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伙都知道,旅团除了通信营和卫生队有少数女兵外,其他单位清一色的男同胞,有人调侃营区里石头都是公的,年轻小战士血气方刚,荷尔蒙旺盛,谁家嫂子或女朋友来队,必定能够吸引无数战友目光。
十多年前,我在旅机关当干事,宣传科有位女干部,性格大大咧咧、做事风风火火,同事战友都说她是位女汉子,不过她的工作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大伙都知道,旅团除了通信营和卫生队有少数女兵外,其他单位清一色的男同胞,有人调侃营区里石头都是公的,年轻小战士血气方刚,荷尔蒙旺盛,谁家嫂子或女朋友来队,必定能够吸引无数战友目光。
我调入旅机关那年,旅里分来两位女学员,一位西安通信学院毕业,推荐去通信连当排长。一位是南京政院新闻系的高材生小李,安排进了宣传科当新闻干事,成为师改旅以来机关唯一的女干部。
李干事江苏扬州人,出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她自幼饱览诗书,高考进入南京政院,读书期间发表诸多新闻和文学作品,有的还在省市乃至全国获奖,或许是这份荣耀光环,一分到旅里就倍受领导青睐、进入机关工作。
到了宣传科后,李干事进入报道组。那个时候,报道组频繁换人,旅里新闻宣传工作相对落后,部领导非常着急,几乎每天交班都会说叨一番,强调报刊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要求部机关所有人员齐上阵,每人至少完成一篇报刊出稿任务。
科班出身就是不一样,刚毕业的李干事二十出头,抓新闻报道思想敏锐、富有激情,不仅自己挖掘线索、撰写稿件,还带动机关基层干部战士积极参与、合力攻关,出稿数量很快就上来了。
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自从李干事负责新闻宣传后,报道组的几位战士个个争先恐后,每天扛着相机到训练场挖素材,那时报道组设在大礼堂二楼,一到晚上灯火通明,个个都在李干事的带领下加班写稿子,为此报道组经常受到领导表扬。
李干事个子小巧、长相甜美,外表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换上便服更像位邻家女孩,可她穿上军装立马英姿飒爽,精神头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半点骄娇之气,工作训练与我们这些男同胞一样,三公里不到十三分钟就能轻松拿下。
刚分到旅里那会,恰好遇上海训演练任务,刚开始部里考虑到李干事是女同胞,外出驻训条件艰苦、生活不便,安排她留守机关,没想到她极不乐意,直接找到科长和主任汇报,主动要求参加海训演练,到了海训驻点他工作训练随机关,生活住宿跟通信连女兵班在一起。
两个多月的海训演习,李干事每天同所有机关干部一样,训练不落下、工作加班干,作为新闻干事她白天深入训练一线采访官兵,晚上加班撰写报道、制作快报,多篇鲜活稿子被军报刊发,靠着新闻报道实绩,当年底她荣立个人三等功。
李干事作为机关唯一的女干部,尽管看上去文文弱弱,可个性十分好强,干什么事情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毕业第二年,她正式出任旅报道组长,那个时候军里新闻报道排名每季通报,她巾帼不让须眉,每次排名都位居师旅单位前列。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除了采写稿件,媒体通联很关键,否则写得再好也难以发稿。那个时候,为了单位报道成绩,李干事没少在通联上做文章,甚至花自己钱干公家的事,为了争取头条版面,她经常奔波报社,好几回在京城一蹲就是十天半个月。
李干事不仅能力出众、工作出色,为人处事也十分热情真诚,平时与我们这些男同胞共事从不拘谨,遇到事情不分你我,善于与人分担,那时她在宣传科虽说是新闻干事,但理论学习、思想教育、文化工作等其它业务,她一项不落、样样参与,同事们都说她是位女汉子。
军校毕业三年后,她任副连职干事满三年,凭借出色的任职表现,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一致认可,无可争议获得提升机会,当时科长希望她继续留在科里当干事,然而她再次挑战自我,主动申请去了通信连任指导员,成为旅里首位女主官。
通信连是个男女混编单位,相比其他连队有其自身特殊性,基层抓建存在薄弱环节,女兵教育管理宽松软,当时有领导担心李干事镇不住连队的兵,没想到她到任后,抓工作思路清晰、大胆泼辣,小身板迸发出大能量,战士们被她带得服服帖帖,女兵再也没有骄娇二气,当指导员两年获评基层干部标兵。
李指导员正连两年后,再度回到机关当干事,她不改初衷、奋发有为,成为新闻战线的尖兵,只是后来受家庭牵绊,她不得不选择急流勇退,任职副营三年转业回了老家。
来源:梁言君琴