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花洲中心校英语教学教研活动在城区十三小举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1:34 1

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没有终点,教师们的学习也没有止境。为深化教学改革,更好的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探究,着力打造高效课堂,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发挥中心教研组示范引领作用,邓州市花洲中心校于2025年9月23日上午,在城区十三小举行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没有终点,教师们的学习也没有止境。为深化教学改革,更好的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探究,着力打造高效课堂,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发挥中心教研组示范引领作用,邓州市花洲中心校于2025年9月23日上午,在城区十三小举行英语教学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张会、小学英语教研员闻荣静,花洲中心校校长唐跃杰、花洲中心校业务组全体成员及各学校业务领导、英语骨干教师齐聚一堂,以“如何落实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探究”为教研主题进行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花洲中心校英语中心教研组组长李帅主持。

课例展示

由城区十三小赵亚平老师带来五年级英语《Unit1 Lesson2》研讨课。

由城区九小齐姬老师带来三年级英语《Family members》研讨课。

两位老师进行说课

赵亚平老师的说课主要思路

本节课出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是一节语言实践与运用课。它基于第一课时对故事的理解,进一步聚焦核心句型 “What does he/she do? He/She is a/an...” 和一系列职业词汇。本节课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创设"认识职业—介绍家人—感悟价值"的完整学习路径。将语言学习融入真实生活情境,实现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培养的升华。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情境中运用目标句型询问和回答他人的职业,同时利用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和同伴互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教学亮点:评价贯穿教学始终。尤其是在角色扮演和写作展示环节,使用了清晰、具体的评价量表(发音、语言、肢体、情感),让学生明确标准,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齐姬老师的说课主要思路

齐姬老师依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结合新版教学用书,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并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了学习故事梳理Max家庭关系、角色扮演学会介绍使用基本句型介绍家庭成员、绘制自己全家福并介绍等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在和谐融洽、自由活泼的氛围中完成了这节课。最后关于《FAMILY》的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family”的文化含义,将抽象的“关爱”、“孝道”“团圆”等价值观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故事,让本节课超脱出枯燥的内容传授,变成了全体师生的情感共鸣。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从“小家”拓展至“大家”,精确地将语言学习、文化传承、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有机融为一体。

各校业务领导及骨干教师评课

张文评课:

在“落实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探究”这一教研主题下,赵老师的这节职业主题英语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范例。从课标视角来看,语言能力目标上,学生掌握“teacher”“doctor”等职业词汇,运用“What does he/she do? He /She is a/an...”句型交流,契合课标对词汇学习和简单交际运用的要求;文化意识目标上,通过各类职业的呈现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体现了课标中对文化理解与认同的培育要求。

在教学目标的落实评价方面,赵老师的课堂具有明显优势。导入环节用职业歌曲自然引题,迅速聚焦学生注意力,为教学目标达成奠定了良好氛围基础;教学目标阐述清晰具体,知识技能目标可操作、可检测,文化意识目标也有明确的培养路径。

刘婷婷评课:

齐姬老师执教的《Max‘s Family》是一节目标明确、环节清晰、生动有趣的英语课。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紧紧围绕“家庭”这一主题,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参与度高,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在语境中学,在活动中学”的理念。

这节课这从学生已知和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Max一家的图片、动画等生动形象的视觉材料,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过观看课文动画、听音指图,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核心词汇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baby和句型This is my...。 通过跟读、分组读、角色扮演朗读课文等方式,巩固语音语调。设置的“绘制我的家庭树”活动环节,老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际,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本节课最升华主题的部分在于教师在最后通过播放关于“family”的视频时,引导学生说出“I love my family.”等表达,将语言学习与情感教育有机融合,体现了学科育人的理念。

张倩点评:

本次教研我们聚焦于“小学英语课堂如何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探究”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探讨,收获颇丰。我们抓住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教学效果的“验收点”——教学目标进行探究,旨在通过仔细研读课标、精读教材、依据学生实际设置更为贴合育人目标、具体可行、值得探究评价的学习目标,并将对其的评价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提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小游戏等活动设计,利用评价量表、学习清单、肢体语言等形式,将评价嵌入教学环节中,设置基础性、拓展性和挑战性不同层次的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目标检测与目标达成中获得成就感。她希望英语教师能继续深究这个主题,逐步促进自己教学目标设置中从“教的目标”到“学的目标”的转变,更加强调为学生为主题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目标表述。同时对于“文化意识”、“家国情怀”等维度的目标,如何设计出超越纸笔测试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更需要我们继续丹丹探索和实践。

