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七届国际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峰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的分享火了!不仅戳中了食品工业的 “稳” 与 “新”,更点透了一个大风口 —— 药食同源。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看看普通人能抓的机会、行业要走的路!
第七届国际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峰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的分享火了!不仅戳中了食品工业的 “稳” 与 “新”,更点透了一个大风口 —— 药食同源。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看看普通人能抓的机会、行业要走的路!
先看 “基本盘”:食品工业是真能扛!经济压力下还能稳增长
2024-2025 年经济不好受?但食品工业硬是活出了 “压舱石” 的样子 —— 用全国工业 4.7% 的资产,赚了 6.6% 的营收、8.7% 的利润!关键数据更直观:
营收:从微降回到正增长2024 年 4.3 万家规上企业营收 9.07 万亿,就降了 0.2%;2025 上半年直接反弹,4.42 万亿营收同比涨 2.7%!农副食品加工业最猛(+3.3%),食品制造、酒饮也稳(均 + 1.9%)。
利润:企业学会 “省钱 + 升级”2024 年利润 6431.7 亿,涨了 5.2%,营收利润率 7.1%;2025 上半年利润 2923.3 亿,再涨 3.41%,光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就飙了 22.8%—— 靠控制成本、做高端产品,企业把压力变成了动力。
消费 + 投资:两头都热2025 年 7 月,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涨 8.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翻了倍还多;投资更疯狂,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涨 17.8%,食品制造业涨 15.4%,比制造业平均增速(6.2%)高太多!
谁在 “买爆” 食品?2.6 亿新生代 + 2.2 亿银发族,口味需求天差地别
现在食品市场早不是 “一刀切” 了,两大人群直接定方向:
① 新生代(95 后 - 09 后):2.6 亿人扛 40% 消费,爱线上、追情绪价值
这波人虽只占总人口 20%,但花的钱占全国 40%,2035 年消费规模要冲 16 万亿!他们的喜好很明确:
超过 2/3 看性价比,但愿意为 “情绪价值” 买单(比如吃着开心、有体验感);90% 在线上购物,还带火了 “贵州酸汤”——2024-2025 年,酸汤粉、酸汤火锅在淘京平台销量疯涨,小红书 3804 万浏览、抖音 2 亿次播放。
② 银发族(65 岁 +):2.2 亿人撑起 4200 亿市场,只认 “健康”
2024 年中国 65 岁 + 人口占 15.6%,2030 年银发经济要破 12 万亿!老年食品更是 “爆发式增长”:
2025 年老年食品市场规模预计 4200 亿;介护食品、低 GI 食品、AI 个性化营养品这些 “高端货”,年增速超 25%,比行业平均快一大截 —— 蒙牛的多维高钙奶粉、各种低糖养生粥,根本不愁卖。
未来食品咋变?4 个趋势很明确,健康 + 科技是核心
别等 “颠覆性新食品” 了!院士说,未来食品不会变品类,但会在这 4 个地方 “升级”:
① 原料更野:昆虫蛋白要上家庭餐桌?
从野生食材、人工种养殖,到生物工程造的 “新原料”,来源越来越广。比如现在路边摊常见的昆虫食品(炸蚂蚱、蚕蛹),未来可能进家庭,但得先解决 3 个问题:味道能不能接受、安不安全、大家能不能接受 “吃虫子”。
② 风味更杂:傣族拌菜、木糖醇零食,怎么好吃怎么来
现在讲究 “大食物观”,不管是傣族的 “万物皆可拌”,还是好丽友加木糖醇的 “护齿零食”,核心就是 “满足个性化口味”—— 你爱酸、我爱辣、他要健康,都能找到对应款。
③ 健康是硬刚需:从 “吃饱” 到 “吃对”,覆盖全年龄段
健康食品要成主流!比如:
年轻人吃低 GI 代餐饼干控体重;老人吃养胃的江中猴姑米稀;糖尿病人、高尿酸患者,未来也有专属食品(后面细说)。
核心是 “为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是只盯某类人。
④ 科技来赋能:AI 管生产,生物 tech 造原料
AI 进场:传统食品厂告别 “靠老师傅经验”,变成数字化、自动化生产,浪费少了、能耗低了,还能 “吃干榨净”(比如边角料再利用);
生物技术发力:替代蛋白、母乳低聚糖、乳铁蛋白这些 “高端配料”,要大规模生产了;
但有个短板: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只占 6.91%,远低于美国(16%-18%)、日本(12%-15%),而且企业和高校合作大多 “走项目”,没长期合作,得补!还有科普:大家对食品添加剂、健康食品的认知太乱,企业花在科普上的钱远不如广告,得好好讲明白。
最大风口:药食同源!106 种食材可食可药,2024 年冲 2650 亿
“药食同源” 不是新词,但 2025 年要爆!政策、市场都给足了力:
先搞懂:啥是药食同源?古今都认的 “健康智慧”
简单说:很多东西既是食物也是药。
中国上古 “神农尝百草” 就摸清了:无毒的当饭吃,有毒的治病;《黄帝内经》说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西方 “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也说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古今中外都认这套!
有多少种?106 种!2023 年还新增了 13 种
现在我国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的物品共 106 种,逐年扩容:
2002 年基础名单 87 种(比如山药、山楂、枸杞);
2019 年加了当归、姜黄等 6 种(只能当香辛料);
2023 年大扩容:党参、铁皮石斛、灵芝、地黄等 13 种新增,以后炖肉、泡茶能用的 “药食食材” 更多了。
市场有多火?2650 亿规模,黄芪增速 75.2%
2024 年药食同源食品规模突破 2650 亿,即食型产品增速 23.8%!更有意思的是:
72% 的 90 后,用功能性零食(比如枸杞原浆、灵芝茶)代替传统保健品;
2024 年热门成分销售额 TOP3:燕窝(75.4 亿,+6.8%)、枸杞(36.09 亿,+11.5%)、阿胶(32.4 亿,+16.2%);
增速黑马:黄芪涨 75.2%,鸡内金涨 55%,灵芝涨 26.1%,这些 “老食材” 成了新宠。
能解决啥问题?糖尿病人、高尿酸患者有救了
药食同源不只是 “日常养生”,还能针对特定疾病:
糖尿病:2024 年中国 20-79 岁糖尿病人 1.48 亿!用茯苓、山药等研发的复原乳、茶饮料,动物实验显示能辅助降血糖;
高尿酸血症:男性 18-29 岁患病率就达 32.3%(女性才 4.2%)!研发的降尿酸露酒、啤酒,志愿者试喝和动物实验都有效。
还有日常吃的茯苓夹饼(滋阴安神)、凉茶(清热解毒,国家级非遗)、竹叶青酒(加了当归、砂仁,宫廷酒传承),都是药食同源的经典。
总结:2025 食品工业看两点,你能抓啥机会?
趋势 1:健康 + 风味双导向,不管是原料、技术,都围着 “吃好、吃健康” 转;
趋势 2:药食同源是最大风口,从日常零食到病号食品,都有机会。
对普通人来说:买食品可以多盯 “药食同源” 标签(比如枸杞原浆、黄芪水),送老人、自己吃都合适;对从业者来说,盯紧新生代和银发族需求,搞 AI 生产、生物原料、特定疾病食品,错不了。你觉得药食同源食品会成下一个 “网红赛道” 吗?平时爱买枸杞、灵芝这类食材吗?评论区聊聊!
来源:小药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