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前的那个晚上,当表哥林志华拿着手机向全桌人展示他在台北的“豪宅”时,我看到姑姑脸上那种掩饰不住的骄傲神情。
文:秋风专栏
春节前的那个晚上,当表哥林志华拿着手机向全桌人展示他在台北的“豪宅”时,我看到姑姑脸上那种掩饰不住的骄傲神情。
“你们看,这就是志华在台北的房子,90平米呢!”姑姑的声音里带着颤抖,“在台北那种地方,这可是豪宅了!月供2万台币,还有海景阳台!”
表哥志华坐在主位上,穿着一身名牌,手腕上戴着看起来很贵的手表。他把手机递给奶奶看,脸上写满了优越感:“奶奶您看,这个阳台可以看到海,台北的房价您不知道,我这套房子现在至少值800万台币了。”
我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十五年没见的表哥,变化真的很大。以前那个和我一起爬树摘果子的小伙伴,现在说话都带着一股子做作的味道。
当所有人都在夸赞表哥的“成功”时,我放下筷子,淡淡地说了一句:“表哥,既然你回来了,要不要去我家看看?”
整个饭桌瞬间安静下来。表哥愣住了,手机差点掉在桌子上。他看着我,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你...你现在住哪?”
我笑了笑:“离这不远,开车十分钟。表哥要不要过去坐坐?正好让你看看我们这边现在的发展。”
那一瞬间,我看到表哥脸上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01
2023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
江苏海门的这个小城市笼罩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商店里播放着欢快的新年歌曲。我下班后直接开车去了奶奶家,今天是家族聚餐的日子,久别重逢的表哥志华要回来了。
奶奶家的老式三层小楼里早就热闹非凡,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我推开门,就听到客厅里传来阵阵赞叹声。
“志华啊,你看起来真精神!在台湾这些年过得真好!”
“是啊,人都不一样了,一看就是大城市里的人!”
我换了鞋走进客厅,看到表哥志华正站在沙发前,被一群亲戚围着。十五年没见,他确实变化很大。身高还是那个身高,但整个人的气质完全不同了。
志华穿着一身深灰色的羊毛大衣,里面是白色的针织衫,脚上是一双看起来很贵的皮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手腕上的手表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小磊!”志华看到我,主动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十五年了,你都这么高了!”
我笑着和他拥抱了一下,能感觉到他身上淡淡的香水味。“表哥,欢迎回家。”
“回家的感觉真好。”志华的普通话里带着一点点台湾腔,听起来确实和我们不太一样,“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程序员,在本地一家软件公司上班。”我简单地回答。
“程序员好啊!”志华点点头,“我在台北的公司也有很多程序员,不过那边的技术发展更快一些,接触的都是国际项目。”
姑姑在一旁插话:“志华现在在台北一家很大的科技公司工作,薪水很高的!”
奶奶拉着志华的手,眼睛都笑眯了:“我的乖孙子,这些年在外面辛苦了。奶奶天天盼着你回来。”
“奶奶,我也想您。”志华的声音有些哽咽,但很快又恢复了那种淡淡的优越感,“这次回来,我给您带了台湾的特产,还有保健品。台湾的东西质量都很好的。”
他从行李箱里拿出一堆包装精美的盒子,有凤梨酥、牛轧糖,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东西。
“这些在台湾都很贵的,”志华一边分发礼品一边说,“特别是这个保健品,一盒要3000台币呢。”
亲戚们纷纷夸赞志华有心,姑姑更是满脸骄傲。我接过志华递给我的凤梨酥,包装确实很精美,但心里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晚饭时间到了,大家围坐在圆桌前。奶奶特意让志华坐在主位,我坐在他的左手边。
菜还没上齐,志华就开始讲起台湾的生活。
“台北真的很发达,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我住的那个区域叫信义区,是台北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志华切着红烧肉,动作很优雅,“那里有101大厦,还有很多国际品牌的旗舰店。”
“哇,101大厦我在电视上看过!”表妹小雪眼睛发光,“志华哥,你经常去那里吗?”
