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赛骏专用 车与陕汽启动“大微改”合作,全区汽车零部件 制造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坚持有求必应,优化营商环境。唱 响做实“投资王益·王牌收益”营商品牌,坚持 “墙内企业自主、墙外政府服务”理念,建立汽 配产业项目包抓、月调度推进机制,坚持要素跟 着项目走,强化土地、环评等重点保障,逐项目 选派包抓干部担任“项目管家”,帮办代办各类 手续 60 余项,协调供地 166 余亩。“十四五”期 间,累计实施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项目 13 个,总 投资 20 亿元,已建成投产 6 个。召开政企恳谈 早餐会 5 期,解决企业保障产业链供需稳定等问 题 40 项,设立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 验区先进制造(汽车装备配套)特色产业基地, 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2 个。
(五)做实人才支撑,深化产教育人。把产 业一线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人才使用主战场, 围绕科教协同育人、产学研协同用人、科技产业 对接,招引汽车装备配套领军企业家 9 名,引入 工业自动化、工业设计等高层次专业人才 50 名, 培养产业技术人员 174 名,建立铜川工业技师学 院向汽配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人才机制,协助辽 峰精密模具等企业设立人才培育中心,实时共享 企业用工需求与人才培养数据,确保专业设置与 产业升级同步迭代。 尽管王益区在推动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延链 补链强链、集群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 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较小。我区先进制 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条短不完整,链上企业数 量较少、规模不大、产值较低,汽配产业还处于 发展初期,未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 2024 年先进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业产值仅占规上 工业总产值的 10.3%,对辖区现代工业经济支撑 不足。二是专业人才缺乏。目前,辽峰精密模具、 朝日精密弹簧、赛骏专用车制造等汽配企业还有 专业技术人才缺口,随着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产 业园、清洁能源专用车及配件生产线、整车密封 件及底盘结构件生产线等项目建成,人才缺口还 会进一步加大。三是项目推进较慢。一些谋划的 汽配产业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落地率、转化 率还不高;在建项目要素保障还不精准,项目建 设进度慢,影响投产达效。
二、对策建议
今 年 1 月 至 7 月, 陕 西 汽 车 产 量 108.3 万 辆,较 2024 年提前 1 个月突破百万辆,同比增 长 22.1%,高于全国 11.6 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 长 21.2%。新能源汽车产量由 2020 年的 5.9 万辆 提高到 2024 年的 119.8 万辆,年均增速 112%, 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全国每 10 辆新能源汽车中 就有 1 辆“陕西造”。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产业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王益区要抢抓全国新 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和在陕聚集机遇,牢牢把握全 省汽车制造发展大势、产业趋势、市场形势,因 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快完善“一区 四园”; 一区:陕西王益经开区;四园:汽车零部 件表面处理产业园、汽车零部件精密模具产业园、 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绿色铸 锻造产业园)汽车装备配套产业发展架构,着力 培育布局集中、协作紧密、服务齐全的汽车装备 配套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渭北汽配产业加速器。 2025 年全区先进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产值达到 6 亿元,2027 年突破 13 亿元,2029 年实现 20 亿元。
(一)强化优势引领,打造汽配产业发展“强 磁场”。随着新一代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迅猛发展,表面处理产业作为“工业之 母”和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 将成为吸引汽配产业聚集的优势所在。王益汽车 零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当前建成 4 栋双层表面处 理专业标准化厂房,总建筑面积 3.7 万平方米, 可容纳铬、镍、锌、镁、镉、锡、锌镍合金 7 条 表面处理生产线和 1 条扩容生产线,将成为渭北 唯一可实现表面处理污水“零排放”的专业级园 区。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 11 月全面建成, 年内招引入驻表面处理企业 4 家以上,2026 年 8 条表面处理生产线全部入驻投产。以此为产业核 心优势,发挥产业链虹吸效应,加快推进在建项 目,今年 11 月建成投产整车密封件及底盘结构 件生产线项目,2026 年建成运营清洁能源专用 车及配件生产线项目,不断提升汽配产业聚集度。
(二)持续精准招商,延长汽配产业发展“生 态链”。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围绕汽车零部件产 业链缺项和薄弱环节,瞄准“京津冀”“长三角” 等汽车产业聚集地和省内整车整机厂,以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精密模具产业园、智能制 造产业园、绿色铸锻造产业园“四个专业级园中 园”为依托,做实会展招商、以商招商,用好《王益招商》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发挥招商大使作用, 靶向招引汽车底盘结构件、紧固件、内外饰件、电 子信息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不断吸引省内外汽车配 套企业来区落户、聚集发展,推动汽配产业链向前 拓展、向后延伸、侧向配套,做优做强汽车零配 件“设计开模 - 铸锻件加工 - 精密制造 - 表面处理 - 产品交付”一站式产业加工链。
(三)深化密切协作,扩大汽配产业发展 “朋友圈”。深化与在陕主机厂、汽车工业协会 联系对接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大资源整 合,强化政策引导,聚焦精准配套,及时发布全国、 全省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和在陕整车生产链主企业 配套需求、供应链准入相关要求,协助组织本地 汽车零部件企业与陕汽、比亚迪、法士特、吉利等 汽车企业龙头开展座谈交流,逐一建立供需联系机 制,进一步畅通拓宽企业间对接合作沟通渠道,帮 助辖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了解行业 动态,寻找合作伙伴,持续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提高本地配套率,为企业与市场、产业链上下游 之间搭建起更加务实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
(四)做实人才培养,培育汽配产业发展 “软实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 革硬仗,实施“汇能聚才”行动,建立“人才 + 项目”协同引才模式,积极对接省内优质高校资 源,做好人才基础配套工作,引导企业建立有市 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晋升通道,加大人才引进 力度。鼓励企业与铜川工业技师学院等在铜及周 边知名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联合开班培训专业技 术人才,开设特色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订 单班”,定向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以企 业发力、政策激励、高校合力等多种渠道解决人才 短缺问题。以“三项改革”为切口,充分发挥先 进制造(汽车装备配套)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器作用, 推进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产业化,每 年申报汽车装备配套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2 项以上, 吸纳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交易额 8000 万元以上。
(五)提升服务效能,擦亮汽配产业发展 “金招牌”。持续巩固提升全省第一批“省级营 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建设内涵,唱响做实“投资 王益·王牌收益”营商品牌,常态化举办政企恳 谈早餐会,全面推广“陕企通”,对企业反映的 问题及诉求清单管理、全程跟踪、随时办结反馈。 以铜川市建设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抓 手,设立王益经开区普惠金融服务站点,扩大金 融企业贷款投放规模,引导优质金融资源更便捷 更有效投向民营企业。持续实施企业“宁静生产 日”和企业监管“白名单”制度。持续开展“四 下基层”亲商暖企促发展活动,进一步降低企业 用能、用地、物流运输和制度性成本,帮助企业 更快办成事、办好事,提升效率,提振信心,营 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来源:铜川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