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想念公社时代的好,有三个方面,或者说是“三个好”:一是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二是把人民公仆理念发扬光大;三是对人民公社的探索和追求。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想念公社时代的好,有三个方面,或者说是“三个好”:一是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二是把人民公仆理念发扬光大;三是对人民公社的探索和追求。
能够把上述理论讲的头头是道的人不少,但是能够严重遵守为民意愿的既少又难。社会的发展,被物欲迷了眼,偏离了公平的航道,连基层的公务员也是满腹怨气,为什么呢?
为人民服务自觉性很难
为人民服务口号的提出,可以说是伟大的创举,历朝历代没有先例。就是唐朝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不过是看到了老百姓的力量,并没有为老百姓服务的思想。
千百年来,老百姓就是被管的对象,人口是资源,劳动力也是资源,只是索取的对象,什么时候也没有被真正尊重过。
为人民服务,是第一次把老百姓放在可亲可敬的位置,让老百姓欢呼雀跃,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为人民服务,现在也经常讲,可是感觉现在的公仆和以前的公仆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老百姓的距离远了,也不亲了。
为人民服务自觉性很难,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外部环境不一样了,原来是外部环境恶劣,需要全国人民一条心,现在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小了,个人更加关心自身利益。
二是内部环境不一样了,原来是对人民公社的探索,人与人相对比较平等,现在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人的平等感降低了,缺乏共同的追求了。
三是人的自私的天性,随着地位和财富的变化,千年的封建传统卷土重来,为了家族、为了子女的意识越来越重。
没有了约束,加上私欲膨胀,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很难形成。
高薪养廉自觉性也很难
高薪养廉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老百姓痛恨贪官,也痛恨那些人的欲壑难填。历史上有不少工资很低甚至不发工资的王朝,但是高薪养廉好像只有宋朝。
很多人宁可不要工资,不是因为高尚,而是因为“权力在手,一切我有”。现代除了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比较出名之外,很多国家可以说是高福利的国家,但是并不是高薪养廉的国家。
高薪能不能养廉不好说,但是如果高薪养廉能够让人自觉,也是很难的事,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是高薪的来源问题。高薪要么来源于绝顶聪明的脑细胞,要么来源于资源配置的倾斜,要么来源于人身的依附,而人身的依附最谈不上什么自觉。
二是高薪的对比问题,高薪本身就是相对的,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高薪的概念不一样,但是无论怎么样,高薪都存在比对问题,高薪者很少愿意向下比。
三是环境的问题。高薪者多在高位,周围形成的往往是骄奢淫逸的环境,依附的往往是阿谀奉承之人,人又不是向日葵,根本不会向“廉”。
很多人都有体会,钱多了多花,钱少了少花,就像《红楼梦》里面的大观园沉浮一样,没有特殊原因,高薪养不出廉来。
薪级差别存在过大差距
在公社时代制定的薪资制度,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很低,差距没有那么大。而且以前也没有知识产权的问题,不像现在一样,著作权带来的收入可能是天文数字。
有人说,公社时代追求一大二公已经被证明是不合适的。这个问题已成定论,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存在问题的,但是不能说这种追求不对。一大二公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现在很多外国也在追求和探讨,在遥远的将来真的有可能。
有人说,消除贫富差距就是制造平均主义。这个说法也不对,贫富差距过大更像资本主义,和我们的发展目的相违背。
现在的薪资存在的差距过大,一定程度上已经被纠偏了,但是仍然过大。到了一定的级别,仅奖金就是普通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还不是和普通的老百姓比,这种现象确实不正常。
薪资差距过大,导致了严重的额“人往高处走”,导致了严重的内卷,导致了更多的利益输送,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降低了生活的幸福感。
网上有人说,薪资待遇让很多老师都不得不弯下了腰,为人师表都无法保持尊严,让人情何以堪?
基层公务员却逃离基层
基层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服务基层的公务员。并不是说基层公务员就不能往上考,而是感觉基层公务员应该在基层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实情况却是,基层公务员没有多少愿意在基层待,因为待遇太让人伤心了。现在基层能拴住人的,是教师,因为教师待遇实现了向基层倾斜,出现了乡下老师不愿意进城的独特风景线。
公务员的职级并行,不知道为什么成了市级以上的福利待遇,成了基层卡脖子的工具,基层真是太难了。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基层本是一个好的缓冲池,也能够为基层择取一部分人才,服务基层建设。可是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扎根基层,因为人比人气死人。
基层的人员基础是比较薄弱的,以前很多人是通过招工等渠道进入的,个别人素质较差,存在吃企业的问题,很像古代的刀笔小吏,服务能力不怎么样,折腾人的能力比较强。
现在的基层基本也是考录了,能力和素质提高了很多,但是却无法笼络住基层的人心,很多人是工作漂浮,把基层仅仅当成跳板,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随着农村人口的回流,基层更缺人!
不欺负人就是好人之惑
我国自古就是民怕官,在此情况下更希望出包青天式的人物。
通过读书会发现,古代战争中,存在特别多的残害老百姓的事件,也存在一些战争中,老百姓自愿带着酒食犒劳军队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老百姓普遍存在“不欺负人就是好人”的思想,因为被兵匪欺负怕了,遇到一支好的军队不容易,得到尊重更不容易,哪次战乱不是老百姓遭殃?
我们的解放战争,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一方面说明了老百姓对解放军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兵匪的痛恨。
我国的老百姓,是最能隐忍的,人人自由的日子过去是不敢想的。正是如此,才让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快速变得富强起来。
可是现在,很多人的怨气特别大,变相“受欺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富贵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人又“变小”了,没有人尊重了。
不欺负人就是好人,难道又要卷土重来?
公社时代的“三个好”,是不是要好好发掘?
来源:月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