“当然,我家离那里很近。”志华放下筷子,拿出手机,“我给你们看看我住的地方。”
他打开相册,翻到一张照片,是一个看起来很现代的客厅。白色的沙发,落地窗,装修简约而精致。
“这是我的客厅,90平米,在台北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已经算是豪宅了。”志华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炫耀,“月供2万台币,我一个人住正好。”
姑姑立刻接话:“2万台币啊,相当于人民币4000多呢!我们这里好房子的月供也就2000多。”
“那不一样的,”志华摇摇头,“台北的房价你们不懂,我这套房子现在市值至少800万台币。而且位置特别好,出门就是地铁站,去哪里都方便。”
他继续翻着手机,又给大家看了几张照片。厨房很小但很精致,卧室不大但装修考究,最让人羡慕的是阳台的照片。
“你们看这个阳台,”志华把手机递给奶奶,“可以看到海景。台北很少有这样的阳台,我当时看中这套房子就是因为这个海景。”
照片里确实可以看到远处的水面,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真漂亮!”奶奶赞叹道,“志华真有本事,在那么远的地方还能买这么好的房子。”
02
其他亲戚也纷纷夸赞,志华脸上的得意更明显了。
“其实这算不了什么,”志华装作谦虚地摆摆手,“在台湾努力工作,总会有收获的。而且台湾的生活品质很高,到处都很干净,人也很有礼貌。”
他又拿出手机,开始展示台湾的各种景点和美食。
“这是台北101的观景台,门票要600台币,但景色真的很震撼。这是我常去的一家米其林餐厅,人均消费2000台币左右。这是台北的夜市,虽然是夜市,但比很多地方的正规餐厅还要干净。”
志华一边滑着手机一边解说,每张照片都配上价格和背景介绍,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些地方有多高档。
我在一旁安静地吃饭,偶尔瞄一眼他的手机屏幕。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
“志华,你在台湾有没有交女朋友啊?”大姨忽然问道。
志华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还没有合适的。台湾的女孩子要求都比较高,而且我现在主要精力都在事业上。”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结婚啊?”奶奶关切地问。
“这个...还没确定。”志华有些支吾,“现在台湾的发展机会比较多,我想再奋斗几年。而且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挺好的,自由自在。”
姑姑在一旁说:“志华现在混得这么好,不着急。在台湾找个好姑娘也不错。”
志华点点头,但我注意到他说话时眼神有些闪躲,而且手机切换照片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晚饭进行到一半,志华又开始讲台湾的工作环境。
“我们公司很人性化,每天下午都有咖啡时间,办公环境特别好。同事之间关系也很和谐,大家都很专业。”他放下筷子,“而且台湾的科技行业发展很快,我接触的都是最新的技术。”
“那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表叔问道。
志华微微一笑:“在台湾还算可以,比这边的同行要高一些。具体数字就不说了,但足够在台北过得很舒适。”
“志华就是厉害!”姑姑满脸骄傲,“当年我就说这孩子有出息,果然没错!”
我继续安静地听着,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多。志华的话说得很漂亮,但总感觉缺少一些细节。而且他展示照片的时候,总是切换得很快,不让人仔细看。
“小磊,你现在的工作怎么样?”志华忽然把话题转向我。
“还行,就是普通的程序员工作。”我简单回答。
“程序员现在挺吃香的,”志华点点头,“不过这边的技术环境可能还是有限,没有台湾那边接触的项目复杂。你有没有考虑过出去发展?”
这话听起来客气,但其实暗含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意味。
“没有,我觉得在家挺好的。”我淡淡地说。
“也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志华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同情,“安稳也挺好的。”
姑姑在一旁说:“小磊从小就比较内向,不像志华这么有冲劲。”
我没有回应,继续低头吃饭。心里却在想,志华真的在台湾过得这么好吗?
饭桌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志华成了绝对的焦点。他不断地分享着台湾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优越感。
“台湾的便利店真的很方便,24小时营业,什么都能买到。而且服务态度特别好,店员都会对你鞠躬问好。”志华夹了一筷子青菜,“不像这边,服务意识还是差一些。”
这话让在座的亲戚们有些尴尬,但大家都没有反驳,毕竟志华是“成功人士”。
“还有台湾的地铁,特别干净,而且很安静。大家都不大声说话,很有秩序。”志华继续说着,“我每天坐地铁上班,从来不堵车,时间很准确。”
表妹小雪好奇地问:“志华哥,台湾的地铁票贵吗?”
“不贵,大概20到50台币吧,取决于距离。”志华回答得很自然,“我办了月票,更便宜一些。”
我在心里默默计算着,这个价格确实不算贵。但我注意到,志华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总是看着别处,不太敢直视别人的眼睛。
“志华,你平时都吃什么啊?”大姨关心地问。
“台湾的美食很多,我经常去夜市吃小吃,也会去一些高档餐厅。”志华拿出手机,又开始翻照片,“这是我上个月去的一家日料店,人均消费1500台币。”
03
照片里确实是很精致的日料,摆盘很漂亮。但我注意到,这张照片的角度很奇怪,看起来像是从网上下载的,而不是自己拍的。
“哇,好精致!”小雪赞叹道。
“台湾的日料水准很高,因为离日本近,食材都很新鲜。”志华继续炫耀,“我有几个朋友经常约我去这种地方吃饭。”
“你在台湾朋友多吗?”奶奶问道。
“还可以,主要是同事和一些生活中认识的朋友。”志华回答,“台湾人都很友善,容易交朋友。”
说到这里,他的手机忽然响了。志华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脸色微微变了一下。
“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他站起身,走到阳台上接电话。
虽然他走远了,但我还是隐约听到他在用很小的声音说话,而且语气听起来有些急躁。大概过了五分钟,他才回到饭桌前。
“不好意思,台湾那边有点事情需要处理。”志华重新坐下,脸上恢复了笑容,但我能感觉到他有些心不在焉。
“工作的事情吗?”姑姑关心地问。
“嗯,一个项目的事情。”志华敷衍地回答,“没什么大事。”
晚饭继续进行,志华又开始展示他在台湾的社交生活。
“这是我们公司的年会,在台北的五星级酒店举办的。”他翻到一张照片,是一个很豪华的宴会厅,“我穿的这套西装是在台北101购物中心买的,3万台币。”
照片里的志华确实穿着一套看起来很贵的西装,但我觉得这张照片也有些问题。光线和角度都很完美,不像是随手拍的照片。
“3万台币!”表叔惊叹道,“相当于6000多人民币啊!”