她认为,整个教研过程,授课教师准备充分,积极展示,与会教师发言踊跃、思考深刻,既有理论层面的提升,也有实践智慧的碰撞,特别是在市教研室张会主任和闻荣静老师的指导下,本次教研不仅仅是一次英语组的集体活动,而是成为了一次我们共同迈向精准教学、科学评价的专业修行。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英语教研员闻荣静做专业引领

邓州市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闻老师从目标锚定、活动设计到评价落地,为本次教研活动解锁小学英语素养育人的实践密码,并从四方面与与会教师共探深度育人路径。

一、目标锚定:循“课标-教材-语篇-学情”,让教学目标“扎下根”

以课标为“罗盘”,锚定素养方向:紧扣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设置与课标同频的可操作子目标;以教材为“沃土”,挖掘育人内涵:跳出“教教材”惯性,转向“用教材教”,将语篇解读与“理解-应用-创新”能力进阶绑定;以学情为“标尺”,贴合成长实际:通过课前趣味前测、小组访谈摸清学生基础与需求,实现“以学定标、因材施教”,让目标“踮脚可及”。

二、活动转化:依“英语学习活动观”,让目标“活起来”

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桥梁”,将静态目标转化为动态课堂,推动学生在“学-用-创”中内化素养:学习理解类活动筑根基:设计“语篇快读寻主旨”“细节精读品语法”等情境化任务,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应用实践类活动强筋骨:串联角色对话、句型仿写、小组展演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迁移创新类活动升维度:创设生活情境,推动学生将语言能力迁移到实际问题解决,完成“学”到“创”的跨越。

三、评价赋能:融“多元-匹配-细化”,让成长“看得见”

构建多元评价共同体: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多维度照亮目标达成之路;

实现评价形式精准匹配:学习理解类活动用“课堂提问”诊断基础,应用实践类活动以“任务单评分、情景表现评级”评估能力,迁移创新类活动靠“作品评审、展示互评”衡量素养;

推动评价标准细化具象:将抽象评价转化为“看得见的标尺”,让学生清晰“评什么、怎么评”。

四、动态改进:以“评价反馈”促调整,让教学“稳提升”

评价不是终点,而是教与学成长的起点。课后及时梳理评价数据,定位教学薄弱点,调整目标侧重与活动设计,形成“定目标—设活动—评效果—促改进”闭环,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同步提升。

闻老师的分享让与会者深刻领悟:课堂是有温度的育人实践——让教学目标有“根”、课堂活动有“魂”、评价反馈有“力”,更让每个孩子的成长清晰可见。

花洲中心校业务专干丁心涛做指导讲话

中心校丁主任就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发表了指导性意见:

1.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2.本节课执教教师以反思者角色评价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3.由在座评课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进行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探究这一教研主题并不新鲜,它具有时代性。其核心是从“教、学、评”三个维度,将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与评价紧密结合,避免评价与目标脱节,让评价真正服务于教学与学习,最终落实到学生素养的形成。

最后丁主任强调了两个必须:一、教学目标源自教材,必须在课标中找到依据。二、教学目标的描述必须用课标中的语言。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张会做指导讲话

针对此次教研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张主任进行了追问:你清楚本次教研的目的是什么吗?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哪些?目标的达成如何来评价?方式方法有哪些?

最后张主任进行总结:

1.制定目标要基于课标、教材与学情。要清楚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2.全面更新评价观念、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以评促教、以评促学。3.对中心校二级教研的督导,目的在于看看二级教研是否立足实际,指向精准,走向深度。我们要聚焦问题,明确教研的方法路径和质量评估,还要总结经验、提炼成果。通过开展深度教研,精于教研品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管理决策、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教研室张主任不仅以专业实践为二级教研提供了清晰的示范标杆,更通过常态化督导确保教研活动落地见效;同时,明确了二级教研的核心目标与实施路径,精准协助中心校解决了教研流程不规范、成果转化难等实际问题,为后续二级教研工作的深化开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教促研,以研促思,好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它有很多上升的空间去让我们思考。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教育之所以能枝繁叶茂,是因为有课堂这个根在茁壮成长。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图文:沈俊伟 邵黎明)

来源:凤凰南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