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内存储芯片领域接连传来重磅消息:长江存储母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最新估值突破1600亿元;长鑫科技启动上市辅导,以1400亿估值剑指"存储芯片第一股"。两大存储巨头的进阶之路,不仅折射出国产存储产业的崛起,更给A股产业链公司带来明确利好。
近日,国内存储芯片领域接连传来重磅消息:长江存储母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最新估值突破1600亿元;长鑫科技启动上市辅导,以1400亿估值剑指"存储芯片第一股"。两大存储巨头的进阶之路,不仅折射出国产存储产业的崛起,更给A股产业链公司带来明确利好。
作为国内存储芯片的"南北双雄",长江存储与长鑫科技的动向备受关注。
长江存储总部位于武汉,是中芯国际之外国内半导体制造的又一核心力量。其业务覆盖NAND闪存全产业链,旗下拥有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子公司,技术上已实现294层3D NAND闪存的量产,是国内3D NAND技术的领跑者。此次完成股份制改革,意味着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为后续融资和扩产铺平道路。1600亿元的估值,既是对其技术突破的认可,也反映了市场对存储赛道的高期待。
另一边,长鑫科技的故事同样精彩。这家2016年成立的存储企业,旗下子公司长鑫存储已是内地DRAM芯片的"扛旗者",打破了国际巨头在DRAM领域的长期垄断。7月启动上市辅导,意味着其距离A股更近一步。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长鑫科技刚完成108亿元融资,投前估值已达1400亿元。若成功上市,或成A股市值最高的存储芯片企业,为国产DRAM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两大巨头的密集动作,背后是存储产业的三大机遇:一是全球存储市场进入涨价周期,全产业链供需收紧;二是AI服务器与端侧AI爆发,拉动高容量存储需求;三是国产替代加速,政策与市场需求共振。正如行业分析所言,长存、长鑫的崛起,不仅降低国内对进口存储芯片的依赖,更带动了设备、材料、封测等环节的技术升级。
存储双雄的进阶,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其产业链合作伙伴。从设备材料到封装测试,从参股投资到模组制造,一批A股公司已深度绑定两大巨头,有望分享成长红利。
长江存储的294层NAND闪存量产、HBM(高带宽内存)布局,带动了上游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需求。
设备端: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已通过长江存储294层产线验证,批量导入武汉新芯HBM项目;拓荆科技的PECVD设备适配HBM 3D堆叠需求,同样实现批量供货。材料端:华海诚科是国内唯一量产HBM封装核心材料GMC(颗粒状环氧塑封料)的企业;雅克科技供应光刻胶、前驱体等关键材料,深度参与存储芯片国产化。封测端:通富微电作为国内HBM封测龙头,已实现HBM2E小批量量产;万润科技子公司为长江存储提供闪存封装测试服务,直接受益于HBM需求增长。模组与主控:江波龙与长江存储合作开发AI服务器存储方案;德明利联合研发PCIe 5.0 SSD主控,适配先进封装技术。长鑫存储的DRAM扩产与上市进程,让两类公司直接受益。
参股方:兆易创新作为战略股东,直接持有长鑫科技1.88%股权,是A股最核心的关联方;合肥城建母公司通过基金间接持股21.67%,关联度极高。产业链供应商:亚翔集成承揽合肥长鑫洁净室工程,是关键建设方;彤程新材、晶瑞电材的光刻胶已批量供货;深科技旗下沛顿科技负责长鑫存储晶圆封测;安集科技的CMP抛光液保障芯片良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从技术突破到资本运作,从市场需求到政策支持,国内存储芯片正站在黄金发展期。长江存储与长鑫科技的"双雄领跑",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存储产业链的话语权,更给设备、材料、封测、模组等环节的A股公司打开了成长空间。对于投资者而言,那些技术壁垒高、与巨头绑定深的标的,或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持续受益。
来源:题材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