“在台湾这个价位只能算中等,”志华摆摆手,“一套真正好的西装要10万台币以上。我这套只是平时穿的。”
我忍不住问:“表哥,你在台湾的公司叫什么名字?”
志华愣了一下,然后说:“一家科技公司,你们应该没听过。主要做软件开发的。”
“什么软件?”我继续问。
“主要是企业管理软件,比较专业的。”志华的回答很模糊,“具体的技术细节说了你们也不懂。”
这个回答让我更加怀疑。作为程序员,我对各种软件都有了解,但志华说得如此模糊,很不正常。
“你们公司有多少人?”我接着问。
“不大,几十个人吧。”志华似乎不太想谈这个话题,“我们继续吃饭吧,菜都凉了。”
他主动转移话题,开始夸赞奶奶做的菜有多香,有多想念家里的味道。奶奶很高兴,一个劲地给他夹菜。
晚饭快结束的时候,志华又拿出手机,开始展示他的“豪宅”内部细节。
“这是我的书房,放了很多专业书籍。”照片里确实是一个书房,但书架上的书看起来很新,像是摆设,“这是我的衣帽间,虽然不大,但足够用了。”
衣帽间的照片显示空间确实不大,但整理得很整齐。我注意到,衣服的款式都很单一,而且数量不多。
“这是主卧的卫生间,有按摩浴缸。”志华继续展示,“台北的房子虽然不大,但设计都很精巧,空间利用率很高。”
照片里的卫生间确实很精致,但我觉得面积似乎比他说的90平米要小一些。
“志华真会享受!”表叔赞叹道。
“主要是工作压力大,需要好好放松。”志华笑着说,“在台湾生活节奏很快,如果家里不舒适一些,真的受不了。”
我仔细观察着他展示的每一张照片,心里的疑虑越来越重。这些照片虽然看起来很真实,但总感觉缺少一些生活气息。没有个人物品,没有使用痕迹,更像是样板间的照片。
最关键的是,志华展示照片的时候,总是很快就切换,不让人仔细看。而且每次有人问具体问题,他都会转移话题。
04
晚饭终于结束了,大家移步到客厅继续聊天。志华坐在沙发中央,继续分享着台湾的生活经历。
“台湾的医疗水平很高,我去年体检,各项指标都很好。”他说着,“而且那边的医生都很专业,态度也特别好。”
“台湾的治安怎么样?”大姨问道。
“很好,基本上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我经常晚上出去散步,从来没遇到过什么危险。”志华回答,“而且台湾人都很有素质,路不拾遗。”
这时,他的手机又响了。志华看了一眼,脸色又变了。
“不好意思,我再接个电话。”他又走到阳台上。
这次我悄悄跟了过去,想听听他到底在说什么。
“什么?又涨了?”志华的声音很低,但听起来很焦急,“我这个月真的没钱了...能不能再宽限几天?”
我心里一震,这听起来不像是工作电话。
“我知道,我知道。下个月一定想办法。”志华的声音越来越小,“求你了,再给我点时间。”
挂了电话,志华在阳台上站了一会儿,表情很沉重。我赶紧回到客厅,装作什么都没听到。
几分钟后,志华回来了,脸上又恢复了笑容,但我能看出他在强装镇定。
“刚才说到哪里了?”他重新坐下。
“说到台湾的治安。”姑姑提醒道。
“对,台湾的治安确实很好。”志华继续之前的话题,但声音明显没有之前那么自信了。
我坐在角落里,心里已经基本确定,志华在台湾的生活可能并不像他说的那么风光。
时间已经很晚了,亲戚们陆续告辞离开。志华和姑姑要回酒店休息,临走前,他又和奶奶聊了一会儿。
“奶奶,我在台湾过得很好,您不用担心。”志华握着奶奶的手,“等我事业更稳定一些,就接您去台湾玩。”
“好,好。”奶奶眼中含着泪水,“奶奶就是想看到你过得好。”
看着这一幕,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管志华在台湾的真实情况如何,他对奶奶的感情应该是真的。
送走了所有人,我帮奶奶收拾桌子。
“小磊,你觉得志华怎么样?”奶奶问我。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看起来过得不错。”
“是啊,这孩子有出息。”奶奶欣慰地说,“就是离家太远了,一年也见不到几次。”
我没有说出心里的疑虑,毕竟那只是我的猜测。而且,即使志华在撒谎,他的动机可能也是善意的,不想让家人担心。
但我决定,明天一定要找机会和志华单独聊聊。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四,按照习俗要扫尘除垢,准备过年。我起得很早,去奶奶家帮忙打扫卫生。
到了奶奶家,发现志华已经在了。他换了一身休闲装,正在客厅里擦窗户。看到我来了,他笑着打招呼。
“小磊,你来得正好,我们一起干活。”志华的状态看起来不错,好像昨晚的电话事件从来没发生过。
“表哥,你不用干这些,休息就行。”我说。
“没事,我在台湾也经常做家务。”志华一边擦窗户一边说,“虽然可以请钟点工,但我觉得自己动手更有成就感。”
我们一起帮奶奶打扫房间,志华确实很勤快,各种家务都做得很麻利。
“志华从小就懂事。”奶奶在一旁夸赞,“在台湾一个人生活,肯定什么都要自己做。”
“是啊,刚去台湾的时候确实很不习惯。”志华擦着桌子,“不过慢慢就适应了。现在觉得独立生活也挺好的,自由自在。”
干活的时候,我找机会和志华聊了起来。
“表哥,你在台湾这么多年,一定很想家吧?”我试探着问。
“当然想。”志华停下手中的活,眼神有些黯淡,“特别是过年过节的时候,看到台湾人都回家团聚,就特别想家。”
“那为什么不常回来?”
志华沉默了一会儿,说:“工作太忙了,而且来回的路费也不便宜。”
05
这是他第一次提到钱的问题,让我更加确信他的经济状况可能没有表面上那么好。
“台湾的消费水平高吗?”我继续问。
“还可以吧,主要看你怎么花。”志华的回答很模糊,“如果节省一点,日子还是过得去的。”
我注意到,他用的是“过得去”这个词,而不是昨天晚上那种“很舒适”的表达。
中午的时候,姑姑过来了。她看起来心情很好,一进门就开始夸赞志华。
“我们小区的邻居都羡慕我,说我有个出息的儿子。”姑姑脸上洋溢着幸福,“昨天晚上我失眠了,就想着志华的房子,那么漂亮,还有海景。”
志华听了,脸上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妈,其实也没那么夸张。”他说。
“怎么没有?90平米的海景房,在台北那种地方,多少人羡慕啊!”姑姑完全沉浸在骄傲中,“志华,你再给我看看那个阳台的照片,我想拍下来给邻居们看。”
志华有些为难地拿出手机,翻到那张阳台的照片。姑姑兴奋地看着,还让我也过去看。
我仔细观察这张照片,发现了一个细节:远处的海面上有一座桥,但这座桥的样式我在网上见过,好像是某个著名海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而不是台北。
但我没有当场说出来,只是默默记在心里。
下午的时候,我们去了市中心逛街。志华要给奶奶买点礼物,我们陪着一起去商场。
走在路上,志华一直在评论这个小城市的变化。
“这里发展得真快,很多地方我都不认识了。”他看着路边新建的高楼,“不过和台北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我们走进商场,志华在珠宝柜台给奶奶挑选了一条项链。价格不算太贵,1200块钱,但他付款的时候,我注意到他钱包里的现金不多,最后是用手机支付的。
“台湾也用移动支付吗?”我问。
“用,但没有这边普及。”志华回答,“台湾人还是习惯用现金和信用卡。”
逛街的过程中,志华不断地拿台北的商场来做比较。从装修风格到商品种类,从服务质量到购物环境,每一样都是台北更好。
我开始有些反感这种比较,但没有表现出来。
晚上,我们又在奶奶家吃饭。这次来的人少一些,主要是直系亲属。
饭桌上,志华又开始展示他的台湾生活。这次他拿出了更多的照片,包括他参加的一些活动,和朋友的合影,还有一些台湾景点的照片。
我仔细观察这些照片,发现一个问题:在朋友合影中,志华总是站在边缘位置,而且表情看起来有些拘谨,不像是关系很好的朋友。
而且,这些照片的时间跨度很大,有些明显是很久以前拍的,志华看起来要年轻很多。
“这是我去阿里山的照片,”志华指着一张风景照,“台湾的自然风光真的很美,比这边强多了。”
听到这话,我忍不住了。
“表哥,我们这边也有很多美丽的地方。”我说,“比如狼山,比如圆陀角,风景也很不错。”
“那怎么能比?”志华摇摇头,“阿里山可是世界知名的景点,每年有几百万游客去观光。”
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让我很不舒服。我决定试探一下他。
“表哥,台北的房价现在怎么样?还在涨吗?”我问。
“一直在涨,特别是我住的那个区域。”志华回答得很自信,“我的房子现在至少值900万台币了,比我买的时候涨了不少。”
“那你的月供压力大吗?”我继续问。
志华愣了一下,然后说:“还好,我的收入足够覆盖。”
“台湾的房贷利率高吗?”
“不高,大概2%左右。”志华回答。
我在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如果真的是900万台币的房子,首付30%,贷款630万,按照30年期计算,月供应该在2.5万台币左右,而不是他之前说的2万。
而且,以他展示的生活水平,加上房贷,在台北的开销应该很大。但从他昨晚的电话内容来看,他的经济状况似乎很紧张。
这些矛盾让我更加确信,志华在撒谎。
06
晚饭快结束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
“表哥,既然你回来了,要不要去我家看看?”我放下筷子,看着志华的眼睛。
整个饭桌瞬间安静下来。志华愣住了,手里的筷子停在半空中。
“你...你现在住哪?”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离这不远,开车十分钟。”我保持着微笑,“表哥要不要过去坐坐?正好让你看看我们这边现在的发展。”
志华的脸色变得复杂起来,眼神中闪过慌乱。
“这...”他支支吾吾,“我们明天不是要去给老太爷上坟吗?时间会不会太晚了?”
“不晚,现在才七点多。”我依然微笑着,“就去坐一会儿,很快就回来。”
姑姑在一旁有些紧张:“志华刚回来,可能比较累...”
“没关系,我也想看看小磊现在住得怎么样。”奶奶忽然开口了,“志华,你去看看弟弟的新家。”
在奶奶的“命令”下,志华很难拒绝。他勉强笑了笑:“好吧,那我们去看看。”
我看到他眼中的不安,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我们开车前往我家的路上,志华坐在副驾驶位置,显得很不自在。他不断地整理衣服,时不时地看向窗外,明显很紧张。
“小磊,你的车不错啊。”志华看着车内的配置,“什么时候买的?”
“去年买的,不是什么好车,就是代步用。”我一边开车一边回答。
这是一辆本田雅阁,虽然不算豪车,但也不便宜。志华仔细打量着车内的每个细节,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
“在台湾,这种车要150万台币呢。”志华说,“你们这边的车价比台湾便宜多了。”
我没有接话,专心开车。其实我能感觉到,志华在试图从我的车子推断我的经济状况。
“你现在的工资怎么样?”志华忽然问道。
“还行,够花的。”我简单回答。
“程序员在这边收入应该不高吧?”志华继续试探,“毕竟不是一线城市。”
“确实不如北上广深,但生活成本也低。”我依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
志华似乎意识到自己问得太直接了,转而开始夸赞这个城市的发展。
“这里变化真的很大,我都有些认不出来了。”他看着路边的新建筑,“不过发展速度还是比不上台北。台北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建筑出现。”
我注意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没有之前那么自信了。
车子经过市中心的时候,我特意绕了一段路,让志华看看这个小城市的新面貌。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确实很繁华。
“这里现在也挺热闹的。”志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
“是啊,这几年发展很快。”我说,“房价也涨了不少。”
提到房价,志华的神情又紧张起来。
“你...你买房了?”他小心翼翼地问。
“嗯,去年买的。”我点点头。
“多大面积?”
“不大,够住就行。”我故意卖关子。
志华想继续问,但又不好意思问得太具体。他在座位上坐立不安,不断地看向窗外。
“快到了吗?”他问。
“快了,就在前面。”我指着前方。
07
车子转过一个路口,进入了一个高档小区。小区的大门很气派,保安也很规范。志华看到小区的环境,脸色更加苍白了。
“你住在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是啊,这个小区环境不错,很安静。”我轻描淡写地说。
车子在小区里穿行,两旁是整齐的绿化和高档的住宅楼。志华透过车窗看着这一切,眼神中写满了震惊。
“这个小区的房价...”他欲言又止。
“还可以,不算太贵。”我依然很低调。
其实这个小区是当地最好的住宅区之一,房价确实不便宜。我买的时候是每平米1.2万,现在已经涨到了1.5万。
车子停在我家楼下,志华下车后,仰头看着面前的建筑。这是一栋高档的复式楼,外观很现代化。
“你住几楼?”志华问。
“顶楼复式。”我锁好车,“走吧,上去看看。”
志华跟在我后面,步伐明显有些沉重。在电梯里,他一直没有说话,只是盯着电梯里的楼层显示。
电梯停在18楼,我们走出电梯。志华看到只有两户人家,而且门都很大,明显是大户型。
我掏出钥匙开门,志华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才跟着进来。
门开了,志华跟着我走进玄关。刚进门,他就被震撼了...
玄关的空间很大,装修简约而精致。换鞋的地方铺着意大利进口的大理石,墙上挂着一幅风景画。最让志华震惊的是,光是这个玄关的面积,就快赶上他在台湾“豪宅”的一个房间了。
“小磊,你这...”志华的声音有些发抖。
“进来坐吧,别客气。”我换了拖鞋,带着他往里走。
走过玄关,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客厅。挑高4.5米的设计让整个空间显得大气磅礴。落地窗占据了整面墙,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夜景。客厅的面积目测有50平米,比志华展示的台湾“豪宅”的客厅大了一倍不止。
志华站在客厅中央,环顾四周,嘴巴张得合不拢。沙发是意大利品牌的真皮沙发,茶几是整块黑胡桃木制成,电视是75寸的索尼OLED,音响是丹麦皇家的套装。每一样家具都透着低调的奢华。
“这...这得多大面积?”志华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不大,160平米。”我轻描淡写地说,“复式结构,还有一个地下室。”
160平米!志华的脸彻底白了。他刚才还在炫耀自己90平米的“豪宅”,现在发现小磊的房子竟然比他大了快一倍。
“你...你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志华结结巴巴地问。
“是啊,一个人住确实有点大。”我走到厨房,“表哥,喝茶还是咖啡?”
“茶...茶就行。”志华还沉浸在震惊中。
我在开放式厨房里忙活,志华在客厅里慢慢踱步。厨房的设备都是进口品牌,光是那台咖啡机就值好几万。岛台是整块石英石,上面摆着各种精致的厨具。
“小磊,你这装修得花不少钱吧?”志华试探着问。
“还行,没有刻意追求奢华,主要看重实用性。”我一边泡茶一边说,“不过确实比普通装修贵一些。”
其实这套房子的装修费用超过了80万,比很多人买房的钱还多。但我没有详细说明。
“你平时就住在这里?”志华问。
“对啊,就我一个人。”我端着茶走到客厅,“表哥,坐下聊。”
志华坐在沙发上,身体明显有些僵硬。他接过茶杯,手都在微微颤抖。
“小磊,你这房子...全款买的?”他小心翼翼地问。
“是啊,一次性付清的。”我淡淡地说,“贷款太麻烦,而且利息也不少。”
全款!志华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他知道这个小区的房价不便宜,160平米的复式,加上装修,至少要300万。一个程序员能全款买这样的房子,说明小磊的收入远超他的想象。
“你...你做程序员这么赚钱?”志华的声音都变了。
“也不是程序员的收入,主要是前几年做了一些投资。”我解释道,“比特币、股票什么的,运气比较好。”
08
这是实话。我在2018年的时候买了一些比特币,那时候价格还很低。后来比特币大涨,我及时出手,赚了不少钱。加上这些年股票投资的收益,确实积累了一笔财富。
“投资...运气...”志华重复着这几个词,眼神有些呆滞。
我看他有些消化不了这个事实,决定带他参观一下房子的其他部分。
“表哥,我带你看看楼上。”我站起身。
志华跟着我上楼,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
二楼主要是卧室和书房。主卧很大,有独立的衣帽间和卫生间。衣帽间虽然不如他昨天展示的那个精致,但面积要大得多,而且实用性更强。
“这个衣帽间...”志华看着满墙的衣服,“比我台湾那个大多了。”
这是他第一次承认台湾的房子有不如意的地方。
书房是我最满意的地方。整面墙的书架,高档的办公桌,还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我偶尔会在这里录制一些技术教程,放到网上赚取额外收入。
“你还做视频?”志华看着录音设备问。
“偶尔做一些技术分享,有点额外收入。”我说,“不多,一个月几万块钱。”
几万块钱!志华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小磊的副业收入都比他在台湾的主业收入高。
参观完楼上,我带他去看地下室。
地下室被我改造成了家庭影院。130寸的投影屏幕,7.1声道的音响系统,还有专业的座椅。整个空间有30平米,完全是按照商业影院的标准建造的。
“这...这是家庭影院?”志华的声音都在颤抖。
“是啊,平时没事的时候会在这里看电影。”我打开投影设备,“音效特别好,比电影院还震撼。”
巨大的屏幕亮起,音响系统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志华站在这个私人影院里,彻底被震撼了。
这个地下室影院的造价就超过了30万,比他在台湾一年的收入还高。
回到客厅,志华坐在沙发上,久久没有说话。他的表情很复杂,有震惊,有羞愧,还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小磊,我...”他开口想说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坐在他对面,静静地看着他。我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从高高在上到被彻底比下去,这种落差确实很大。
“表哥,其实...”我想安慰他几句。
“不用说了。”志华打断了我,“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他放下茶杯,双手捂着脸。
“我在台湾过得根本没有我说的那么好。”志华的声音从指缝中传出,“那个90平米的海景房,其实我只是租了其中的一个房间。”
终于,他承认了。
“房东是一对台湾夫妇,他们把房子分隔成三个房间出租。我住的那间只有20平米,连个像样的窗户都没有。”志华继续说着,“所谓的海景,就是从公共阳台上能远远看到一点海岸线。”
我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他的倾诉。
“我的工作也不是什么大公司的高管,就是一个小软件公司的普通员工。薪水勉强够生活,根本存不下什么钱。”志华的声音越来越小,“那些名牌衣服,都是在网上买的仿品。那些高档餐厅的照片,大部分都是从网上下载的。”
“那你为什么要...”我开口想问。
“为什么要撒谎?”志华苦笑着抬起头,“因为我不想让家人失望,不想让大家觉得我在台湾混得不好。”
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的夜景。
“当年我去台湾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我很有勇气,很有前途。姑姑到处跟人说她儿子要去台湾发展了,奶奶也为我骄傲。”志华的背影看起来很孤独,“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可是...”我想说点什么。
“可是现实很残酷。”志华转过身,“台湾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混。作为外来人,我们的起点本来就比本地人低。语言虽然相通,但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
他重新坐下,继续说着这些年的经历。
“刚到台湾的前两年,我连一份正式工作都找不到,只能打零工维持生活。住的是群租房,一个房间住四个人。”志华的眼中闪着泪光,“我想回来,但又不甘心,觉得自己还没有闯出名堂。”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薪水虽然不高,但至少稳定了。我租了那个小房间,总算有了个像样的住处。”他继续说,“但生活依然很拮据,每个月除了房租、吃饭,就没剩多少钱了。”
09
我终于明白了昨晚那两个电话的内容。他应该是欠了房租或者其他费用,房东在催他。
“昨晚的电话...”我试探着问。
“房东催房租。”志华苦笑,“我已经拖欠了两个月了。这次回来,本来想问家里借点钱,但看到大家都那么为我骄傲,我说不出口。”
说到这里,志华彻底崩溃了。这个在台湾漂泊了十五年的男人,在这个夜晚,在小磊的豪宅里,卸下了所有的伪装。
看着志华痛哭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他刚才的炫耀让我有些反感,但此刻我只看到一个在异乡漂泊多年的疲惫男人。
“表哥,别这样。”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在外面不容易,我理解。”
“你理解什么?”志华抬起头,眼睛通红,“你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好的房子,这么舒适的生活。而我,三十五岁了,在台湾漂了十五年,连个像样的家都没有。”
“每个人的路不一样...”我想安慰他。
“不,是我太没用了。”志华打断我,“当年我们一起长大,你比我小七岁,我应该是你的榜样。可是现在...”
他环顾四周,苦笑着说:“现在你的生活比我好一万倍。”
我坐在他旁边,递给他一张纸巾。
“表哥,你在台湾坚持这么多年,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背井离乡,你能坚持到现在,说明你很有勇气。”
“勇气?”志华擦了擦眼泪,“我觉得我就是个懦夫。不敢面对现实,不敢承认失败,只会用谎言来维护可怜的自尊心。”
“你为什么不考虑回来发展?”我问。
志华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回来?回来以什么身份回来?一个在外面混了十五年却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你不是失败者。”我认真地说,“你在台湾学到了很多东西,见过了更大的世界。这些都是财富。”
“什么财富?”志华自嘲地笑了,“我除了会说几句台湾腔的普通话,还学到了什么?”
我想了想,说:“至少你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在陌生环境中生存。这些能力在哪里都有用。”
志华看着我,眼神中有些复杂。
“小磊,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安慰人了?”他说,“小时候你还是个跟在我后面的小屁孩呢。”
这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很多回忆。那时候志华确实是我的偶像,什么都比我强。他会爬很高的树,会抓鱼,会修自行车,在我心中就是无所不能的大英雄。
“其实我一直很感谢表哥。”我说,“小时候你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是吗?”志华的表情柔和了一些。
“当然。还记得你教我游泳的事吗?我当时特别怕水,是你在河里陪了我整整一个下午,直到我敢自己游。”我回忆着,“还有你教我修电脑,虽然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但你很耐心地教我。可能正是因为那时候的启蒙,我才会选择学计算机专业。”
志华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暖意。
“我都忘了这些事了。”他说。
“我一直记得。”我真诚地说,“所以在我心中,表哥永远是我的榜样。不管你现在过得怎么样,这一点不会改变。”
志华看着我,眼中的泪水又开始打转。
“小磊,你真的长大了。”他说,“而且比我更成熟。”
我们坐在沙发上,聊起了小时候的很多往事。那些美好的回忆让房间里的气氛变得温暖起来。
“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偷奶奶家的桃子吗?”志华笑着说,“被奶奶发现了,我们两个人躲在桃树上不敢下来。”
“记得,最后还是你先下去认错,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我也笑了,“当时我就觉得表哥真勇敢。”
“那时候我是老大,当然要保护弟弟。”志华的笑容变得苦涩,“可是现在,好像反过来了。”
“什么反过来了?”我不解。
“现在是你在保护我了。”志华说,“如果你今天在家人面前拆穿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10
我想了想,说:“我为什么要拆穿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可是我撒谎了,而且还在你面前显摆。”志华很愧疚,“我当时真的觉得自己比你过得好,所以有些得意忘形。”
“理解。”我拍拍他的肩膀,“谁都有虚荣心,这很正常。”
“你不会瞧不起我吗?”志华担心地问。
“当然不会。”我摇摇头,“你是我表哥,不管怎样都是我的亲人。”
听到这话,志华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小磊,谢谢你。”他哽咽着说,“我真的很庆幸有你这样的弟弟。”
我们又聊了很久,志华告诉我他在台湾这些年的真实经历。有过挫折,有过绝望,也有过小小的成就。他并不是完全的失败者,只是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其实我也考虑过回来。”志华说,“特别是这两年,台湾的就业环境也不太好。”
“那为什么不回来?”我问。
“面子问题吧。”志华苦笑,“当年走的时候那么风光,现在灰头土脸地回来,感觉很丢人。”
“这有什么丢人的?”我不解,“落叶归根,回家发展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可是大家都觉得我在台湾过得很好...”志华说。
“那只是他们的想象。”我说,“真正关心你的人,只希望你过得开心,不在乎你在哪里。”
志华陷入了沉思。
“小磊,你觉得我现在回来还来得及吗?”他问,“我已经三十五岁了,在这边人生地不熟的。”
“当然来得及。”我肯定地说,“你有技术,有经验,重新开始并不困难。”
“可是我现在一分钱存款都没有,还欠着房租...”志华很沮丧。
“钱的问题可以解决。”我说,“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志华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你的意思是...”
“如果你真的想回来发展,我可以帮你。”我认真地说,“不管是资金上的支持,还是工作机会的介绍,我都可以帮忙。”
“这...这怎么好意思?”志华有些激动,“我已经够丢人的了,不能再让你帮忙。”
“这不是帮忙,这是兄弟之间应该做的。”我说,“小时候你帮过我那么多,现在轮到我帮你了。”
志华握住我的手,眼中满含泪水。
“小磊,我...”他想说什么,但说不出来。
“什么都不用说。”我拍拍他的手,“我们是兄弟。”
接下来的几天是春节假期,志华没有再提台湾的“豪宅”,也没有再炫耀什么。他变得很安静,经常一个人发呆。
大年三十那天,全家人在奶奶家吃年夜饭。志华的状态明显好了很多,不再有那种刻意的优越感,更多的是真诚和自然。
饭桌上,志华主动提起了回来发展的想法。
“我在考虑回来工作。”他对姑姑说,“台湾虽然不错,但毕竟离家太远了。”
姑姑有些惊讶:“你不是在台湾发展得很好吗?”
“工作是挺稳定的,但总觉得缺少什么。”志华看了我一眼,“可能是家的感觉吧。”
“回来也好。”奶奶高兴地说,“奶奶年纪大了,希望能经常看到你。”
“可是你在台湾的房子怎么办?”姑姑担心地问。
“房子...可以卖掉或者出租。”志华有些心虚,但还是坚持着谎言。
我没有拆穿他,只是在心里默默支持他的决定。
11
年初三,我带志华去了我们公司。虽然是假期,但我想让他先了解一下本地的IT行业情况。
“我们公司主要做企业级软件开发,客户遍布长三角地区。”我向志华介绍,“技术栈比较新,待遇也不错。”
志华仔细参观了公司的办公环境,对这里的技术水平表示了认可。
“看起来比我想象的要先进。”他说,“我以为小城市的IT公司都比较落后呢。”
“时代不同了。”我说,“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因为这里的成本更低,人员也更稳定。”
我介绍志华认识了公司的技术总监。总监了解志华的背景后,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有台湾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我们还是很欢迎的。”总监说,“如果你有意向,我们可以安排面试。”
志华有些激动,但也有些担心。
“我的技术可能和这边的要求有差距...”他说。
“技术都是相通的。”总监笑着说,“主要是看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从你的简历来看,这两方面都没问题。”
年初五,我陪志华去了几家本地的IT公司面试。有了我的推荐,加上志华确实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很快就有两家公司向他发出了Offer。
“真没想到这么顺利。”志华感慨地说,“看来回来发展真的是个正确的选择。”
“这只是开始。”我说,“最重要的是要踏踏实实地工作,重新开始。”
年初八,我们一起去台湾办理志华的工作交接和搬家事宜。这是我第一次去台湾,也想亲眼看看志华真实的生活环境。
到了台北,志华带我去了他住的地方。确实如他所说,是一个被分隔的房间,面积很小,环境一般。但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可以看出志华是个有生活品质追求的人。
“这就是我这些年的家。”志华有些尴尬地说,“很寒酸吧?”
“不寒酸。”我认真地说,“虽然小,但很温馨。一个人在外打拼,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很不错了。”
我帮志华收拾行李,发现他的物品确实不多。几套衣服,一些书籍,还有一些台湾的纪念品。
“这些东西都要带回去吗?”我问。
“书和纪念品带回去,衣服大部分不要了。”志华说,“回去之后重新买。”
“为什么?”
志华笑了笑:“因为那些名牌衣服都是假的,穿回去怕被人发现。”
我也笑了:“谁会在意这些?而且就算是假的,只要你喜欢就行。”
“不,我想重新开始。”志华认真地说,“以后不再装什么成功人士了,做回真实的自己。”
在台湾的几天里,志华带我参观了台北的各个地方。101大厦、夜市、故宫博物院...台湾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但也没有志华之前说的那么神奇。
“其实台湾就是这样,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志华说,“之前我把它说得太完美了。”
“每个地方都有优缺点。”我说,“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志华办完离职手续,我们准备回大陆。在机场的时候,志华看着这座生活了十五年的城市,眼中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
“再见了,台北。”他轻声说道,“谢谢你给了我十五年的经历,虽然不算成功,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